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历史曝光电台:九个皇帝都自闭了 > 第144章 刘邦:汉奸一律死刑

第144章 刘邦:汉奸一律死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按照你的这套逻辑,该怪的不是曹操,而是刘邦。】

    【谁让他和亲,早点把胡人杀完,不就好了吗?】

    【还可以怪秦始皇,谁让他修长城,不把边境都围起来,让胡人进不来?】

    【甚至可以怪大禹,干嘛要治水?怪女娲,干嘛要造人?怪盘古,干嘛要开天辟地?】

    【他们不做这些,不就没有这么多的破事了吗?】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呵呵,把边境都围起来?说得倒是挺轻松的。”

    秦始皇不由冷笑道。

    明明大错在晋朝的身上,却是想把错误推到前人的身上,秦始皇是实在无法理解之前那个提问的人。

    他大秦,至少派出了蒙恬,领兵重创了匈奴。

    并且也在一些关键的地方,修建了长城,防备着匈奴以后可能的侵扰。

    这一切,秦始皇自认为即使不完美,也大体上够了。

    而那个晋朝,又做了什么呢?

    难道真的要大秦,把边境给围起来,不成?

    而且鄙视链可是晋朝亲手打造的,等于说是主动放人进来的,哪怕大秦真的把边境给围起来,也没用吧。

    事事怪前人没做好,仿佛自己没有一点问题。

    对于这样的东西,秦始皇只能用两个字形容:

    废物!

    而听到后面,秦始皇又不由地皱起了眉,疑惑道:

    “盘古是谁?”

    女娲、大禹,他都知道,但这个盘古,他是完全没有听过。

    随后,秦始皇将目光看向现场的其它人,试图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不过李斯、扶苏等人皆是努力地进行了回忆,发现自己并没有听过盘古这个名字。

    不得不,秦始皇只能将目光投向了他并不是很想看到的一个人。

    对此,穿越者胡亥嘴角上扬,心里微微有些得意。

    不过面上,他还是克制了自己的行为,老实地回答:

    “据儿臣所知,这盘古是民间流传的创世神。

    相传他诞生于混沌之中,用斧子劈开了混沌,以身体撑起了天地,完成了开天辟地之举。

    而后身体不堪重负,倒下了,但身体各部分却是幻化成了世间万物,形成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世界。”

    听到盘古的事迹,秦始皇也露出了诧异之色,但随后又有些不解道:

    “如此人物,为何朕没有听说过?”

    按理说,这样神奇的人物,理应上各种典籍,人尽皆知才对。

    “这这些都是民间流传的,上不了台面。”

    胡亥想了想,只得这么回答道。

    像女娲、大禹等人,早就记载于先秦各类典籍当中,可谓是人尽皆知。

    不过盘古,却在这些典籍当中找不到。

    究其原因,盘古的传说,其实起源于南方的少数民族之中。

    在先秦以及如今的秦朝当中,影响力并不大。

    直到后面随着民族不断融合,盘古才最终成为汉族的创世神。

    听到这个回答,秦始皇的眉头微微皱起,最终下令道:

    “来人,给朕去打听一下,到底有没有盘古这个神。”

    若是真的有这个神,祭祀却没有祭到,恐怕会引来上天的不喜。

    这一点,坚信海外有仙人,仙人手上有长生不老药的秦始皇,那是相当地在意。

    领命的人悄悄地看了一眼胡亥,随后出去执行命令去了。

    如果最后没有打听到,那他一定会去找胡亥,请求指明一个方向的。

    一来盘古的传说是胡亥说的。

    二来也是这几周里,与电台有关的任务,绝大多数都是在胡亥的帮助下完成的。

    比如说找刘邦、造纸、制作疫苗等等。

    所以一旦碰到无法解决的事,又与电台有关的话,他们都会下意识去找胡亥。

    就这样,胡亥不知不觉间,笼络了一批人。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你行你上啊!”

