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乱世奸雄 > 第64章 破釜沉舟背水战,天欲其亡奈若何

第64章 破釜沉舟背水战,天欲其亡奈若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洛阳城外,驻军营内。领军将军尔朱世隆率领所有将领兵卒身着丧服跪在柱国大将军尔朱荣棺椁前,有声无泪装腔作势哭奠哀悼。

    这时,一名兵卒来到其面前抱拳行礼恭敬说道:“启禀将军,城内派出一名士卒恳求拜见。”领军将军尔朱世隆轻轻地点了一下头,这名兵卒行礼称是恭敬退出。

    片刻之后,来自城内的这名士卒走进中军大帐,环看四周这般景象,望而生畏魂飞魄散,双腿发软瘫倒在地。

    领军将军尔朱世隆见其此等表现,令其自鸣得意忘乎所以,上前两步夜郎自大开口询问道:“元子攸派你前来,有何言语告知本将军?”

    这名士卒瑟瑟发抖呼吸急促道:“陛下御赐免死铁券。”说完从怀中拿出一个黄锻包裹双手恭敬奉上。

    领军将军尔朱世隆单手接过包裹打开一看,果真乃是免死铁券。若是换做往日,领军将军尔朱世隆得到免死铁券定会心花怒放欣喜若狂,因为自大魏建国以来,从未赏赐一位臣子免死铁券,包括柱国大将军尔朱荣在内。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这免死铁券已经不能满足领军将军尔朱世隆日益膨胀的野心,他心中暗自说道:“自己需要以为柱国大将军尔朱荣被杀为理由,出师有名堂而皇之攻打都城洛阳,方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不令世人妄言非议。”

    想到这里,他板脸生气说道:“我等前来至此,乃是为柱国大将军报仇而来,绝无退兵可能!”说完将这免死铁券扔到地上。

    那名士卒见其恼怒气愤,认为自己性命不保,所以磕头不止哀求说道:“将军息怒!将军息怒!”

    领军将军尔朱世隆洋洋得意地低头看了一眼这名士卒,嘴角上翘难掩笑意道:“将这免死铁券还给元子攸!”

    这名士卒听闻此语,急忙双手捡起免死铁券,快速起身飞奔逃离。

    领军将军尔朱世隆望其离去背影,踌躇满志轩轩自得。

    皇宫,显阳殿。皇帝元子攸居中而坐,文武百官站立两侧。但却皆默而不言低头不语,任凭时间流逝。

    这时,一名宫人走进殿内行礼说道:“启奏陛下,那名前往敌营兵卒现已返回,殿外等候陛下传唤。”

    皇帝元子攸立即开口说道:“速速将其带入殿内。”那名宫人行礼称是,躬身退出显阳殿。以皇帝元子攸为首殿内一众人等无一例外,全部向外径直望去。

    那名兵卒走进殿内,皇帝元子攸摆手说道:“无需行礼,速言回禀尔朱世隆如何答复。”

    兵卒实言相告道:“尔朱世隆言说‘我等前来至此,乃为柱国大将军报仇而来,绝无退兵可能。’”随后双手奉上免死铁券。

    皇帝元子攸听闻此语赫然而怒,伸出右手将这免死铁券重重摔到地上,雷霆震怒大声喊道:“欺人太甚!”殿内其他文武群臣除了火冒三丈怒不可遏,便也无可奈何。

    就在这时,通直散骑常侍李苗上前一步行礼说道:“陛下,如果重金招募兵丁,许可与其一较高下。只是需要动用国库?”

    皇帝元子攸态度坚决回复道:“若是国破家亡,留此金银财宝又有何用?爱卿即刻前往国库,取出半数放置宫门前,告知城内成年男丁凡报名从军抵御敌军者,皆可取此钱财珍宝。待等诛杀剿灭尔朱族人,朕定将那另外半数国库所藏之物赏赐有功之人。”

    通直散骑常侍李苗行礼称是,然后亦又开口说道:“恳请陛下再命他人与微臣共同前往国库。”

    皇帝元子攸起身来到其面前,单手轻拍其肩斩钉截铁确乎不拔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朕相信爱卿。”

    通直散骑常侍李苗热泪盈眶感激涕零地郑重其事行礼说道:“拜谢陛下如此信任微臣。微臣定当不避汤火肝脑涂地!”皇帝元子攸欣慰地点了一下头。通直散骑常侍李苗再次向其行礼,躬身退出殿内。

