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借他人屋以脱布
聂道应,别号西湖,邵武六都人。家里很有钱,住的房子很高大,后来因为诉讼耗尽家财,以做裁缝为生。
忽然有一天聂道应到人家家里去裁剪衣服。有一个骗子见有客人带着布匹来卖布,知道聂道应外出了,竟然私自进入了内堂,私下问聂道应的妻子说:“你丈夫在家吗?”他的妻子说:“去前边的村子裁剪衣服去了。“光棍说:“我要做几件衣服,今天聂道应能回家吗?”他的妻子回答说:“要明天才能回来了。“光棍说:“我有同伴在你家前面的院子坐着,口渴了,想要一杯茶喝。”聂道应的妻子立即沏了两杯茶,放在凳子上。光棍将茶捧给客人喝。喝完了,把空杯放回去,挑拣出四匹布,出价一两银子,只是银子成色不好。客人说:“这钱要换成成色好的银子。“光棍说:“我儿子给别人裁衣服去了,等到第二天他回来了再给你换银子。“话还没说完,骗子提前约好的一个人来问:“针工在家吗。”骗子回答说:“要第二天才能回来。”那人就走了。布客说:“那你收好布,第二天再给我。“客人走出去了,过了一会儿,骗子也拿着布逃走了。
第二天早上,卖布的客人到来问:“针工回来吗?聂道应的妻子回答说:“中午过后回来。”布客第二天早上又来问:“针工回来吗?”聂道应的妻子说:“今天中午回。”布客中午过后又来问聂道应回来了吗,聂道应的妻子说:“还没回来。”布客发怒说:“你公公前天拿了我四匹布,说要等针工回来给银子,你为什么再三推托。你公公哪里去了?”聂道应的妻子回答:“你这个这客人怎么喜欢胡说,我们家哪有公公,谁拿你布了?“”二人发生口角,大吵大闹。邻居替聂道应的妻子争辩,说:“她什么时候有了公公?何况她的丈夫又不在家,你的布不知道被什么人拿去了,怎么可以随便要钱,”布客无奈,把诉状投给了县官钟老爷。诉状投递上去了,把周边的邻居都拘来审问。大家都说:“聂道应不在家,何况他的父亲已经死了。这四匹布不知道被什么人偷走了。钟老爷说:“这四匹布是在聂道应家被偷走的,那一天有什么人到过他家里?”命令这些邻居都仔细的回想,一定会有着落。邻居说不出个所以然,于是劝聂道应说:“你妻子一时不察,被骗子利用,给客人倒茶,致使客人把布匹交给了骗子,应该担当一半责任;布客一时不察,轻易的把布交给别人,也应该担当一半责任。”双方都同意了,依照这种责任划分来上报。钟老爷以邻居讲的明白,事情处理的清楚,都免除了双方的供词。
把布带到人家家里去卖,又喝了别人家的茶,那么买主似乎有着落了,谁不肯把布交给他呢?岂料这骗子借他的房子,骗他的茶,作为把布骗到手的媒介;又给银子,只是争论银子成色而且答应交换,谁又能知道防备呢?今后交易,只有双方钱货两讫,当场交付才好。布客若是只答应换银,把布抱走,第二天再来,就没有被骗走布匹的事了。
总结:
聂道应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骗局案例,揭示了骗子如何利用人们的信任和疏忽来进行欺诈。在这个故事中,骗子先是假装成卖布的客人,进入聂道应的家中,然后利用聂道应妻子的善良和信任,骗取了她和步客的信任,并趁机偷走了四匹布。骗子还巧妙地利用了另一个同伙,制造了一个假象,让布客误以为布匹已经被聂道应的父亲拿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骗子往往会利用人们的善良和信任来进行欺诈。因此,我们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花言巧语。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财产和安全,避免成为骗子的目标。在交易时,最好选择可靠的场所和方式进行,确保资金的安全和交易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