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房谋杜断 > 第12章 大才者无拘

第12章 大才者无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京中许久不曾出现命案,如今告破,房杜二人作为“编外人员”,一时间名声大噪,杜如晦私心想着,总不能让房乔一直处于“散养”状态,况且这两年房乔总归是看了不少书籍,比街上卖豆腐的王二总归是强上许多,不如让他去念书塾、考取功名,若果真有满腹才情,当在科举之上见真章。于是他便交了银子,给房乔在腾鸿书院报了名。

    腾鸿书院院长名唤刘纲,一身才华抱负,向来以见解独到闻名朝堂,在前朝就已经是太子太傅,可惜前朝太子偏信奸佞,刘纲多次被排挤。当今圣上李深见前朝越发昏聩,揭竿而起,大获民心。开国之后,李深并不计较前朝之事,直接让太子李筑跟着刘纲学习。若非上了年纪兼身体患病,刘纲也不会激流勇退,偏安一隅。他早听说房杜之事,对两人有些惜才之意,因而在杜如晦给房乔报名之时亲自前来劝说。

    杜如晦颇为意动,这几年往家去信,并无人回,想是父母家人还在生气,若是自己能闯出些名堂,功成名就,得以报答,也算不负养育之恩了。刘纲是个顶顶的人精:“小杜,老夫看你也是有些才情,若能与小房共同有一番作为,功成立业、出人头地,岂不美事一桩?”杜如晦捏了捏空瘪的荷包,有些尴尬。刘纲贼笑起来:“诶,银子嘛都是小事,你们两个算我特批进来的,买一送一,听闻你们在山上居住,倒是不便,不如平日就在书院住下如何?”杜如晦就势下了个坡,他知道,如今腾鸿书院算是全国最大的士子书塾,刘纲退出朝堂,现在虽有圣上支持,可将来前景总是不好揣测,总需要朝堂的力量维系,如今对自己和房乔的好意,未必不是刘纲对未来的一场赌博,但毕竟于自己二人当下有利,杜如晦思及此处,便感激地答应下来。待回山上,房杜二人收拾好行李,将收养的狗子寄养在朱沽良家,便搬进了书院。

    书院众人虽对房杜二人到来有疑,但大部分学子出身于权贵之家,有何情绪面上不显分毫,因此众人相处的倒也融洽。房乔更偏爱自己的小字,总觉房玄龄、杜如晦听起来对仗工整,更觉亲密,便以房玄龄的名字同人交往。杜如晦虽然有些年长,但于功课上领悟力非凡,总是得到众位夫子的夸赞,刘纲得知消息也很是高兴。

    寒来暑往,杜如晦、房玄龄二人才名早已传出,京中勋贵嗅到不凡,暗道二人前途不可限量,便纷纷让自家嫡系与他二人交好,为日后铺路。可惜的是科考前夜,房玄龄突发胃疾难以起身,最终杜如晦榜上有名,得以入了殿试。李深见他谈吐不俗,亦有风流名士之风,细细询问才知杜如晦出身泸阳县商贾之家,更是慨叹一番,直道大才者无拘,当即将杜如晦封了泸阳县尉,让他衣锦还乡。房玄龄错过了科考三试,心中焦急,本想与杜如晦同去泸阳,却被杜如晦劝下。房玄龄心中一万个不愿,却更不能容忍自己与杜如晦相差甚远,两人彻夜长谈一番,杜如晦耐心劝解,房玄龄也下定决心直追,便买了酒菜为杜如晦送行。杜如晦从行李中取出玉笛,郑重的交给房玄龄:“来日再聚,必与尔再合奏一曲。”房玄龄五味杂陈,掏出一块玉珏,只见上面一个“房”字十分明显:“这是我自幼带着的,当下算是我最珍视之物,你拿着,来日仕途再见,再行归还。”杜如晦也不推拒,认真的将玉珏系在腰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