    半个时辰之后,皇宫宫门外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挨山塞海张袂成阴,众人目不斜视盯着台上堆积如山的各色各样稀世珍宝。

    通直散骑常侍李苗眺望四周,见已聚集几万民众,然后起身上前几步掷地有声铿锵有力道:“诸位父老乡亲,尔朱荣以下犯上密谋篡位,罪不可赦理应诛其九族!然陛下念及其曾为大魏立过战功,故不牵连其族。但却不曾想到,尔朱族人聚集众兵包围洛阳,打算攻破城池用这都城所有生灵祭奠尔朱荣!”

    此言一出,几万民众瞬间群情鼎沸。

    通直散骑常侍李苗趁机继续推波助澜道:“曹操曾经几次屠城,其中一次便是为报其父曹嵩之仇,致使襄贲城内无人生还,甚至鸡犬亦不放过。故而为保家眷妻小,我等岂能坐以待毙漠然置之?”

    在场几万民众纷纷点头,更有几位胆大之人高声喊道:“尔朱荣贪图名利四处征战,厚赏其属兵卒将领!倒命我等多多上交粮草作为军饷!此人罪有应得!”

    通直散骑常侍李苗心中暗自欢喜,但却没有表现出来,反而做出一副苦大仇深之状点头赞同道:“诸位所言,甚是有理。”

    然后又单手一指那堆珍宝再次开口说道:“现今陛下从国库中取出半数作为军饷,凡报名参军抵抗尔朱族人者,人人皆可得此珍宝。待等诛杀剿灭尔朱族人,陛下更会将国库另外半数作为奖赏,赐给功勋卓著护国有功之人!”

    此言一出,宛若星星之火疾速点燃荒芜之地,顷刻间成为熊熊大火势不可挡。众多男丁争先恐后来到台上报名参军。

    一个时辰之后,通直散骑常侍李苗走进显阳殿内,毕恭毕敬行礼说道:“启奏陛下,已有一万两千余人报名参军。”

    皇帝元子攸却依旧眉头紧锁忧心忡忡道:“这些人等本是农户商贩,未曾经过训练,与尔朱族人虎狼之师相比,恐怕……”他没有说下去。

    通直散骑常侍李苗宽慰其说道:“尔朱世隆素来畏强欺弱吐刚茹柔,若是我等不避斧钺视死如归,定可以少胜多反败为胜。”

    皇帝元子攸半信半疑地点了一下头。

    通直散骑常侍李苗亦又大义凛然慷慨陈词道:“朝廷有不测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节之日。臣虽不武,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桥。”

    这番言语一针见血地指出尔朱世隆要害之处。虽然领军将军尔朱世隆看似声势浩大六万余众,但是面对硕大都城,也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彻底完全将城包围。这些兵卒轮流逡巡都城洛阳,并非伫立不移。若能断掉河桥,令其失去稳固后方,其军心必乱。

    皇帝元子攸喜上眉梢连连点头说道:“此前朕着实未能看出爱卿竟有大梁陈庆之之才能。”

    通直散骑常侍李苗行礼说道:“多谢陛下谬赞。”

    皇帝元子攸重拾信心备受鼓舞道:“一切依从爱卿言语行事处之。”通直散骑常侍李苗再次行礼称是,躬身退出显阳殿。

    夜色沉沉,苍穹深邃,加之一轮弯月躲进云层,致使夜晚更加黑暗无光。

    领军将军尔朱世隆所带兵卒,一半留在城下驻守巡查,一半返回营内休息安眠。因为众人无不认为皇帝元子攸死路一条,只是早晚而已,所以巡查站岗众多兵卒懒散懈怠昏昏欲睡。

    通直散骑常侍李苗率领一万新招募的兵卒趁机悄悄离开都城绕到黄河,来到马渚顺流而下,距离河桥数里之时,便将备用船只点燃。

    许因苍天垂怜,不忍皇帝元子攸骤然亡国,竟然顺着火势刮起一阵大风。朝夕之间,火势迅速弥漫整个河面,那座河桥也燃起冲天大火。原本守在洛阳城下三万兵卒看见唯一可以通往营帐的河桥燃烧起来,皆怕一旦桥段之时,皇帝元子攸会派众兵将其斩首泄愤,所以惶恐不安拼命争抢在这河桥断裂之前返回营帐。

