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第79章
年节过后,气温也开始回暖,刹那国中的形势却不大好。
原本他们以为能从大黎敲一笔,结果实际得到的钱粮远低于预期。
他们去时见大黎边境守备不严,没要到满意的钱粮后本想先下手为强,在边境抢掠一番,如果能攻占下临近城池更好,之后再谈判不怕大黎不就范,就是没攻占成功也没事,反正抢掠一番应该也差不多够了。
结果等他们集结好队伍,大黎三年来无人管束的边境竟突然派遣了将领镇守,大黎的防线本就易守难攻,来的将领还是之前便交过手的,他们匆忙攻打一次没讨到便宜也不敢再轻举妄动,只能一边继续从国中调集兵马,一边探查大黎的情形,两边也就这般僵持下来。
攻城代价过大,他们便在城门外叫阵,可城门紧闭,任你怎么叫骂都没人搭理他们,期间他们试探攻城,也是无功而返。
大黎不应战更不出兵,就这般耗着……他刹那耗不起,他们索要钱粮便是为过冬,如今要来的钱粮全耗在了军队开销上,国中人岂能没有怨言?
刹那想速战速决,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决定搞个阴招,大黎朝堂不是不和吗?既然有人主战有人求和,那就能利用。
他们散播谣言,说姚末背地里与刹那勾结,故意拖延战事,以贪污军饷,谋求军功。
谣言传的很快,霍淼等人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谣言压不下去了,这种谣言不止会影响朝堂的决策,更会扰乱军心,毕竟绝大多数兵士不是姚末的亲军,先前对他没多少了解,很容易生出不信任。
霍淼站出来在众将士面前道:“关于贪污一事,本殿会命人将账册誊抄一份出来,有人有疑问的可以闲暇时来找本殿,看看账上和你们实际的花用是否一致。
我大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本殿信姚将军绝无贪污勾结外敌之行,你们作为兵士更是首先要相信你们的将军,你们有疑问可以求证,但这等谣言不可传,否则便是在动摇军心,定斩不饶。”
霍淼话说的掷地有声,但她知道实际麻烦了,如今谣言已然传开,风声定是传往了京城,根本拦不下了。
她虽早已料到朝堂会催前军进度,但眼下这一遭无疑会加快这个催促速度,现在就看霍谦那边能挡几时了。
如此想着,霍淼加快脚步回营帐,将军中现下情况写成奏折,又将眼下情况写做书信,命人快马回京,前者上呈霍瑾,后者交给霍谦。
此时距离最开始发布征兵已经两个月过去,朝中见战事迟迟不动,本就开始出现质疑的声音,且随着时日的增加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多,前军消息传来无疑让这些人更加怀疑。
霍瑾正打算派人前往询问情况,霍淼的奏折便到了,霍淼走前便和霍瑾说过,她的书信奏折皆是直接上呈,不经兵部转递,如此一来到不了齐学礼手里。
虽然齐家一派不能暗着在奏折上做手脚,但他们能明着提出质疑。
比如:地方上常年练兵,兵士根本无需这般临时操练,就是操练也不需费时这般久,公主殿下年幼,容易被人诓骗,所看所闻不能作数,将领徇私的事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这都是客气的,更有甚者说:殿下主动要去押送粮草,又是迟迟不归,别是有所图,如今又包庇贪污,这别是殿下和将领合谋。
阮家也是文臣大家,对武将难免心有排斥,自是也觉得这般拖着不出兵不妥,此时也就不站出来为姚末说话,又成了过去作壁上观的姿态。
朝中只霍谦一人说话显然作用不大,霍瑾虽不全信谣言,但没几日还是派人催前军进度,别的不说,眼看就要到了农耕时候,这般占着劳力那田地谁来耕种?
这第一道旨意还算温和,只是催促了一声,倒也没有明令必须立即发兵,姚末接了旨后霍淼便带着前来宣旨的朝臣在军营中四下巡视,给其指明如今兵士的训练情况,期望其能站在国家的利益上回去如实禀报。
然而这朝臣回京后便上奏说大黎兵士训练有素,即便对上刹那兵马也不逊色,且我方人马比刹那多,此仗定能胜。
旨意已下,等了几日却仍不见出兵的消息传来,霍瑾只能在各方的上奏中再派人前往催促,这次的旨意便不若上次那般温和,而是直接告知尽快出兵。
来宣旨的朝臣面上仍是笑的客气,说话也似是语重心长:“殿下、姚将军,这眼看便到农忙之时,皇上那也着急,催得紧,你们还是该以大局为重,切勿只为个人小利耽误大事,这仗啊,还是尽快结束吧。”
霍淼一听这话音便知他回去肯定未如实上报,她垂眸遮住眼底的冷厉,转而抬头笑着朝旁边道:“大人一路舟车劳顿也辛苦了,你们引大人先去休息,具体事宜等大人休息好再说不迟。”
霍淼说完朝姚末使了个眼色,姚末会意,示意手下将人请出去。
等人一走,霍淼看向姚末,直接道:“将军,现在可否出兵?”
