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骗经新本 > 第1章 入闻官言而出骗

第1章 入闻官言而出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乡里有一位寡妇,她的财富超过了周围的邻居,她只有一个儿子名叫甘澍,年纪刚满二十岁,他恪守祖业,不敢轻易借贷。乡里的路五两次向甘澍借钱粮,都被拒绝了,因此心生怨恨。回家后与妻子胡氏密谋,企图诬陷甘澍强奸,胡氏同意了这个计划。他们还找来了心腹朋友支九作为证人,然后前往分巡道那里告状。

    分巡道亲自审理此案。首先问胡氏:“甘澍为什么到你家?”胡氏回答说:“他家境富裕,无所事事,专门奸淫妇女。知道我丈夫不在家,就无缘无故地来调戏我,我不从,他就强行拥抱亲吻,我骂他也不走。直到支九来邀请我丈夫去贩货,甘澍才离开。”接着问支九:“你去路五家做什么?”支九说:“我和路五都是挑担贩卖的,因为邀请他一起去买货,听到屋内女人喊骂,看到甘澍跑出来。”又问甘澍:“你为什么和那个女人争吵?”甘澍回答:“我从没去过她家,哪有争吵?问问路五的邻居就知道了。”邻居们都表示甘澍是个寡妇的儿子,平时从不做坏事,外面也没听说他有奸情,这显然是诬陷。路五坚持说:“他家财万贯,难道不能买通两个证人吗?”邻居们说:“我们这些邻居都不知道。他支九隔了一条街,难道不是被买通来做证的。”分巡道说:“路五是个贫民,怎么能买通人做证人。”于是把邻居和甘澍各打了二十板,仍然要追究强奸的罪名。

    甘澍非常害怕,不知道如何辩解。晚上退堂后,分巡道已经关门,他在后堂来回踱步,沉默思考,突然自言自语地说:“错了!错了!”又走了几圈,然后挥手进去了。恰好有个防卫士兵涂山在外面观察道的举动,听到他说错了,猜想一定是关于这个强奸案件的审理出了问题。

    深夜,涂山越过围墙来到甘澍寄宿的家门口,寄宿家开了门让他进去。甘澍正愁眉苦脸,无计可施。涂山说:“你今天的事需要打通关节吗?”甘澍说:“有什么样的关节可以解决问题呢?我正要求助于此。”涂山说:“道爷正好有个妻舅来了,三天内就要打发他走,只有这个人最有用,如果向他求助,明天就能复审,而且会更有利。”甘澍问:“这样真的好吗?需要多少银子?”涂山说:“这是关系到自己的案子,不是别人的事情,至少需要一百两银子。”甘澍说:“一百两银子我可以出,只要明天能复审。”涂山说:“舅爷现在还在喝酒,我现在就去告诉他。”甘澍和寄宿家送涂山出去,但道府的大门已经关闭,涂山只好从旁边的民房越墙回去。

    第二天,道府早上开门,就发出牌子宣布复审强奸案。甘澍非常高兴,以为果然有效。

    下午再次审讯时,甘澍被问道:“路五有没有向你借钱或粮食?”甘澍回答:“他两次向我借钱粮,我都拒绝了,所以他怀恨在心,编造情节诬陷我。”再次询问胡氏时,道府官员说:“甘澍并没有到你家,怎么可能有强奸的事情。”于是将路五等人拉起来,路五那边没有用银子疏通,很快就松口了。胡氏难以忍受痛苦,承认并没有强奸的事情,只是因为借钱不成,所以编造了情节告发他。随后,路五和支九各自被打三十板。甘澍则完全洗清了嫌疑,无罪释放。涂山随即跟出来索要银子。甘澍说:“我很愿意给。”涂山自己索要了酬谢,甘澍另外给了他十两银子。涂山拿了银子进入道府,出来再次索要谢银,又得了十两银子。当时以为是道府官员的妻舅帮忙打通了关节,哪里知道其实是道府官员自己后悔之前的判决,而所有的银子最终都被涂山骗取了。

    衙门里的差役都是靠欺骗来养家糊口,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他们的骗术数不胜数,可以说是处处都是骗局,天天都在骗人,每个人都在骗。即使把南山的竹子全部砍下来做成竹简,也无法记录下所有的骗局;即使是像包拯这样的清官重生,也无法彻底查明所有的不法之事。我向来不涉足衙门,对于其中的猫腻知之甚少,这里所述只是偶然间亲眼所见的真实情况,因此只能叙述其中的一些弊端。

    尽管衙门里每个人都可能是奸诈之徒,每件事都可能隐藏着骗局,但我只需早早完成应交的税赋,保持忍耐,不轻易诉讼。这样一来,即便是贪婪的官员和凶悍的差役,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所以说,虽然机关算尽很巧妙,但不踏入其中才是高明的;虽然毒药很危险,但不饮用才是明智的;虽然衙门里到处都是骗局,但不走进去才是上策。即使偶尔遭遇无法预料的灾难,也一定会有公正的官员能够为你昭雪,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官员都是读书人出身,明白事理的多,糊涂的少。无奈的是,衙门里的人总是用阴云迷雾遮蔽真相。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忍耐小怒气,远离衙门。

    小课堂开课了:

    这个故事背后反映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主要包括

    1 司法腐败:故事中涂山利用自己在衙门的地位,通过欺骗手段获取贿赂,显示了司法系统的腐败。这种腐败破坏了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使得普通民众在面对冤屈时难以获得公正的裁决。

    2 民众的无助与无奈:故事中的甘澍在被诬陷后,除了通过贿赂寻求解脱之外,似乎没有其他有效的途径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通民众在面对权力和腐败时的无助与无奈。

    3 道德沦丧:整个故事中,无论是诬陷他人的路五和胡氏,还是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敲诈的涂山,都显示出一定程度的道德沦丧。这种道德的缺失加剧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4 法治观念薄弱:在当时社会,法治观念尚未深入人心,法律往往成为权力者手中的工具,而非维护公平正义的准绳。

    这个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司法腐败,民众无助、道德沦丧和法治观念薄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病态网络。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揭示和批判,故事传递了对公正、诚信和法治的渴望,以及对个人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自处的思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