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抛开事实不谈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匈奴现在确实是被灭族了啊!”
对于刘邦猜想匈奴有可能被灭族,隋文帝杨坚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虽然中间的五胡乱华,似乎中断了匈奴汉化的趋势。
但凡事都有惯性,这样的事是刹不住车的。
再说连刘渊这个首领,都觉得自己是汉人,更不要说底下的匈奴人了。
随着匈奴在中原建立起了政权,大批草原上的匈奴人迁入中原。
草原上的匈奴开始衰落,中原上的匈奴则开始不断融入汉族。
直到大隋建立,匈奴已经基本融入各民族了。
如今,可能只有极少数的人,还保留着匈奴的身份。
就算是这些人,估计要不了多久,也将融入其它民族。
想到这,隋文帝不由地有些唏嘘道:
“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谁能想到,就这么消失了呢?”
匈奴自先秦时期,就开始侵扰华夏,最早的记载出自于战国时期。
而到了秦汉两朝,匈奴更是给当时的朝廷带来了不少的困扰。
随后,两袁的内斗,更是让匈奴有了壮大的可能。
结果,好巧不巧地遇到了曹操
就这样,五胡乱华以及后面的南北朝,成为了匈奴最后表演的舞台。
不过虽然看上来,灭族是一种很惨的事情。
但这仅仅只是,对前面乌桓那种情况来说的。
匈奴可不是这样。
毕竟他们自认为已经是汉人了,匈奴灭族又与他们何干。
画面继续。
【曹操成功分化了匈奴,使其一直都很老实。】
【而到了西晋,就放松了对匈奴的警惕。】
【结果就有匈奴叛乱,但由于匈奴被分裂成了五部,所以被迅速镇压了。】
【这件事,非但没有让西晋警醒,反倒更加放松了警惕,觉得匈奴不足为惧。】
【甚至有人提议,让作为匈奴人质的刘渊,统御匈奴五部,去平定羌族的叛乱。】
【而当时司马炎,其实对刘渊十分地欣赏,差点就要答应了。】
【所幸的是,旁边还有脑子正常的臣子,及时劝住了司马炎。】
【不然的话,后面估计没有八王和其它胡人什么事了,直接“安史之乱”了。】
【咱就是说,在曹操手上调教得好好的匈奴,曹操死后,在魏国,匈奴也是一直比较老实。】
【怎么到了晋朝,匈奴就变成那样了?】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这后世是无人可用的吗?平镇一个叛乱,还需要匈奴人来?”
秦始皇十分地不理解道。
华夏是没有人了吗?
还需要一个匈奴人来,带领的还是被分裂的匈奴五部。
这到头来,估计羌族叛乱没有平镇,匈奴也跟着叛乱了。
更加让他无法理解的是,那个晋朝皇帝司马炎竟然准备答应,这到底是什么脑子?
好不容易将匈奴分裂,不构成威胁了,现在竟然又打算将他们合起来。
这一般的傻子,都知道趋利避害,不会这样干啊!
不愧是打造出鄙视链,并且让胡人保留部落形态的皇帝,这操作,他秦始皇是学不会。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对啊,怎么会变成那样了?”
对于电台最后的问题,刘备也十分费解。
虽然像匈奴等胡人,在历史上,曾经对华夏构成过一些困扰。
但现在,他们都是老实得不得了,根本看不出会“乱华”的迹象。
怎么到了晋朝,他们就开始乱华了呢?
别的不说,换作他刘备是晋朝的皇帝,他有好几种方法,让境内外的胡人都老实下来啊。
但凡司马炎用一种,晋朝也不至于变成后面的那样。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安史之乱?”
唐太宗李世民回忆了一下历史,确定了以往的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事件。
所以,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是后世发生的事件。
随后他又是皱眉道:
“能够与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相提并论,想来这个安史之乱,也是一件大祸事啊!”
晋与南北朝的情况,已经充分展示了,混乱会给华夏带来多么大的灾难。
这样的灾难所造成的伤痛,哪怕到现在,也是极难抚平的。
只是不知道,这场混乱,又会在后面哪个朝代上演呢?
经历了那场灾难,隋朝虽然结束了这一切,但后面隋炀帝的一系列操作,又是搞得天下不得安宁。
李世民只希望这场混乱,离现在越远越好。
如今的天下,需要时间,已经经不起太大的折腾了。
“不过我大唐,应该不至于出现像安史之乱这样的祸事。”
根据电台的话,李世民如此判断道。
按照电台的意思,如果刘渊统御匈奴五部,那么权力过大,这才会发生所谓的“安史之乱”。
而他的大唐,如今对底下的将领约束力都很大,也没有给予太大的权力。
所以,不至于发生所谓的“安史之乱”。
至于,大唐后面的皇帝会给将领更多的权力,李世民觉得更加不可能。
无缘无故给将领过大的权力,那不是傻么?
不出意外的话,肯定是改朝换代了,新的朝代制订了新的制度。
正是这套新制度存在问题,这才导致了“安史之乱”。
有一说一,李世民这个判断,确实有一丢丢对。
后面那套新制度确实存在问题,不过所造成的动乱,不叫“安史”,而叫“靖康”。
画面继续。
【此外,曹操在处理鲜卑、羌氐等族上,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这里,主播就不一一说了。】
【但主播举了两个例子,一个乌桓被灭族了,一个匈奴被训得老老实实的。】
【要知道当时曹操仅仅只是统一了北方,面临着各方面的威胁。】
【而到晋朝,他们已经一统了华夏,没有任何威胁,却是处理不了胡人的问题。】
【咱就是说,到底是谁的责任?】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晋朝过于废物罢了!”
