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冒州接着漂白鑙
钱天广,是福建安海地区的人。他当时购买了一批机织布料,打算去山东冒州参加药王会进行售卖。药王会通常在四月十五日开始,二十五日结束,吸引了各地的商人前来交易,没有中间商,买卖双方直接进行交易。
在会场上,一个骗子拿着经过漂白的假银锭来购买布料。这些假银锭每五两一锭,外表与真银相似,颜色无异。骗子先用铁椎凿打了几锭丝银给钱天广看,没有看出任何破绽。在凿打了十几锭之后,它们看起来都是一样的。钱天广觉得没有必要再凿打,便相信了这些银锭是真的。骗子随后拿出更多的漂白假银,总计六百多两,其中只有少数是真正的细丝银,其余都是假的。钱天广收下银两,骗子则将布料搬走了。
钱天广收下银两,整理好行装,与乡亲们一起雇了骡车前往临清购买回程的货物。当他取出银两时,发现都是假的。尽管那时后悔已晚,但钱天广并没有过于激动,他只是说:“是我自己没有把握好这次机会,以后别人再做这种生意,一定要谨慎。”人们都赞叹他的宽宏大量,认为他这次虽然损失惨重,但未来必定会有大的发展。骗子虽然骗到了数百两银子,但天理昭昭,他的子孙恐怕不会昌盛。因为假银在各地都有,所以记录这个故事是为了提醒后人要小心提防,避免重蹈钱天广的覆辙。
在商业活动中,识别假银是一项挑战,必须了解其特点才能辨别。我曾从王子秋那里看到一本小册子,详细讲述了银的真假,因此记录下来供江湖人士参考,以便一眼就能识别假银。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识别要点:
1 原宝(坑淘出的银)是未经加工的银,官府解缴钱粮时也会将其熔炼成原色的元宝,俗称为“员宝”。
2 松纹和细丝都是足色的银。
3 摇丝是色度不够足的银,通过手摇动形成丝状。
4 水丝(又叫干丝)从七成到九成九五成色不等,统称为水丝。
5 画丝,既是水丝,倾斜出没有自然形成的丝,于是用铁锥在上面画出丝状,叫画丝。
6 吹丝,即是将九成的水丝银,银子一进入,嘴里含着吹筒吹出丝状,叫吹丝。
7 吸丝,是用湿纸覆盖在上面,中间留孔,银从孔中流下,吸气形成丝状,叫吸丝。现在的方法是用薄铁片覆盖在鑙上,中间留孔,银从孔中流下,吸气形成丝状。吸丝从七成开始,到九五成结束。九五成色的银也看起来接近足色。
茶花银是将纹银九钱与铅一钱混合,在炉子中加入不到一毫的硝,一起放入炉中锅内,不添加任何其他物质,直接倾倒出来。然后在鑙的底部填充淡色物质,再将银倒入鑙内,这样铅就不会暴露,自然形成粗大的丝状,称为茶花银。
鼎银,又称为汞银或水银银,是将纹银五钱与汞五钱半混合,放入铁鼎中加热,直到颜色变为通红,然后取出冷却,取出的银只有一两重,去掉五分的汞,可以将其打制成鑙或饼。银薄片贴在外部,用墨水轻轻洒在上面,以掩盖过于明亮的白色,还可以制作酒器和各种首饰。这种银的形状类似细丝,但颜色略带青色。
还有一种赤脚汞银,是将文银三钱、铜系二钱和汞五钱半混合,像前面一样,倾煎好取出,不能直接打造,其特性类似于水系。识别汞银时,要注意其颜色较嫩,表面的银层较薄,贴色与纯银不同。
赤脚汞银虽然颜色偏红且嫩,但不如水系银色深沉。这种技术自古流传,制造者通过这种方法赚取大量财富,但子孙不肖,家道最终衰败。这种欺诈行为虽然能短暂获利,但终究不能长久,对社会造成伤害。
吊铜是将铜嵌入四周,然后倒入银,铜在中间,称为吊铜。识别这种银时,要看其丝状,不如细丝清晰。其丝粗且有滞涩感,可以怀疑并凿开检查,就能发现其中的铜。
铁碎错是先将铁碎放入鑙内,然后倒入银,使银包裹住铁,最低也有九成的成色。九五成色的会有丝状,九成的则没有丝。如果用铜碎按照前面的方法,称为包销银,最低也有九成的成色,九五成色的有丝,九成的无丝。
