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历史曝光电台:九个皇帝都自闭了 > 第147章 为何北朝统一了南朝

第147章 为何北朝统一了南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吗?】

    画面之人问道。

    【在在在,主播,北方一直是一锅乱炖的状态,到了南北朝时期,北朝也分裂成了两个国家,可谓是十分混乱。】

    【可就是北方这么混乱,最后还是北朝一统了南朝,这是为什么?】

    【难道南方真的打不过北方吗?】

    一道全新的声音响起。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太废物而已!”

    秦始皇直接道。

    只要实力够强,哪有打不过的道理?

    就像他大秦自立国开始,虽然处于北方,但却是处于与匈奴相邻的偏僻之地。

    如此偏僻的地方,肯定是比不过后世的南方。

    而当时,许多诸侯国坐落在中原,那是富裕无比。

    他们本来有机会一统天下,却是贪玩享乐,错过了机会。

    这才让他大秦,从诸多的国家脱颖而出,一扫六合,统一了华夏。

    “所以,起势的地方虽然重要,但君王的智慧同样重要。

    否则就会像那些坐拥富裕中原的诸侯国一样,被位于偏僻之地的咱大秦抢了先。”

    最后,秦始皇这样总结道。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怎么可能打不过?就是人不行而已。”

    刘邦的观点,与秦始皇基本一样。

    当初他被项羽赶到巴蜀,同样地处南方,但最后经过北伐,不还是打回了关中。

    虽然最后打项羽的时候,是从北方向南打,因此不被视为“南方打过了北方”。

    但刘邦觉得,这其中的道理都是差不多的。

    关键还得看人啊。

    要是当初被赶去巴蜀的是项羽,那估计一辈子都打不回关中了。

    但换作他刘邦,就不一样了。

    这就是区别。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前面不是说过吗?

    祖逖差点就要收复了,谢安同样要收复了,结果都被东晋给破坏了。

    有这样的朝廷,还想要打过北方?”

    刘备有些无语道。

    五胡乱华、淝水大胜等等,在刘备看来,都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完全可以趁着北方混乱,一举拿下。

    可就是这样,他们还是没有拿下。

    而等到了南北朝,算得上是三国鼎立,相对稳定了,他们又怎么能拿下北朝呢?

    大明位面,公元1390年。

    “谁说南方打不过北方的?咱大明是摆设吗?”

    朱元璋有些不服气道。

    他大明就从南方起势,一路打到北方的。

    当年元军已经在北方经营了百年,作为都城的大都,更是坚固无比。

    而燕云十六州,自后晋送给外族之后,这中间已经有四百余年,没有在汉人的手上了。

    就是这样的情况,他大明依旧北伐成功了。

    要是换成晋和南北朝,那种北方乱战的局面,那北伐不要太轻松,好么!

    “所以,分明就是东晋,还有南朝、南宋,过于废物,这才没有打过北方!”

    最后,朱元璋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道。

    画面继续。

    【首先,咱们必须承认,在宋朝之前,南方的经济一直不如北方,总体上也是北强南弱。】

    【这个是客观事实,咱们必须承认,除非你抛开事实不谈。】

    【其次,如果你说在五胡乱华的时期,北方十分混乱,南方东晋“岁月静好”,那勉强还说得过去。】

    【但到了南北朝的时候,这个说法,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北朝除了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的时候,动静稍微大了一些外,其它时候都动静不大。】

    【像北周代西魏,北齐代东魏,还有隋朝代北周,这么改朝换代的事情,动静都不怎么大。】

    【基本上是某个权臣架空了皇帝,然后逼皇帝禅让给自己,就完事了,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动乱。】

    【但南朝,就不一样了。】

    【南朝一共历经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每次换朝,都要掀起一波腥风血雨。】

    【像把南朝送入深渊当中的“侯景之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这些北方皇朝,有些像喜丧的意思啊!”