刘邦撇了撇嘴,对晋朝表达了深深的不屑。
他大汉经历秦末乱战,天下百废待兴,但现在还是打败了匈奴,甚至准备反攻。
哪怕是在原本的历史中,也“仅仅”只是被迫和亲,可没有让匈奴进来。
而后面的曹操,在天下乱战当中,依旧可以将胡人训得服服帖帖的。
统一之后的晋朝,却是做不到。
这不是废物,是什么?
要知道一个统一皇朝能调动的力量,远不是一个分割地方的军阀可比的。
这点,从军阀开始起家,一步步做到如今皇帝位置的刘邦,那是深有体会。
可后面一个皇朝,却比不过一个军阀。
实在可笑!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这还用说吗?”
刘备用一个反问句,表明了态度。
这个问题,看似是在说晋朝与曹操之间的事情,但实际上更是在说三国。
按照那个提问之人的逻辑,不止是曹操,整个三国都有责任。
要不是你们没有处理好胡人,后面又怎么会有五胡乱华呢?
对此,刘备表示,他才不背这个锅!
现在三国都好好的,胡人都老实得很,后面乱华,关他们什么事?
大宋位面,公元969年。
“匈奴、鲜卑、突厥,还有如今的契丹,都是华夏的威胁啊!”
赵匡胤摇头叹息道。
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以来,都是华夏的威胁。
这么多年,他们是换了一波,又一波。
不止是匈奴,像鲜卑,他们就以隋唐皇帝的母族自居,开始逐渐融合进汉民族当中。
还有突厥,也在唐朝和回鹘的联合攻击下,灭亡。
部分融入唐朝,部分则融入了回鹘。
但不论如何,没有谁能够彻底消灭他们。
就像现在,北方又出现了一个契丹一样。
这些游牧民族,就像野草一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毕竟他们都是游牧的,大部分人都是居无定所的状态。
当草原上某个区域,人很少的时候,他们自然会聚集过来。
所以,想要一劳永逸地解决这种威胁,那是不可能的。
终究还是,要看统治者的智慧。
如果太蠢的话,那只能把锅抛给前朝的身上了。
不过像秦汉、三国、隋唐等,处理得不说完美,但至少说得过去。
哪像两个晋朝,处理得,简直丢人现眼。
而想来,他大宋肯定不是晋朝的那副德性,肯定能处理好北方契丹的问题。
画面继续。
【这这抛开事实不谈,那曹操就没有一点问题吗?】
那道声音还在嘴硬。
【这个】
【既然你准备抛开事实,那先让咱们捋一捋,哪些是事实。】
【事实是:司马炎打造了鄙视链,让得胡人不断迁入,挤压了汉人的生存空间,咱们抛开。】
【事实是:内迁的胡人,依旧保持着部落形态,并没有融入当地,咱们也抛开。】
【事实是:许多贵族掠胡人为奴,引起了胡人的不满,使得胡人更加团结,武德异常充沛,抛开。】
【事实是:八王之乱让得晋朝全国上下的部队,所剩无几,国力异常空虚,最后只得勾结胡人参战,抛开。】
【抛开以上种种事实的话,那么晋朝确实没有问题。】
【至于曹操生而为人,十分抱歉这个事实,也需要抛开。】
【所以,同样得不出“曹操有问题”的这个结论。】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抛开事实不谈,那还谈什么!”
秦始皇嬴政瞪大了眼睛,一时不知道,该如何理解这个提问之人的脑回路。
对某种东西进行争辩,都是基于事实来的。
而现在事实都被抛开了,那还争辩什么?
别的不说,就是那些喜欢浮辩的儒生,都不可能说出“抛开事实不谈”这样的话啊!
“这后世,到底是一个什么世界?”
秦始皇不由有些好奇道。
有电台这种神奇的东西就算了,竟然还有这么神奇的人。
这让秦始皇,是异常好奇,后世到底是怎么样的?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说的好啊!”
刘备不由地称赞道。
这四个事实,充分展示了五胡乱华的前因。
这一切,都与他们三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而若是这些事实都得抛开的话,那么他们三国,更加没有问题了。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抛开事实不谈”
唐太宗李世民与现场的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乍一听,脑袋有些发懵。
他们只觉得,自己脑袋的cpu,都快要给干烧了。
等他们好不容易反应过来,都是彼此对视了一眼,从对方的眼神看出了浓浓的震惊之色。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鬼才,才能想出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话?
讲道理,李世民自认为他这辈子,也遇到过不少的浮辩之人。
很多浮辩之人所表达的观点,都让李世民觉得很扯,不想聊下去。
但他现在才发现,那些浮辩之人,与这个鬼才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
要是有人说出这句话,那他不会不想聊下去,而是根本无话可说。
都抛开事实不谈了,那还有什么问题?
或者说,事实没有了,有什么问题,还不是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这种情况下,他除了祝对方开心,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穿越者群。
“(蜀汉)刘禅:抛开事实不谈,这个提问的人就没有问题吗?”
“(隋)杨广:他肯定有问题,要不是他晚生了几千年,恐怕胡人的问题,早让他解决了(滑稽)”
“”
画面继续。
【可明明曹操】
那道声音还没有说完,就戛然而止。
【可明明什么?】
【喂,还在吗?喂喂喂!】
【看来是掉线了。】
【主播保证没有断开并且拉黑他,所以,以后有机会再交流吧!】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