第5章 间接的交集,各自的轨迹
樊何一没有像往常一样,活动结束就飞回上海,因为,一天后,有一个品牌物料拍摄,就在香港,他可以直接从广州过去。他回到酒店,吃过午饭,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
李然回到店里的时候,花店只有老板娘一个人坐在包花台前包花。外面太热了,李然进门就对着空调吹,老板娘提醒她说“刚从外面回来,直接对着空调吹容易感冒。”
“没事,我从小到大都不容易生病。”李然继续对着空调,空调的冷风让她脸上的汗慢慢风干。老板娘也没再说什么。
没过一会儿,店里就来了一位客人,李然犹豫了一秒钟,小声地问了一句“欢迎光临,请问您需要看什么花?”李然还有些生疏,也不擅长和陌生人交流。她在那一秒钟里做好了心理准备,心里的声音很大,且十分流畅,但说出口却是略带犹豫,小心翼翼。
“我随便看看。”来者是一位中年妇女,穿着小碎花裙,手腕上挎着手提包,有些发福。
“好,您随便看。”李然走到她旁边,跟着她,也不说话,没过一会儿,中年妇女就走了,什么也没有买。
老板娘和李然说“下次再有客人,热情一点,招呼一下。”老板放下手里的花,走到门口,举例说“你过来,从门口进来。”
“啊?嗯。”李然知道老板娘的意思,于是走到门口,充当顾客,其实她也知道要给客人介绍,但话到嘴边就被自己憋回去了,她放不开。
“你看啊,你现在看你眼前的花。我呢,就会说‘您是想看看百合花吗?送人,摆在家里都很合适。’反正就是介绍嘛,你只之前不是做过吗,应该知道的。”老板娘简单的示范,就又坐回包花台前了。
“嗯,是。”李然的语气虽然很肯定,但她不想说太多,毕竟她之前没做过,能敷衍则敷衍。
后来,越来越多的客人走进店里,有些让她介绍来介绍去,最后什么也不买,有的说自己看看;有的全程黑脸,无论李然说什么,他们都不回答;还有的人故意很凶,让李然不要说话。
李然一直没有坐下,大概有三个小时,老板娘也跟着招呼,本来就不大的花店里,略显拥挤。终于最后一位客人离开,老板娘才倒了两杯水,一杯递给李然,老板娘坐下的时候,抱怨了一句“今天怎么这么多人?平时都是在平台上咨询下单的居多。”
李然听到这话,偷偷瞄了一眼老板娘,她坐在包花台前,喝了一口水。李然赶紧吞下含在嘴里的水,眼神暗淡下来,似乎一些紧张的解释说“附近来了一个大明星。”
“大明星来了,关我们花店什么事?”老板娘不解我的反问,但又像是在自说自话,在李然回答之前,问她“是谁啊?”
“好像是樊何一。”李然把杯子放回原处,拿起喷壶,给她附近的花喷水,喷壶里的水从喷嘴里挤出来,形成喷雾,在灯光的照射下,像是灰尘。
“樊何一!”老板娘突然激动的说了一声,还看向李然。
李然被吓了一跳,点点头,反问老板娘“您还认识他呢?您喜欢樊何一?”
“不是我,是我女儿,买了好多他的周边,早知道,我过去看看了。我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在北京读大学,准备放假了。”老板娘顺势聊了两句她的女儿,但李然不知如何作答,以前,她经常听同学聊自己的父母,也只是沉默的听着。
老板娘见她不说话,又接着问“真的是樊何一吗?”
“应该是,我没看到人,粉丝举着应援牌,上面写着他的名字。”李然继续按着手里的喷壶,但把喷嘴对着空气,她要再继续浇花,这些花该呼吸不了了。
“你怎么不挤进去看看?你们小女孩不都喜欢樊何一这样的吗?我女儿的好几个同学都挺喜欢他的。”老板娘继续包花。
“嗯——追星也会分,我看电视剧和电影比较多,成团的我不是很清楚。”
“还有这种说法的啊!”
