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骗经新本 > 第1章 设假元宝骗乡农

第1章 设假元宝骗乡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从前有一个人,原本是个农民。他辛勤劳作,生活简朴,但性格极其吝啬,家境还算富裕。有一天,一个外地的骗子来到了这个地区,他知道这位乡下农夫贪婪且见识浅薄,于是打定主意要骗他。骗子预先了解到农夫某天会在某个地方耕田,便在那里埋了两个假的金元宝,每个重一百两。

    等到农夫正在努力耕田时,骗子故意在附近的山坡上假装四处寻找东西。农夫问:“你在这儿找什么呢?”骗子回答:“我在这儿找些东西,你问我干什么?”农夫只好沉默不语。骗子又指了指这棵树,又指了指那棵树,表现出一副焦虑的样子。农夫又说:“你真好笑,只管在山上认树有什么用?”骗子说:“实不相瞒,我父亲多年前被强盗抢劫,后来也加入了他们。后来他有了很多银子,一个人带不走,就把银子埋在各地,留下一本账本记录,打算再回来取,可惜他去世了。现在我按照账本来找这棵树下的,就是不知道是哪一棵。幸亏遇到你在这里,你能帮我一起找。如果找到了,分一些给你也没问题。”农夫于是带着锄头一起寻找。

    果然在其中一棵树下,他们找到了那两个金元宝。骗子假装非常高兴,说:“如果这个找到了,其他地方的也应该能找到。我确实愿意分一些给你,只是这里没有锤子和凿子。”他又说:“我没有地方存放这些银子,不如去你家帮我找,等找完了,我分几个元宝给你作为答谢,你觉得怎么样?”农夫说:“很好。”但是我跟你素不相识,突然让你来我家,别人会不会起疑心呢?”骗子说:“我们应该找个借口才行。”农夫说:“有了。我有一个妻舅,他六七岁时被卖给了外地人,至今下落不明。你假装是我妻舅,回来看看姐姐和姐夫,这有什么不可以呢?”于是,农夫把妻子父亲、妻子母亲的姓名和外貌特征一一告诉了骗子。

    于是,农夫把骗子领回了家,让妻子出来见“小舅子”。妻子见到他,问:“弟弟的相貌怎么和我不像呢?”骗子回答:“弟弟去了外省,那里的风水不同,所以看起来不一样。”妻子又问:“我父亲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子?母亲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子?”骗子回答得一点不错。接着,她又问:“我叔叔叫什么,长什么样子?”骗子回答:“我小时候就出去了,只记得父母,不记得叔叔了。”妻子于是相信了他是真的亲戚。他们杀了鸡,准备了丰盛的菜肴,款待这位“弟弟”。农夫的兄弟和其他家人也都热情地设宴款待他。骗子对姐夫说:“我需要一些零散的银子用,可以在你这里取十五六两,给我应急。”农夫于是拿出自己真正的银子十来两,给了骗子使用。

    过了几天,骗子拿出账本给姐夫查看,上面写着还有十几个金元宝埋在某个山上的一个无人居住的庵里。姐夫带着两盒食物挑着去了那个庵。实际上,骗子已经预先让两个同伙在那里等候。他们把农夫绑在柱子上,那两个同伙拿出尖刀,威胁要杀掉他。骗子假装劝阻,说:“我吃了姐夫家那么多好东西,别杀了我姐夫。”三个骗子吃完食物就离开了。农夫呼天不应,地无门入,陷入了绝望。

    直到第二天下午,一个牧童经过,农夫呼救,得以解开绳子回家。妻子问:“你怎么今天才回来,舅舅呢?”农夫回答说:“别提他了,别提他了。”从那以后,人们被骗时,常会用俗语“别提他”来回答。

    最近,江源地方也有一个人被类似的骗子用相同的骗术所骗,但他的妻子机智,用凿子凿那个元宝试探,发现是锡制的,于是将骗子捆绑起来,逼他写下供状,才放了他。如果不是他的妻子有见识,他也会重蹈那个乡下农夫的覆辙。那时后悔,岂不晚矣。

    这个乡下农夫,辛勤劳作,节俭生活,能致富是幸运的。然而,他被贪婪所驱使,落入了骗子的圈套,结果失去了财产,遭受了羞辱,还不如江源那个妇人的智慧。然而,世风日下,欺诈手段层出不穷,近来丢包诈骗十分多,在江淮间,拉绳诈骗等手法更是让人防不胜防。骗子只要问你一个问题,你一旦回答,就会被他迷惑,这是一种妖术,害人无数。世道人心,变化至此,何其悲哀。我将此事详述,以警示世人。

    小课堂开课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揭示了几个重要的道理:

    1 贪婪的代价:农夫因为贪婪,想要分得不义之财,结果被骗子利用,失去了自己的财产,甚至差点丧命。这提醒我们贪婪往往会让人失去理智,导致严重的后果。

    2 谨慎与识人:农夫没有对陌生人保持足够的警惕,轻易相信了骗子的话。这个故事告诫我们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对陌生人和不寻常的提议保持谨慎。

    3 人性的弱点:故事中的骗子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如贪婪和信任,来实施诈骗。这警示我们,了解并防范人性的弱点是防止受骗的关键。

    4 世态炎凉:故事反映了社会上欺诈行为的普遍性,以及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个人的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

    这个故事教导我们要保持理智,不被贪婪驱使,学会识人,提高警惕,同时也要有智慧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