    刘邦不由地道。

    前面他以人喜丧做比喻,提出“皇朝喜丧”的概念。

    不过当时,被戚姬怼了回去。

    但现在看到这几个皇朝的更替,莫名有些像喜丧。

    像北周代西魏等等,顶多是朝堂之上腥风血雨,民间却是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这正是喜丧啊。

    反倒是南方那些朝代,照这电台的话来看,估计少不了争来争去,最终民间饱受疾苦。

    这就让刘邦产生了新的疑惑:

    『怎么双方的行为,正好相反了?』

    五胡乱华的时候,北方一锅乱炖,南方“岁月静好”。

    怎么到南北朝的时期,双方的行为反过来了?

    这中间出了什么问题?

    而且根据电台所说,后面他大汉,应该“独尊儒术”了。

    虽然他现在对儒家不屑,但幼时还是学习过儒家的。

    他知道儒家讲“义”,而战争不符合道义,所以儒家反对战争,也不喜欢打打杀杀的。

    当然,这并不妨碍孔子弟子三千,都是猛人,毕竟有时候需要“以德服人”。

    既然儒家明确不喜欢打打杀杀了,那么为什么被看作汉家延续的南方皇朝,在打打杀杀的?

    反而是北方皇朝,在权力交接的时候,显得有些平静。

    到底是哪一方,学到了大汉独尊的“儒术”?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侯景之乱”

    听到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人名,隋文帝杨坚不由地露出了回忆之色。

    发生这件事的时候,他的年龄当小,并没有成年,正是无事可做,喜欢关注各种事的年龄。

    而“侯景之乱”,他是全程关注了。

    亲眼见证了,当时还好端端的南方,如何一步步变成混乱不堪。

    大概也是这件事影响他,加上北周代西魏与北齐代东魏的经验,让他最后在以隋代周的过程中,并没有选择过多的武力。

    间接地,算是避免了可能的生灵涂炭。

    “唉,好好的江南,最后搞成那样!”

    隋文帝为混乱当中受难的百姓,摇头叹息道。

    不过虽说这样,但这场“侯景之乱”,确实大大地减少了统一南朝的阻力。

    让他的大隋在建立不久,就得以快速消灭南朝陈,成功了统一华夏。

    大宋位面,公元969年。

    “宋朝之前?

    也就是说,咱们大宋,南方经济超过北方了?

    好啊!”

    听着电台,赵匡胤那是特别兴奋。

    要知道在秦汉时期,南方的经济是远比不过北方的。

    而经过混乱的魏晋南北朝,在隋唐的时期,南方的经济有所发展,隐隐有超越北方的样子,但最后还是没有超越。

    如今到了他的大宋,南方的经济真的超过北方了。

    这想想,就令他激动啊!

    毕竟这是历朝历代都没有做到的事,却让他大宋做到了!

    更重要的是,根据电台前几期透露出来的信息,后世南方的经济,似乎要比北方好许多。

    而这一切,都是从他大宋开始的。

    想来,后世一定会记住这个时代的。

    但兴奋之后,赵匡胤又逐渐冷静了下来,心里又不由产生了一个问题:

    “咱大宋,南方的经济为何会超过北方?”

    以现在的眼光看,南北方的差距,虽然没有那么大了,但不能说没有。

    只不过由于安史之乱开始,到现在,北方一直处于战火纷飞的状态下。

    反倒是,南方“岁月静好”。

    所以,南方的经济发展,才会比北方好。

    但若是等到他大宋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北方发展速度恢复,应该不至于比南方差,才对啊?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切?

    不知为何,赵匡胤脑中,突然闪出这样一个想法:

    『难道燕云十六州,没有被收复回来?』

    想到这,他的内心不由地慢了一拍,但很快又剧烈起伏起来。

    『不,不可能是这样的!』

    他在心里极力否认着这一个想法。

    想那秦汉、隋唐,自起势开始,燕云十六州同样没有在他们的手上,但最后还不是被打回来了?