    听到又提起“和亲”这回事,刘邦顿时有些气愤道。

    实话实说,哪怕如今汉朝把冒顿单于这个大隐患给解决了,想要彻底解决匈奴的问题,依旧十分棘手。

    更不要说,在原来的历史中,他还在白登山被反围住了,面对匈奴的处境,恐怕更为艰难。

    之前这个反击的羔羊说他,他还忍了,至少说得确实有部分道理。

    但这个时候,被一个浮辩之人怪到头上,他顿时有些忍不住了。

    按照浮辩之人的逻辑,后面的五胡乱华确实可以怪到他的身上。

    对此,刘邦表示:

    我呸!

    明明是晋朝太废物了,却是将过错扣在别人的头上。

    这个浮辩之人能够为晋朝这种朝代辩解,想来也学到了将“抱头鼠窜”说成“衣冠南渡”的厚脸皮。

    只能说,臭不要脸!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说得好啊!

    怎么不怪女娲造了人,盘古开了天地!”

    刘备止不住地点头,显然对电台的话十分地认同。

    “哼!对,还说三国谁赢,都会五胡乱华,简直放狗屁!”

    一向注重自己君子形象的张飞,也忍不住说出了脏话。

    “曹操的北伐,已经让那些外族老实了下来。

    东边的孙权,也在不断地掠夺着山越等族的人口,使其没有反抗力。

    而我蜀地,由于设立了庲降都督,南方虽然有所动荡,但没有出现叛乱。

    后面据电台所说,似乎出现了叛乱,但很快也被平镇了下来,不足为惧。”

    诸葛亮摸着自己的胡须,将三国的情况总结了一遍。

    随后得出结论:

    “所以三国任何一国赢了,都不至于出现五胡乱华的事情。

    反倒是司马家依靠士族上位,可能根本镇压不了外族啊!”

    如今三国鼎立的天下,都是三国真刀实枪地打出来的。

    反观司马家,由于上位太容易了,反而没有这种气量镇压住外族。

    这也导致了司马懿看起来聪明绝顶,后人却显得那么不堪。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朕对鬼子友好?鬼子是谁?”

    唐太宗李世民一脸懵逼道。

    “鬼子”这个词,一听就不是什么好词。

    他仔细地回忆了一下,确定周围应该没有叫鬼子的种族或者国家。

    但很快,他也反应了过来:

    “友不友好,一千年后他们入侵,与朕何干?”

    李世民现在是一脸的难以置信。

    这话,能被画面之人说出来,至少可以说明在后世当中,确实有这种论调。

    想到这,他整个人都不好了。

    要是后世用玄武门之变等事情,来讽刺他,他还勉强可以接受。

    但后面一千多年的入侵,最终却把错误扣在他的头上,他实在是忍不了。

    他特别想说一句:

    『朕就友好一下,竟然就可以让对方一千年后来入侵,你们就这么没有用的吗?』

    相差一千多年,这中间发生了多少事,还能赖到我头上?

    别说可能已经改朝换代了,就算还是他唐朝,他也不背这个锅啊。

    这分明就是后人过于无能,抑制不住那个鬼子,使其超过华夏,最终导致了入侵。

    与他友不友好,有什么关系?

    难道他的友好,还能影响近千年,不成?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些后人们,未免也太死板和废物了。

    大清位面,公元1689年。

    “一千多年后的入侵?”

    康熙有些诧异道。

    他大清,距离李世民差不多就是一千多年。

    而据他所知,那些汉人并没有称他大清为“鬼子”的行为。

    所以,这个鬼子应该另有其人。

    紧接着,康熙又想起了第一期电台说的“西方的炮响”,有些不确定道:

    “莫非这鬼子,指的是那些洋人?”

    但很快,他又进行了否定:

    “李世民那会,主要的交际范围基本上局限在周边的邻国,不太可能是西方的洋人。”

    这下子,他就更疑惑了。

    他的目光投向地图,沿着大清的周边看了好几遍,都没有看出谁有能力入侵他大清。

    唯一有些难缠的,可能就是北方的沙俄。

    但也仅仅只是难缠而已,他们入侵大清,那是不可能的。

    看来看去,康熙也没有看出来谁对大清有威胁。

    最终他得出了结论:

    “肯定是大清后面那个朝代发生的事,我大清六百年内,绝对没有邻国能威胁到大清!”