    一时之间,火桥之上挤满苦苦挣扎的兵卒,咒骂,哀怨,哭嚎声连接成片响彻云霄。忽然,这座河桥因为大火以及超重断成两半,桥上所有兵卒瞬间掉入河中溺死数之不尽。

    有些体格健硕兵卒竟然奋力挣扎,冷血无情地践踏同伴尸体向岸边游去,其画面之残忍难以言表。

    就在这时,都城洛阳城门大开,济阴王元晖业,左光禄大夫李彧带领五千兵卒手持大刀跑到岸边,斩杀刚刚游上岸边敌方士卒。因为敌方士卒已经用尽力气方才上岸,所以无有任何还手之力,犹如待宰羔羊砧板之肉。

    与此同时,正在熟睡的领军将军尔朱世隆突然被平北将军尔朱仲远,安西将军尔朱度律和抚军将军元显恭所叫醒,还未等其开口询问发生何事,平北将军尔朱仲远抢先说道:“李苗带兵偷袭,火攻烧断河桥,城内亦又跑出五千兵卒斩杀我军城下士卒。”

    领军将军尔朱世隆听闻此语坦然失色脱口而出道:“即刻收集兵卒离开此地。”

    安西将军尔朱度律不悦说道:“我军虽然遭到袭击,但却并非受到重创难以抵抗,焉能放弃围攻洛阳?”

    领军将军尔朱世隆这才方知自己失态,所以急忙弥补挽救点头说道:“贤弟言之有理。”然后又对平北将军尔朱仲远和安西将军尔朱度律吩咐说道:“有劳二位带领营内可用兵卒抵御城内之敌。”安西将军尔朱度律和平北将军尔朱仲远行礼称是,恭敬退出帐内。

    这时,抚军将军元显恭见帐内无有他人,所以压低声音道:“将军若是过度倚重此二人,恐怕会持宠而娇不从将军之命。”

    领军将军尔朱世隆虽然不擅武功兵法,亦又胆小怕事,但却十分精明,自然明白此番言语真正用意。

    因为抚军将军元显恭虽是旁系,可是依然乃是大魏皇室宗亲。而今大魏大厦将倾命不久矣,唯有另寻良主方有活路,故而现今甚是害怕失去信任重用。

    不过方才言语亦有可用之处,平北将军尔朱仲远和安西将军尔朱度律虽是自己同族兄弟,但是近来此二人捷报频传大胜而归,已在军中树立威望。万一为己私利,将我取而代之……”想到这里,领军将军尔朱世隆心惊肉跳不寒而栗,立即起身一边穿衣一边说道:“陪同本将军仔细勘察战局情况。”

    抚军将军元显恭心中暗自欢喜,但却没有表现出来,恭敬行礼从命而为。

    济阴王元晖业和左光禄大夫李彧正带领五千兵卒品尝胜利喜悦时,突然从天而降数万支雕翎箭。因为过于稠密,导致众人无处躲藏。

    倏忽之间,无有一人幸免于难,全部身中数箭倒地身亡。站在城上观战的皇帝元子攸急忙大声命令道:“守好城门!”

    平北将军尔朱仲远抽出宝刀,高高举起兴奋喊道:“随本将军攻打城门进入宫内!”

    话音未落,身后突然传来一声“且慢!”

    平北将军尔朱仲远安西将军尔朱度律回身一看,竟是领军将军尔朱世隆以及抚军将军元显恭。

    平北将军尔朱仲远不解问道:“不知将军因何阻拦?”

    领军将军尔朱世隆应对自如道:“李苗带领万名兵卒现藏匿于一小洲之上,等待城内运送船只平安返回。若是不将此股势力连根铲除,既便强攻洛阳进入城内,亦会又被尔等包围。”

    随之他又转身对仅存四万兵卒大声说道:“众将听令,速随本将军前往小洲剿灭敌军!”

    四万兵卒齐声称是。领军将军尔朱世隆洋洋得意地率领四万兵卒离开洛阳城下。安西将军尔朱度律和平北将军尔朱仲远迫于无奈只好跟随左右。

    但是城上的皇帝元子攸却攥紧双拳,先是俯身低头看了一眼城下尸体堆积如山,鲜血已将河水染成刺目殷红,再又远眺领军将军尔朱世隆以及大军离去背影,愁眉不展无计可施。

    通直散骑常侍李苗与所带一万兵卒坐在小洲之上,抬头看着远处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欣喜愉悦宽慰安心。突然,一名放哨兵卒大声说道:“大人快看!”