    他们都可以,他大宋一定也可以!

    这中间一定出了什么意外,是其它原因,导致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

    对,一定是这样的。

    赵匡胤在心里,这样安抚自己。

    画面继续。

    【当时北魏末年,“六镇起义”爆发,咱们大将军侯景同样率部起兵,势力不断扩大。】

    【后面北魏正式分裂成了东魏、西魏,但双方剑拔弩张,谁也不服谁。】

    【为了应对双方可能爆发的冲突,东魏权臣高欢升任了侯景,并使其“拥兵十万,专制河南”。】

    【手握如此重兵,侯景的野心也是日益膨胀。】

    【不过当时权臣高欢的威势还是比较高的,出于畏惧,侯景并不敢轻举妄动。】

    【但高欢一死,儿子继位后,侯景彻底放飞了自我,无所畏惧了。】

    【凭什么一个毛头小子能够当皇帝,自已却不能?】

    【所以虽然高欢的儿子选择了秘不发丧,但是侯景还是探听到了消息。】

    【在高欢去世五天后,侯景就起兵发起了叛乱。】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等等,这北魏、东西魏什么的,不应该都在北方么?”

    秦始皇嬴政,露出十分不解的表情。

    这东魏的侯景起兵叛乱,祸乱的也应该是北方,又怎么能把南朝送入深渊的?

    在秦始皇看来,这反倒是南朝的机会啊。

    抓住叛乱的时机,趁机北伐中原,不是更好么?

    他实在想不出,北方的叛乱,与南方又有什么关系?

    “难道是北伐的时候,出了意外,所以才送入了深渊?”

    最后,秦始皇只有不确定地猜测道。

    大宋位面,公元969年。

    “太急了啊!”

    赵匡胤摇了摇头,对于侯景的行为,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这样的事,必须从长计议,真的急不来。

    权臣高欢一死,必然会存在一个混乱期。

    侯景这个时候,该做的应该是尽可能趁乱捞取好处,为后面的计划铺路。

    而不是立即起兵叛乱,使得原本混乱的局势一下子中止,让所有人都将矛头对准你。

    这样做,说不定那高欢之子,还会感谢呢。

    毕竟成功转移其它人们注意力,让得他们能够抓紧时间巩固权力,为后面废帝做准备了。

    真正正确的做法是,趁乱捞取好处,按兵不动,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

    就像曾经的他一样。

    其实对于高欢在,侯景不敢反的心态,赵匡胤也十分理解。

    因为后周柴荣在的时候,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但柴荣死之时,他并没有像侯景那样,冒然行动。

    而是不断布局,静等机会。

    最终凭借着精心策划的陈桥兵变,兵不血刃地控制了都城。

    如果当初他像侯景那样莽的话,即使最后他成功了,恐怕也得费老大的劲。

    所以,这事真的急不得。

    “而且,野心配不上实力,也不好。”

    赵匡胤又是道。

    当初的他,基本上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所以最后才会成功,做到如今的位置。

    而这个侯景,威势只仅限于河南一带。

    放眼全国的话,显然还不够看。

    但他的野心却是盯着那至高之位,这属于没有看清自己,最终只能落得个失败的下场。

    画面继续。

    【不过侯景虽然野心很大,但还是有点自知之明。】

    【知道以他自己所拥有的力量,根本挡不住东魏的反扑。】

    【于是他果断向东魏的死对头——西魏求援,用河南六州为筹码,表示愿意归附西魏。】

    【不过西魏的宇文泰,也是后来的北周皇帝,还是比较鸡贼的。】

    【知道侯景狼子野心,故而有所防备。】

    【嘴上说的很好,封给侯景各种官职,但实际上,并没有出一兵一卒相助。】

    【见到西魏在打嘴炮,没有出兵相助,侯景也是怒了,转而向南边的梁朝求援,同样表示愿意归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