“嗯。”
“但是,他们应该在商业街玩啊,怎么这么多人跑到花店里凑热闹。”老板娘回到最原始的话题。
“额——可能是闲逛吧。”
“他的粉丝年龄段还很分散啊,看看今天进来的个人,什么年龄段都有。”老板娘继续说。
“额——”李然瞬间哑然,正如她今天在商场里看到的,樊何一的粉丝大部分在十几岁到三十几岁之间,但还好老板娘并不是在询问,李然便不做答,蒙混过关,现在的她需要这份工作。
傍晚,太阳的热情慢慢收敛,余晖温柔的包裹着这座城市,室外依旧很热,但一阵一阵的清风拂面而来,让人能够感受到一点点凉意。不像正午的风,正午的风被太阳加热过,吹到人的皮肤上是热的。
樊何一在酒店待了一个下午,换上宽松的衣服和裤子,全身黑色,以此来修饰自己在镜头前的身形和走路姿势。
他摒弃黑色的口罩,像每一个疫情下的路人一样,戴上浅蓝色的医用口罩,乘电梯到停车场,从停车场走出酒店。
路上的行人匆匆,也都戴着浅蓝色的医用口罩,没有人会去仔细研究与自己擦肩而过的路人。只有和大家一样,才能更好的伪装,混迹在人群里。
酒店与商业街相隔两公里,樊何一走到马路边,伸手拦了一辆出租车,钻上车,师傅用粤语问他“你去哪儿?”他没听懂,笑了一声说“能别说粤语吗?我听不懂粤语。”
师傅慢慢松开离合,又用普通话问他“你去哪里?”
樊何一一时回答不上来,因为,他自己也没想好要去哪儿,于是顿了几秒说“我也不知道去哪,你就往前开,我说停你再停就行。”
“哇——小兄弟,你这样,这边这么多十字路口,我不懂应该往哪儿走的喔。”车正在慢慢前行。
“没事,你想往哪儿走就往哪儿走。”樊何一看了一眼后视镜里的师傅,寸头,中年。
师傅摇摇头,他想说什么但是没有说,就沿着马路一直往前开。车里很安静,师傅问他“你是来玩的吗?”
“嗯?”樊何一戴着一边耳机,没听清他问什么。
“你是来旅游的吗?”师傅又问了一遍。
“算是吧。”
“那我载你去沙面吧,很多游客都去。”师傅询问道。
“可以。”
但是还没到沙面,樊何一就让师傅停车了,下车之前,师傅还有些憨憨的笑了,跟他说了一句“如果你不知道吃什么,可以随便找一家啫啫煲,都不错的。”
“嗯,谢谢。”樊何一一边出示付款完成的页面,一边回答。
师傅用粤语说了一句“没事啦。”樊何一听懂了,笑笑没说话。
他下车之后,依旧漫无目的,就听了师傅的话,随便找了一家店,坐在最里面的角落里。
李然下班,她明天可以继续去花店上班,但她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八九十年代的建筑,在傍晚的灯火中,依旧显得杂乱。小小的过道在人流高峰期,显得更加狭小和拥挤,卖菜小店的门口总是湿湿的,一个窄窄的方格里就挂着一盏白炽灯,是呈圆柱体、细长的白炽灯。猪肉,家禽小店从来不会用白色的灯,肉台上方挂着一盏暗红的led灯,还用圆锥形的灯罩罩住,像褪色的紫外线,将肉紧紧包裹着,除此之外,驱蚊条在电动机和惯性的作用下,按照惯有的轨迹转动着。
李然继续往前走,慢慢走入被开发的商业街,同样都是南洋风格的小洋楼建筑,这儿就更加整齐,沿路都是吃的喝的,门脸上的招牌在各种霓虹灯争奇斗艳。出门觅食和游玩的人在这儿聚集,人来人往,同样的建筑,同样的热闹,装扮不同,灯光不同,就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氛围了。
李然没有目的地,又不想回出租屋,就随便走,她想着如果不记得来时的路了,不能原路返回,打开导航,手机不会让她迷路,被困住的也不过就是几十秒罢了。
继续往前走,就是最热闹和最繁华的商业街了,老城区和cbd繁华的方式不同,老城区的繁华尽在琳琅满目的店铺招牌灯和店里的照明灯中,cbd繁华尽在拔地而起的高楼和高楼外墙上绚烂多彩的led灯中;老城区的繁华在人,cbd繁华在建筑。
挤在人群里,穿过商业街,再继续往前走,过了好一会儿,人群逐渐松散,灯光逐渐暗淡,直到路上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时,就只剩下路边的两排路灯了,冷清,安静。
李然看到前方招牌上“奇遇club”,想着应该是一个清吧,便找着提示牌,顺着楼梯走上二楼。走到门口,里面的音乐放得很大声,就知道不是清吧。
酒吧一共两层,进门左侧,有一个弯曲设计的楼梯,直通三楼。李然环顾一周,弄清酒吧里的布局,没有上楼,往最里面,角落里的位置走去。在这样没有柱子遮挡的酒吧里,能将昏暗房间里尽收眼底的,从来都不是中心的位置,而是最角落的位置。中心的位置适合聚会,是全场的焦点,角落的位置适合独处,是不起眼的路人,正适合李然这样独来独往的人。
李然点了一杯精酿啤酒和一些小食,就打开手机开始玩游戏。
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城区,间接的交集过后,是各自的生活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