钞子铜是将一两铜和少量银放入炉中,加入自信石(类似硝石)抽提,然后倒入鑙中。取出含有铁的四周部分,中心部分再放入炉中倾倒,重复多次。之后,用银陶末(极细的银粉)和石禹(一种石头),加入酸砒草汁和硼砂,煮沸。将之前的铜放入罐中,搅拌炒制,清洗掉砒草汁,颜色变得非常白。有人问为什么只用少量银,后面又加银粉,制作者解释说:“世间的宝物,唯有金银是至宝,如果不是先放入少量的银粉入铜倾煎,后面用银粉倾煎时,就不能进入了。先加入银可以使银粉在后面煮制时自然结合,所以能制造出假银。这种技术被称为“神仙”之法。
识别这种铜,要观察银色,它呈现死鱼般的白色,而不是青白色。还要看其底部,可能有胭脂或石朱的点迹,需要在这些点和死鱼白的地方仔细辨别,真假就能一目了然。
漂白银,像制作细丝银一样,将纯净的白银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倒入模具中,铸成极薄的银片。接着,匠人保持高温环境,利用特殊的工具处理银片边缘,去除多余部分,仅保留最上层的薄银片。随后,他们在中间位置倒入一种名为白铜的合金,形成一个无壁的空腔。
接下来,匠人将之前的薄银片覆盖在白铜上,另一片银薄片置于下方,通过熟练的焊接技术将三者紧密结合。完成焊接后,他们使用锤子仔细敲打器皿底部,使其平整稳固,确保整体结构的坚固,宛如一件精致的风锅。
尽管已经凿开,仍然难以分辨。要辨别它,需要在焊接时用火将那青色的自然色泽烧去,就像死鱼的颜色,所以称为“漂白”,这样就能清楚地分辨出来了。
制作煎饼银的方法是,每使用一钱的铅,熔化一分的铜。如果是九成的银,可以配一两的铅。八成的银则配二两铅,七成的银配三两铅。在灰堤中,用炭装满炉子,慢慢煽火,直到铅化为铅花。如果火候过了,之后必须快速煽火,等待油珠像豆子一样大时,就用盖子盖上。这样出来的颜色是九五成色。如果等待金花灿烂,出炉后在上面撒上结果,称为布心饼,也叫焦心饼。下面有像蟹眼回转的珠子,两面都是白色,这就是松纹足色的标志。
九成的饼出炉时自然白色,上面是鸡瓜面,下面也是白色。
八成的饼出炉略带黑色,必须用天砂擦拭才会变白,上面有蚤斑一样的的痕迹,剪开后略显白色。
七成的饼出炉时墨黑,需要用砂擦和盐梅水清洗才会变白,剪口会带点红色。
六成的饼与七成的饼又有所不同。
五成的饼就是梅白色的。
盐烧饼是用二钱五分的银熔化成一两,然后用盐石烂水调和,涂在饼上,再放入火中烧,取出后用锤子敲去一层铜,再用盐烧,反复锤打,这样外面的铜就去掉了,自然变白,称为盐烧。白铜倾的饼也是白盐烧。
三铁饼的底部是足色的饼。用薄如纸的陶器,中间熔入一块白铜,上面用银倒入炉中倾出细丝,再加入二三钱的铅,取出后倒入炭锅中成饼状。再用同样薄的陶器盖在上面,然后用焊将其焊成一个饼,去掉四边,中间的饼对面剪开铁,可以瞒过人。辨别这种饼,要看饼的厚度,上下都是真银,中间颜色会不同。知道的人将银在杉木上擦,就能看到三种颜色。
车壳就是灌铅。用松纹细丝的那一面,银面用锥子打孔,然后用割子割开,取出里面的囊,留下银壳,用铅填充,再用银打一个尖,再用铁凿子凿,就像风锅一样。然而,要辨别这种银,要看两凿面的痕迹,就能明白其真伪。
倒茅饼的制作,首先使用上等的白信石,用未加水的熔化罐,用盐泥密封固定,将信石放入其中,烧制两柱香的时间,升至灯盏上的轻烟即可使用。以七钱银和三钱五分铜熔化,准备入炉时,将之前准备的七分信石加入银中,然后盖上盖子。取出后用天砂擦拭,饼面会呈现鸡爪状纹理,与九成银相似。九成银出炉时自然呈白色,不需要砂擦,而这种饼的铁口带有些许黄色,九成银的铁口则是自然白色,以此可以明显区分。
