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历史曝光电台:九个皇帝都自闭了 > 第143章 赵匡胤:杨坚是天命所归!

第143章 赵匡胤:杨坚是天命所归!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七年的动乱,已经把天下搞得不成样子了。

    难以想象三百年的混乱,天下该是什么样!”

    刘邦摇了摇头,叹息道。

    从陈胜吴广起义,到他打败项羽,建立起汉朝,这其中大概经历了七年。

    这七年的时间,天下乱成了什么样子,身为亲历者的刘邦,心里那是十分地清楚。

    曾经被蒙恬打怕的匈奴,都敢趁机南下了,就可见一般。

    随后,他看向现场的陈平等人,出声询问道:

    “你们说,应该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祸事?”

    虽然他并没有秦始皇那种“传万世”的想法,甚至还想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后面皇帝归谁做,就谁做吧。

    他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

    但如今听到五胡乱华的惨剧,以及长达三百年的混乱,他终究冷血不下来。

    不过如果只是下一代的话,那他还能想办法进行影响,从而避免。

    但这是四百多年后,才会发生的事,他也升起了一股无力感,不知该从何下手。

    面对着这个问题,现场的人互相对视了一眼,最后由陈平率先出声道:

    “臣认为”

    随后,现场的众人从各个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五胡乱华这样的祸事,谁也不希望再发生。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三百年”

    听到这个数,现场的人都陷入沉默当中。

    自黄巾起义,天下开始分裂,到现在也不过是四五十年的时间。

    而现在三国鼎立,虽然互相在干仗,但整体上,还是保持了稳定。

    本来他们还估计过,不管最后谁赢,但至少在百年之内,能决出胜负,华夏将再度一统。

    结果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最后赢的不是他们三家,而是——司马家。

    更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经过司马炎一代之后,天下竟再度陷入混乱当中,时间竟长达三百年之久。

    “绝对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

    最后,刘备毅然地出声,眼里透着坚决的目光。

    三国混战,已经让天下百姓够苦了。

    再来个三百年的混乱,那得是什么样子!

    他刘备,绝对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随着刘备说出这句话,诸葛亮紧随其后表明了态度:

    “臣孔明,愿助陛下复兴汉室,结束掉这乱世!”

    “臣益德”

    “臣子龙”

    “”

    现场的所有人,都坚定地表明了态度。

    他们最初投奔刘备,可能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心里,无疑都是想着复兴汉室的。

    更加不愿看到,后世再出现长达三百年的混乱。

    “好好好,你们都是大汉的忠臣!”

    见到这么一幕,刘备也是感动至极,声音显得有些颤抖。

    有此臣子,夫复何求?

    而这种君臣齐心协力的场景,放在后面士族林立的东晋,几乎不可能发生。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什么篡位啊,明明是他们主动禅让的,朕可是推辞了好几次!”

    隋文帝杨坚十分“委屈”地说道。

    随后又听他有些感慨道:

    “若非是宣帝昏庸无比,人心尽失,又怎么会最后禅让于朕呢?”

    想当年北周武帝宇文邕雄才大略,一举灭掉北齐,统一北方,结束自东西魏分裂以来近五十多年的北方分割局面。

    而在对南朝陈的战争中,也是屡战屡胜。

    本来好好的局面,只要维持下去,最后统一华夏的,将是北周,而非他大隋。

    只可惜周武帝死后,其子周宣帝宇文赟,实在一言难尽。

    本来周武帝对这个儿子,还是很在乎的,安排了专人进行教导,十分地严厉。

    但这种严厉,却让周宣帝感觉到十分压抑。

    于是在周武帝死后,周宣帝彻底放飞了自我,荒废政务,沉迷美色,一口气立了五个皇后。

    甚至于为了更好玩乐,他当皇帝还才刚刚一年,就禅位给了自己的儿子。

    他当太上皇,专心玩乐,不问政事。

    正因为如此放纵,周宣帝二十岁即位,放纵了两年,二十二岁就死了。

    更为要命的是,他在任上,还干了一件更为昏庸的事:

    那就是,打压了他老爹周武帝给他留的托孤班底。

    本来托孤班底就是用来辅佐你的,属于最忠心的那一批。

    可现在你打压他们,同时任用上来的人,也都是一些无能之辈。

    这让得周围的人那是离心离德。

    而随着周宣帝短命暴毙,失去威望的宇文皇族,又失去了最后一个强势领袖。

    当时整个朝堂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想到这,隋文帝不由摇了摇头,道:

    “当时朕也是不愿再看到天下分裂,又陷入混乱当中,才接受禅让的啊!”

    他的父亲杨忠曾随周太祖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了隋国公。

    这个位置,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而后杨忠因病去世,杨坚继承了爵位。

    后面杨坚的女儿又嫁给了周宣帝,杨坚又成为了皇室的亲家,多了一重皇亲国戚的身份。

    不过这个身份,虽然收获了周武帝更多的信任,但同时也招来了一份危机。

    毕竟周宣帝这个人,连托孤班底都敢打压,更不要说一个老丈人了。

    所幸的是,周宣帝没有活多久,就死了。

    而剩下的是没有多少威望的皇族,以及年仅九岁的皇帝。

    这种情况,自然需要一名辅政大臣。

    当时朝堂之上分为两派,一派支持杨坚,另一派支持另外一个人。

    最终杨坚凭借着过硬的人脉,获得多数人的支持,成功当上了辅政大臣。

    至于伪造诏书什么的,杨坚表示你胡说,根本不存在。

    而随后为了预防北周宗室生变,杨坚以各种理由将在外的诸王招入了京中,并控制了起来,粉碎了其试图谋反的计划。

    这一切,都让当时的小皇帝十分“感动”,最终选择禅让给他。

    可惜的是,小皇帝禅让没有多久,就遭到了贼人的杀害。

    “如果让朕知道那贼人是谁,一定不会放过他的!”