    通直散骑常侍李苗寻声望去,看到河面上浮现出数艘船只。通直散骑常侍李苗兴高采烈地从座而起大笑说道:“定是陛下派人前来迎接我等!”一万兵卒脸上洋溢笑容,纷纷起身站好。

    但是待等这些船只行近之时,借着昏暗夜色突然看到数点寒光。通直散骑常侍李苗失声惊呼道:“速取盾牌!”

    可是话音未落,数万支雕翎箭如同雨点一般落在小洲之上。因为这一万兵卒乃是新招募兵丁,从未经过正规训练。时逢此等境遇,全无军纪可言。人人东奔西撞抱头鼠窜。

    通直散骑常侍李苗不顾性命迅速站到高处,高声叫喊道:“切莫慌张!速成队列!”但却无人听其号令。忽然,一支雕翎箭正好射中通直散骑常侍李苗右肩上,疼痛难忍险些跌足摔倒。

    与此同时,领军将军尔朱世隆看到小洲之上已有半数兵卒或死或伤,所以挥手命令道:“所有敌军,格杀勿论!”四万兵卒齐声称是。待等船只停靠小洲后,四万兵卒犹如豺狼虎豹一般全部斩杀这一万兵卒。

    通直散骑常侍李苗看着眼前情景,自己却又无力回天扭转乾坤,不禁眼眶湿润泪流满面。

    这时,领军将军尔朱世隆来到其面前,高高在上劝解游说道:“大人本是大梁子民,只因叔父有所异图便被萧衍下令杀害。故而何须以身尽忠?若是大人归顺投降,前往洛阳城下告知城内兵卒民众尽早保命出城,本将军即刻留你性命,且保日后荣华富贵。”

    通直散骑常侍李苗不屑置辩:“李苗虽是一介文人,但却毕生敬仰‘圣人之师’管子管仲,虽然未如召忽一般为尽人臣,忠于公子纠而自杀身亡,但却尽心尽力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李苗不才,不敢自比管仲,可却效仿随之。”

    说完抬起左手用力拔出右肩那支雕翎箭,面朝都城洛阳方向双膝跪地,郑重其事磕头三次,随后起身快步纵身跳进河水之中。

    在场众人皆被此举所感动,贺拔胜眼望滔滔江水,内心此起彼伏波涛汹涌。既敬佩李苗视死如归成仁取义,又憎恨自己贪恋红尘畏惧死亡。

    就在这时,一名兵卒快速跑了过来抱拳行礼焦急万分道:“启禀将军,汾州刺史尔朱将军带领四十万大军已从晋阳出发,不日便可抵达黄河。”

    领军将军尔朱世隆甚是惊恐道:“尔朱兆怎会如此神速?”

    安西将军尔朱度律立即行礼说道:“兄长应在尔朱兆到达都城洛阳之前,尽早攻破占领。或是自立为帝,亦或扶植元氏宗亲独掌朝权。”

    领军将军尔朱世隆愁眉锁眼不发一言。

    大行台郎中司马子如上前两步行礼恭敬说道:“将军,昔年汉高祖刘邦以‘怀王之约’‘先定关中者王之’为由,派兵阻拦项羽进入关中,方有日后鸿门宴险些丧命。

    今尔朱兆掌有兵卒四十万,远远强于我军。故而处理此事稍有不慎,定有性命之忧。”

    领军将军尔朱世隆点头认同道:“言之有理,不知可有妙计化解?”难道效仿刘邦退军灞上,亦又派遣使者重礼相赠?”

    大行台郎中司马子如微微一笑摇头说道:“将军带领兵卒恭迎前往,且将柱国大将军棺椁一并奉上。纵然尔朱兆心存不满,也不会恶意刁难。”

    话音未落,安西将军尔朱度律反驳说道:“那尔朱兆一向与将军不合,岂敢断言不会剿灭吞并?”

    大行台郎中司马子如果决中肯道:“大魏气数未尽一息尚存,故而不应发生内斗自我损耗。”

    领军将军尔朱世隆频频点头赞同说道:“持之有故,言之有理。待等此事平息之后,本将军定有重赏。”

    大行台郎中司马子如再次抱拳行礼兴高采烈回复道:“多谢将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