此外,还有铁线饼、江山白、华光桥、神仙饼、糁铜饼、倒插铅等数十种巧妙的假银制品,其工艺之复杂难以用言语描述。了解的人可以通过类比和观察,就能理解其中的大部分。
有些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用这些假银来糊口,这虽然可以理解,但如今贪婪的人家境富裕,仍然换取这种假银,用来欺骗大众,为自己谋取财富,留给子孙,却不知这种丧尽天良的行为不会有好报,子孙后代又怎能昌盛呢?在四民阶层的交易中,只能使用七成到细丝级别的银,更低级别的不应使用。如果昧着良心欺骗他人,不仅会有难以偿还的阴德之罪,阳间的报应也不会遗漏。
小课堂开课了:
银子造假的手法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内嵌法:在银锭浇铸时将铜块凝固在银锭内部,外表裹银,使得外型与真银锭无异,但由于铜与银的比重不同,手感上会有明显的差异。
灌铅法:在真银锭底部挖出一个小洞,取出银后灌入铅,再封焊洞口,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洞口的封焊痕迹。
用铅锡铸造假银锭:这种银锭表面呈现青黑色,相对容易辨认。
用新白银仿铸的银锭:这种银锭的包浆、蜂窝、边上的麻布纹、铸文款识都与老银锭不一致,属于工艺品性质。
用新白银完全以传统手法仿铸老银锭:这种银锭的包浆、蜂窝、边上的麻布纹、铸文款识都与老银锭一致,随着制作者造假工艺的提高,一般收藏者很难分辨。
在老银锭上加盖印戳或在无字的老银锭上加刻铭文:将普通银锭包装成珍贵的出谱品,以提高银锭的价值,这类真锭假字的识别难度较大。
需要注意的是,银子造假不仅在古代存在,现代也同样存在,而且手段更加高明和隐蔽。在鉴别银子真伪时,需要综合考虑外观、重量、声音、成色等多种因素。
分享几个银器检测的方法
1铭刻标志:真正的银器通常会在表面或底部铭刻有制造商的标志、纯度标志、国家标志等。这些标志可以提供关于制造商和银含量的信息。
2银含量:银器的纯度通常用百分比表示,例如925表示含有925的纯银。你可以参考银器上的标志或通过化验检测来确认其银含量。
3重量:真正的银器相对较重,因为银的密度较高。你可以使用天平称量银器的重量,并与标志上的预期重量进行比较。
4观察外观:真正的银器通常具有光泽,并且表面平滑一致。注意观察银器的细节和工艺,如雕刻、纹饰等,真品一般会有精细的设计和工艺。
5反应测试:银与空气中的硫化物反应,会逐渐产生暗黑色的硫化银。你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测试方法,例如将银器置于硫磺纸旁边,观察是否出现黑色变化。
6硝酸测试法:在银饰品表面滴几滴硝酸,一会儿后抹去,如果饰品表面仍是银白色,这说明含银量相当高;若是含量低的饰品,则会呈灰黑色。
7火烧法:如果是真白银,经火烧烤后银色不变;若是假白银,或是低劣品,烧烤后则会变黑。
8密度测试法:纯银的密度较高,与假银有明显差异。可以通过测量密度来进行鉴别。
9听声音:纯银首饰落地声音闷响不亮,没有弹力,纯度越低,声音越尖越高。
10弯曲法:成色高的银饰易弯不易断,而成色低的银饰则感觉较硬,或者根本无法折动。
在进行上述任何一种测试时,请务必小心操作,以防对银器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对于较为珍贵或古老的银器,建议您寻求专业鉴定机构的帮助进行详细的鉴定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