    隋文帝面露悲伤道。

    周围的人努力控制着表情,做出同样悲伤的神情。

    虽然他们都心知肚明,甚至其中有人参与过整个过程,但没有谁敢表现出来。

    而这时,角落边的史官默默记录道:

    『帝悲曰:若使朕知贼人为谁,必当加诛。』

    大宋位面,公元969年。

    “这怎么能叫篡位呢!

    这分明就是天命所归,才对!”

    和隋文帝一样,赵匡胤同样对“篡位”的说法,进行了驳斥:

    “没有隋文帝杨坚,华夏分裂的局面,能有那么快结束吗?

    正是因为他,是天命所归,才能那么快结束掉这样的局面,与篡位有何关系!”

    驳斥完,赵匡胤还没有忘记询问现场的其它人:

    “你们说,对吧?”

    对此,现场的其它人,自是纷纷点头称是:

    “陛下说的极是!”

    见此,赵匡胤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才对嘛!”

    就像他,同样结束了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将近二百多年的混乱局面。

    这就是天命所归。

    换作原来的后周,根本没有这个本事。

    现在的他,只需要再收复燕云十六州,就差不多和隋唐一样了。

    画面继续。

    【好了,今天的内容讲完了。】

    【下面来联线一下观众朋友,看看大家都有些什么问题。】

    【开抽!】

    【主播,我感觉你有失公允!】一个全新的声音响起。

    【有失公允?哦?你倒是说说哪里有失公允?】画面之人好奇道。

    【自曹操开始,他就大规模内迁外族了,到晋朝建立的时候,整个中原大地上已经有相当数量的胡人了。】

    【可以说三家任何一家赢了,也解决不了胡人的问题,同样会发生五胡乱华的事,凭什么都把锅扣在晋朝的头上?】那个声音道。

    三国位面,公元221年。

    “这这是一回事吗?”

    听到这个问题,刘备愣了半响,随即才反应过来,忍不住反驳道。

    虽然曹操是他斗了一辈子的对手,但也见不得有人这么黑曹操。

    如今的曹魏,胡人完全都是工具人一般的存在,没有任何反抗之力。

    而后面的晋朝司马炎,竟亲手打造了一条鄙视链,让得胡人都鄙视汉人。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可比性?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原来”

    唐太宗李世民脸上露出新奇的表情,顿了顿,继续道:

    “后世也有这样的人。”

    其实除了后世之人所说的话,光是电台本身,同样透露出了后世的许多情况。

    经过这几期节目,他们大概也理解了电台是什么。

    用一个词语形容,那就是“千里传音”。

    画面之人在这边说,远在千里之外的人,通过手环等类似的东西,可以听到说的是什么。

    并且从提问题的互动环节来看,这个“千里传音”即使有延时,也是极短的,几乎相当于瞬时。

    当弄清楚了这一点后,李世民几乎不敢相信。

    但除了这个解释,似乎也没有更好的解释了,他只能接受了下来。

    说实话,这是相当恐怖的,可以应用在各个方面。

    李世民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军事方面。

    要是前线李靖有这个手环,他通过电台给李靖传信,那得多快?

    完全不像信使快马加鞭,用几天的功夫,累坏甚至累死几匹马,才能把信传到。

    此外,还有许多方面都可以应用。

    李世民感觉自己想象力有限,但光凭他想象到的应用,就已经十分地恐怖了。

    更为恐怖的是,从画面之人以及连线的人稀松平常的态度来看,这样的手环可能并不稀罕,甚至于后世人人都有。

    这就意味着,几乎所有人都能通过手环,来听到画面之人的讲话。

    这是什么概念?

    他也带过许多军队,算上军前鼓舞,夸张一点估计,也才堪堪百万人听过他的声音。

    而这个电台,却可以让后世几乎所有人听到画面之人的声音。

    同时通过前面电台透露出来的人口数量,听到的人可能是以亿计的,远超他的百万。

    这在李世民眼中,那是非常恐怖的。

    虽然可能画面之人的电台,没有那么多的人在听。

    但若是那个时代的官府设立一个电台,然后搭配各种措施,去诱导人听,完全有机会达到亿数的。

    这样的应用,就更广了。

    比如他最为头疼的普通百姓学习少,科举不多的问题。

    完全可以请一个大儒,用电台授课,给所有人学习的机会。

    到时候,那些世家门阀也就垄断不了知识了。

    不过想到这,李世民不由地摇了摇头,轻叹道:

    “看来再怎么发展,终究避免不掉这种人的出现。”

    本来他觉得后世都这么发达了,人的素质应该高了不少,应该不至于再出现浮辩之人。

    所谓的浮辩之人,就是故意与别人持相反意见,非得找出问题,说服别人。

    这种人,往往最招人烦。

    当然像魏征那老东西,虽然也招人烦,但他是属于善辩,而非浮辩。

    毕竟他的话确实有理,让人无法反驳。

    “不过,这种人应该很少了吧?”

    李世民又有些不确定道。

    在他看来,人的素质提高,浮辩之人的数量应该减少才对。

    对此,旁边的李承乾撇了撇嘴,表示:

    『想多了,后面的杠精越来越多了!』

    其实素质很低,或者很高的那一群人,都不怎么会抬杠。

    只有素质不高,但自认为有一点素质的人,喜欢抬杠。

    现代的教育,显然无法让所有人提升到很高,但确实可以提升一点素质。

    这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杠精。

    画面继续。

    【你这逻辑咳咳咳。】

    【这套逻辑极其扯淡,就和李世民对鬼子友好,所以才导致鬼子千年后的入侵,一样地扯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