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骗经新本 > 第6章 诈称偷鹅脱青布

第6章 诈称偷鹅脱青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有一个大的店铺,布匹很多,交易很杂乱,只有店主自己一个人看店。他的店铺对门的人,圈养了一只鹅,鸣叫声很是喧闹。开布店的厌恶鹅刺耳的叫声,曾经说:“养着这可恶的东西就能让盗贼不来吗?还不如让我的耳朵安静会儿。”

    突然有一天,一个骗子听到了他说的这句话。某一日,趁着他的店中闲寂无人,于是拱手作礼进入店中,用手按着柜头一捆青布,轻声说:“不敢欺骗你,我其实是一个小偷,想要偷对面门店养的一只鹅吃,只是在大街上难以下手。我有一个不值一提的方法,只是要一个人的帮助。”卖布匹的店主说:“怎么帮助你?“小偷说:“我在这边问道,可以拿走吗?,你在店铺里面大声回答说:“可以。”我再问你:“我真的拿走了啊?”你再回答:“说好了的,任凭你拿走”我便拿走那只鹅,如此一来就能掩人耳目,不让大街上的人怀疑。因为有你的帮助,我才能成功,所以日后你家就是不关门,也没有贼人进入。但你要在店铺里面,不要偷看,否则这个方法就不灵了。你一直等到鹅叫声没了,我事情干完了,你才可以出来。店主闻之,欣然同意。于是小偷在外面高声问道:“我拿走了啊?”店主在里面高声回应说:“任凭你拿去。”小偷又高声问道:“我真的拿走了啊?”店主又高声回应说;“说好了的,任凭你拿。”道路两边的店里面的人都听到他们一问一答的对话,小偷于是就背着货柜上的一捆青布大摇大摆的离去,人们却都认为小偷是借去了。那店主在店铺内,听到鹅叫声不断,不敢出来。那个偷布的急匆匆走了很久了。店主等了很长时间,鹅声还是不断。

    那店主担心店铺很长时间没有看人守,只好出来看看。却看到鹅还在,自己的柜头反而失一捆青布。于是向两旁的店打听:“刚才谁上我店,拿了我一捆布走了?”左右两边的店都回答说:“是那个问你买布的。你再三应声,叫他只管拿走。现在拿着布已经离开很久了。”店主摸着自己的心口后悔地说:“我明明是被这个人骗了,只是自己作死,说不得什么。”这件事发生的久了,大家都知道了,开始笑这个人痴傻无比,并且深深信服这小偷是个高手中的高手。

    君子对人亲善,对物爱护,而要先亲善的对象,没有比得上邻居的;对物的爱护,大鹅也应该是其中之一啊。为什么对邻居养鹅,厌恶鹅喧闹的叫声,一定要小偷来杀死鹅呢,爱护事物的心去哪里了呢?不爱护邻居的鹅,而赞成小偷偷窃,仁爱之心在哪里呢?因此致使小偷听到他的话,趁机想要偷走东西,他反而赞成这个小偷,这也是鼠辈的行为。想要杀死别人鹅,反而丢失了自己的布,这是自找灾祸啊,又能怨谁呢!如果能够以仁爱对待相邻的人,而肚量足以容纳任何事物,他又怎么会失去布呢!

    总结:

    在这个故事中,店主之所以会上当受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店主对小偷的提议缺乏足够的警惕和判断力。小偷利用店主对鹅叫声的厌恶,提出了一个看似合理的计划,即借助店主的声音作为掩护来偷走鹅。然而,店主并没有深入思考这个计划的可行性,也没有意识到其中隐藏的风险,就轻易地答应了小偷的请求。

    其次,店主过于自信和盲目相信他人。他以为小偷只是为了偷鹅而求助于他,并没有考虑到小偷可能还有其他的不良动机。此外,店主也没有对小偷的身份和背景进行调查或核实,就轻易地相信了他的说辞。

    最后,店主缺乏应对突发情况的经验和智慧。当他发现鹅还在而布却不见了时,他应该立即采取措施追回布并官处理。但是他却选择了等待和观望,错过了最佳的处理时机。这也反映出他在经营管理方面的不足和经验欠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陌生人或未知的情况时,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和理性思考,不要轻易相信他人或做出决定。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自身的经验和能力培养,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