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为名所累穷茶人
武夷山有一位贫穷的山民,他在山岩的凹陷处搭建了一个简陋的小屋,仅够放置床铺和炉灶,他靠在山上种植茶叶,然后卖掉茶叶来维持生计。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他开辟的茶园每年可以卖出的茶叶能收获三到四金,他每天不停地劳作,只有在严寒、酷热或者暴风雨的日子里,才会整天坐在岩石小屋下静静地坐着,他不懂得经典文献,也没有与外界交流。
有一天,一位道士路过他的小屋,对他说:“你在山上耕作非常辛苦,为什么不把茶园交给别人代为耕种,每年收取一金作为衣服的费用呢?我可以教你辟谷的方法,这样你就不需要买米,也不需要辛苦地在山上劳作了,你可以安心地坐着自给自足。”山民回答说:“我曾经听说过修行人有辟谷的方法,如果你愿意教我,我愿意拜你为师学习。”道士说:“你的性格安静,完全适合修行。从现在开始,你只需要每天早上煮两罐清水,煮到一半的时候,把两罐合并成一罐,然后在早上、中午和晚上各喝两杯。喝完后,要静心冥想,用舌头抵住上颚,闭上眼睛,整天静坐。如果天气晴朗,精神清爽,想要出去走走,那么就慢慢散步,随意观看,不受时间的限制。无论是行走、站立、坐着还是躺着,都要随心所欲,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如果在路上遇到可以吃的山果或草实,稍微吃一点没关系,但不能特意去寻找。这样就可以辟谷了。记住,不要轻易把这个方法传授给别人。”山民按照道士的指示去做,一年后果然没有吃过一粒粮食,脸色像金子一样黄,身体轻盈健康如同往常。
住在山旁边的人们,经常看不到他有任何粮食,有时候路过他的小屋,也看不到锅碗瓢盆。问他,他回答说:“这几年我学会了辟谷的方法。”人们开始相互传说这件奇异的事。有人来拜访他请求传授方法,他却逃避不肯传授,说:“师傅嘱咐我不要轻易传给别人。”第二年,这件事传得更远了,很多人来拜访他。有的人甚至带着食物在他的小屋里守夜,整整一个月,果然只看到他喝热水,喝完后静坐,什么都不做,也不和人闲聊。不知道情况的人可能会不断地追问他,或者和他谈论修养,他只是微笑着站起来,走出小屋,在山路上漫步,到了中午和晚上回来,再次加热水喝。他对来访的人既不迎接也不送别,也不说半个字问候。如果有人问他,他会回答一两句。如果问其他的事情,他就摇头不回答,好像有些讨厌的样子,然后自己回去静坐。所有的话语和动作,他都是无心地应对。第二年后,他的名声更加响亮。有钱有势的人准备了马车来迎接他,他坚决不去。后来,那些富贵人亲自来劝说他,他也去了很多家庭,所到之处不吃任何东西,只是在空房间里静坐,就像一尊木制的佛像,只有言语和动作。
两年半后,有一个潭阳的富人恭敬地迎接他,更加虔诚地侍奉他,就像尊敬神明一样。有时给他一些茶果,他稍微吃一点。后来准备了清茶和精致的饭菜,苦苦地劝他吃,他坚持不肯,不得已才吃了一小碗。不久后,他感到非常饥饿,喝了热水。又感到饥饿难耐,又要了食物。富人很高兴,恭敬地给他食物。接下来的三天里,他一天吃了五次,才能止住饥饿。山民自己感到惊讶和疑惑,急忙请求回到山里,依然喝热水静坐,但还是忍不住肚子饿。最后,他不得不恢复正常的饮食,像普通人一样一天吃三餐。
总结:山民遇到的道士,明显是位仙人。如果他能完成三年的辟谷,肯定会有超脱的机会。可惜的是,他被名声所累,被人迎接和强迫进食,从而毁掉了自己的修行成果。这是劝他进食的富人愚蠢的行为。富人的本意是想虔诚地侍奉他,分享成为活佛的福气,但这真的是出于对道的真诚吗?这位山民被误导了,而富人的福气又在哪呢?而且,他还增加了百世的罪孽,来世必然与山民结下大仇。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辟谷不仅仅是仙方,不仅仅在于喝热水和静坐。否则,后来他仍然这样做,为什么就不能辟谷了呢?所以,现在那些以辟谷为由向人索取钱财和食物的僧人和道士,真是盗贼。真正辟谷的人,敢让人知道吗?
小课堂开课了:
辟谷是怎么回事?
辟谷是一种源自古代的养生实践,主张在一定时间内不食五谷或减少饮食,以达到清理身体、净化心灵的目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辟谷被视为一种修炼身心、提升生命能量的方法。然而,现代科学认为,人体需要均衡的营养摄入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对于辟谷,我们应持谨慎态度,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因营养不良而对身体造成损害。同时,我们应该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以促进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