姚末轻轻摇头,如实道:“若是不计后果自是随时可出兵,但眼下兵士训练不到位,对上刹那剽悍的军队便等于是拿人命去填,我军人数上占优,打起来胜或许能胜,但我军也会损失惨重,末将实不愿眼下开战让将士去白白送命。
只需再给末将些时日,等兵士训练完毕,到时伤亡定会大减,胜率也会更大。
刹那利用谣言逼我军出战,可见他们更加急切,如此再拖上一拖,刹那说不定会急于求胜,急中出错,我军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眼下并不是必须以人命去拼的绝境,只需等些时日便能降低伤亡,看准时机说不定能速战速决,最终的实际物力消耗不一定就比提前出兵耗费多,毕竟打仗时比只单纯的屯兵耗费更多,战时一旦拉长所耗用的物力绝不是屯兵时能比的。
作为将领不会有人愿意这个时候出兵,但君命难违,上面的旨意既达,他不想打也得打。
霍淼也不多问,只道:“将军还需多少时日?”
姚末:“最少也要半月。”
霍淼点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事既然托付给将军,那便该由将军决定一切,我等高居朝堂对战事不了解之人不该随意指挥。
战事方面将军尽管按照原本的安排来做,各位只需考虑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得胜利,不必顾虑其他,剩下的本殿来解决,朝廷那边怪罪起来本殿一力承担,绝不会牵连了将士。”
霍淼说完朝在座的将领拱手行了一礼,也不等人回应,径自转身走出了营帐。
霍淼的解决方法很简单,一个字:拖。
她先是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宣旨的朝臣,不让其回京复命,等拖不下去了,人非要走时便将人看管囚禁起来。
边境到京城快马需两三日,朝廷等人回去还能等个三四天,如此便是六天左右,等不到人回去京中一定会再派人前来,一来一回又是五天左右,如此这般最多囚四五个朝臣时间怎么也拖够了。
和霍淼所想差不多,上面的旨意一次比一次严厉,霍淼债多了不愁,抗一次旨也是抗,两次三次也是抗,她无所谓,反正来之前她已经做了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如此这般又过了半个多月,兵士终于训练出了模样,霍淼撤了看管的人手,将几个宣旨的人放了回去,并客气的表示一定会遵旨意行事。
此战到此也开始正式打响。
正式开战的前夕,姚婷突然找上了霍淼,先前霍淼跟着兵士训练时姚婷也在,后来霍淼偷懒时姚婷却没跟着停下,而是始终不言不语的待在军队中,别人怎么训练她便怎么做,以至于霍淼近来都没怎么看到过她。
姚婷郑重的朝霍淼行了一礼,也不起身,低头道:“臣女有一不情之请,请殿下成全。”
这个场景十分眼熟,那日姚婷找上她要跟来边境便是如此,霍淼有些猜到她要说什么,扶起她道:“说说看。”
“臣女也想上阵杀敌,但爹爹不会同意的,臣女想求殿下从中说项。”姚婷知道这事她自己怎么说她爹爹都不会同意,她找不到其他人帮她说话,只能来找霍淼。
或许是因先前殿下能带她出京,又能留她在军营,她爹爹似乎对这位公主殿下有些忌惮,所以她觉得这件事殿下说了定是能管用。
霍淼很乐意为有才能学识的人铺路,不仅能成人之美,这等有志之士将来还能成为她的助益,何乐而不为?
这段时间相处下来她很欣赏姚婷,所以愿意给她一个机会历练,只是:“战场上很危险,不是闹着玩的地方,你可能会死在那,你还年轻。”年仅十五岁的少女,生命如果结束在战场之上未免令人惋惜。
“臣女知晓,臣女也非为儿戏,习武便是为保家卫国,臣女不怕危险,生死有命,臣女有此觉悟,求殿下成全。”
霍淼见她目光灼灼,笑道:“你既然执意如此,那本殿帮你,走吧。”
霍淼说完刚往前走了一步,她身后的乔长生突然道:“殿下,属下也想去。”
霍淼转回头看他,乔长生重复了一遍:“属下也想去战场杀敌。”
“你为何想去?”
姚婷家是武将世家,她要是男孩以她的天赋应是早早的被看重培养,可偏偏她是女孩,再有天赋也只能埋没,或许还会从小便要听一句:你要是男孩该有多好。
霍淼最能明白这种心情,不甘心,明明不比任何人差,却只因性别便被否定了一切,剥夺了一切机会,何其不公平。
所以姚婷经常女扮男装,当自己是个男孩子,以期从中获得‘公平’,现在她也是抓住这次机会想证明自己,这不难猜。
可乔长生为什么会主动想去?霍淼一直觉得乔长生有些随遇而安、不争不抢,这是往好听了说,往难听了说就是不求上进。
明明在某一方面有无人能及的天赋,人也够聪明,先前怎么就能混成那般不起眼的模样呢?只能是他对生活的要求极低,有口吃的活着就行,你不逼他一下他便不会主动去踏足他未知的领域。
这样一个人突然主动要求去上战场,这不符合他的性格。
乔长生一下被霍淼问住了,他为什么想去?他也不清楚,大概是:“姚小姐说习武是为保家卫国,属下也想出一份力,殿下希望伤亡最小的获胜,属下多杀一人,我军便会少一人受伤身亡,赢得更快。”殿下也会高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