    对此,另一边的雍正不由地摇了摇头,心里在叹气。

    看来这康熙虽然经常在听回放,但许多东西,都没有听进去。

    就比如,电台曾经说过的“天朝上国的美梦”。

    画面继续。

    【此外,我需要纠正你一下。】

    【胡人内迁,不是自曹操开始,而是从东汉就开始了。】

    【到了黄巾起义的时候,东汉境内就已经有相当数量的胡人了。】

    【而随着天下大乱,胡人乱华,从这里其实就已经开始了。】

    【归附的南匈奴栖居在并州近两百年了,羌人持续祸害西疆,朝堂上更是屡有“直接放弃凉州”的朝议。】

    【此外,像司马越勾结外族那种事,这个时候也有发生。】

    【最为典型的,就是袁术和袁绍这两兄弟了。】

    【袁术多次勾结匈奴军来打内战,打下来的地,都会分不少给匈奴。】

    【由此南匈奴的首领,还成为了袁术得手的爪牙。】

    【另一边,袁绍为了得到鲜卑与乌桓两族的支持,更是派出大量的袁室女性前去“和亲”。】

    【甚至于,后面还把整个辽东,直接送给了乌桓人。】

    【所以,要不是两兄弟彼此不服,进行了内战,导致了三国的崛起,恐怕早就乱华了。】

    【可以说,正因为三国的出现,才中止了乱华的节奏。】

    【现在你说,三国谁赢,都会乱华,确定不是来搞笑的?】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看来胡人内迁,是避无可避的情况啊!”

    听到东汉的时候,胡人就开始内迁了,刘邦不由皱眉道。

    胡人肯定是杀不完的,并且是个人都会想往好地方去。

    这样一来,大汉能做的,只有严格阻挡,或者选择接纳。

    但从电台所述的情况来看,大汉最后显然没有挡住。

    毕竟边境线有这么长,哪怕修长城,人家若是翻山越岭进行偷渡,也防不住。

    西汉的时候,国力还算强大,还是能较为有效地防住。

    但到了东汉,国力开始衰弱,朝堂上戚宦都在互斗,还管得这么多?

    于是,胡人内迁的就越来越多了。

    所以除了保证国力永远强大,否则根本阻拦不了。

    刘邦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保证不了大汉的国力永远强大,所以只能着力解决胡人内迁的问题。

    只要解决好了,哪怕最后国力衰弱了,也不至于出现五胡乱华这样的祸事了。

    “那么该如何接纳呢?”

    刘邦开始思考起这个问题来。

    在接纳的方式上,同样分为严厉、柔和等不同意见。

    该采取何种方式,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而听到后面,刘邦又不由恼怒起来:

    “为什么汉奸行为,这么多?”

    他紧握着双手,显得十分地不平静。

    把胡人当成工具人,进行内战,他没有多大的意见。

    但纵容胡人屠汉城、把汉地给胡人等行为,让他实在是忍不了。

    他辛辛苦苦地打下天下,后人却拱手让给胡人,这算是什么事?

    实在气不过的他,看向准备立法的陈平,补充道:

    “立法的时候注意,汉奸一律死刑,严者可五马分尸、诛九族!”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若是当年袁家兄弟没有内斗,恐怕如今天下,有不少地方都归胡人了!”

    刘备忍不住摇头感叹道。

    袁氏家族其实起源于关东,一旦他们夺得了天下,肯定会选择全面缩边。

    他们只需要富裕的地方,比如关中地区等等。

    至于其它经济价值贫瘠、战乱不断的地区,比如河东陇右,完全可以送给胡人,他们根本不需要。

    而正是他们在内斗,才得以让其它人能够假意依附于其中一方,同时借机强大自己的势力。

    最后各方势力得以成功做大,推翻了袁氏的势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