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乱世奸雄 > 第26章 女皇帝千古奇闻,握良机乘时乘势

第26章 女皇帝千古奇闻,握良机乘时乘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次日清晨,都城之内大街小巷布满身披盔甲手持武器的兵卒,皇宫之内更是挤满禁军。所有朝臣不知发生何事,人人面面相觑,只好等待陛下太后来临告知缘由。

    与此同时,身着丧服的贵嫔潘外怜正苦苦哀求太后胡仙真道:“太后,公主高烧不退呼吸急促,可否改日临朝训政?”

    太后胡仙真勃然大怒道:“今日早朝甚是重要,岂可改之?”

    贵嫔潘外怜泪流满面央求说道:“公主本就早产体弱,若非照顾周全,恐怕……”她没有说下去。

    这时,一名宫女手持托盘走了进来行礼说道:“启奏太后,汤药已然煎好。”

    太后胡仙真单手从托盘内拿起汤药对贵嫔潘外怜说道:“速喂公主喝药。”

    贵嫔潘外怜摇头不止道:“公主未满三日,岂能喝这汤药?不如臣妾代为喝下,化做母乳……”她还没有说完。

    太后胡仙真勃然大怒道:“若再多言,小心项上人头!”说完不由分说强行抢过公主,将这碗汤药灌进公主口中。

    公主顿时失声痛哭,咳嗽不停。贵嫔潘外怜不顾后果地迅速起身,拼尽全力从太后胡仙真怀中夺回公主,看见公主面色惨白不再哭闹,吓得哭喊道:“速传御医!”但是殿内所有宫人侍从无有一人遵从照做。

    太后胡仙真满不在乎地说道:“已经服下汤药,稍后便会有所好转。速与哀家前往金殿面见群臣。”而后,两名宫女不由分说地将贵嫔潘外怜以及公主推进轿撵之内,匆忙向金銮宝殿赶去。

    贵嫔潘外怜坐在轿撵内,焦灼不安且又手足无措。突然,公主猛然将方才汤药吐了出来,随之亦又口吐白沫。贵嫔潘外怜失声惊呼道:“停下!速传御医!”可却无有一人应答。

    轿撵依旧行驶在冰冷甬道之上,贵嫔潘外怜无能为力眼睁睁地看着怀中的爱女气绝身亡。她的眼泪顺着脸庞流了下来,落在公主苍白面容上。

    自己曾经认为只要接近皇帝受到宠幸,便会飞黄腾达一步登天,享受世间荣华富贵。但是如今看来事与愿违,自己不过是笼中雀鸟,始终任人摆布。

    这时,轿撵停下。贵嫔潘外怜抱着公主尸体走进金殿,看到台阶之下满朝文武那一张张贪婪嘴脸,与这看似巍峨壮丽实则阴森冷酷的金銮宝殿相得益彰,再又侧身回看珠帘薄纱之后的太后胡仙真,一个大胆决定孕育而生。

    以此同时,众位朝臣看到太后与一女子皆身着丧服走进金殿,且那名女子怀抱一婴儿竟然坐在龙椅之上,所以疑惑不解不明所以。

    百官之首广平王元怀走出朝班行礼询问道:“太后,不知昨日发生何事?为何太后身着丧服?亦又为何不见陛下?”

    太后胡仙真深吸一口气,然后惺惺作态悲切难忍痛哭流涕道:“昨日陛下突染顽疾,暴毙而终。”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皆惊。

    广平王元怀脱口而出道:“陛下素来龙体康健怎会一夜之间驾鹤归去?”

    御史大夫刘星更是快步上前行礼说道:“恳请太后详细言明”

    这时,左将军郑俨侧身厉目道:“久食五谷之人染疾患病,有何大惊小怪?”

    右将军徐纥更是二目圆睁怒视御史大夫刘星说道:“生老病死,岂非人力所为?还是大人认为先帝遭人谋杀而亡?”

    御史大夫刘星吓得不敢多言,急忙退回朝班。

    广平王元怀心中暗自说道:“现今陛下驾崩,已然多说无益。加之都城兵权皆在郑俨徐纥二人手中。”想到这里,广平王元怀再次拱手行礼询问道:“不知太后打算如何善后?”

    太后胡仙真目空一切自鸣得意道:“先帝谥号为明,庙号肃宗,葬于定陵。”殿内所有人等双膝跪地纵然无泪,也是装作悲不自胜如丧考妣一般磕头拭泪高呼先帝。

    贵嫔潘外怜见此情景蹙眉直视众人,心中暗自说道:“所谓王侯将相不过如此!”

    这时,太后胡仙真再次开口说道:“幸我大魏苍天怜悯佛祖庇佑,先帝留有一子可继皇位。”

    文武百官这才明白为何这名年轻妇人抱一婴儿坐在龙椅之上,因此异口同声高呼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话音未落,贵嫔潘外怜疯癫狂笑道:“皇子!”说着起身快步走下台阶来到众位朝臣面前掀开包裹公主黄锻锦被大声喊道:“何来皇子?”在场众人看到贵嫔潘外怜怀中分明是一女婴,惊愕之余纷纷抬头仰望那道珠纱薄帘。

    太后胡仙真万万没有想到贵嫔潘外怜竟会如此行事,因此一时之间不知所措。贵嫔潘外怜撕心裂肺哭喊道:“先帝乃是中毒而亡!”说着转身单手一指那道珠纱薄帘声嘶力竭高喊道:“胡仙真!还我夫君爱女两条人命!”

    太后胡仙真吓得六神无主惊恐万状,瘫倒在凤椅之上。左将军郑俨见势不妙,上前大步对贵嫔潘外怜怒吼道:“你这贱妇,竟在金殿之上妖言惑众造谣生事!来人,将其拖出金殿!”

    贵嫔潘外怜却突然转向殿内红柱,撞柱而亡血染金殿。

    左将军郑俨趁机向外大声喊道:“来人,护驾!”数千名禁军涌进金殿,将文武百官团团围住水泄不通。

    广平王元怀恼怒说道:“郑俨!欲行何事?”

    左将军郑俨目露凶光杀气腾腾回复道:“不知护驾何错之有?”然后转身向那道珠帘薄沙抱拳行礼道:“恭请太后圣裁。”

    太后胡仙真这才重拾信心,起身走出珠纱薄帘,低头俯视殿下众人自圆其说道:“哀家原本想让公主安稳朝臣,平定四海之地。待等相安无事河清海晏之时再择一位皇室宗亲立为大魏天子。”

    广平王元怀立即开口问道:“不知太后无立何人为帝?”

    太后胡仙真坚定不移道:“孝文帝曾孙临洮王元愉之孙元钊。”

    广平王元怀心中暗自说道:“胡仙真又要故技重施,但是这次不能如同上次一样支持拥护。因为此时此刻,这位太后已然失去朝臣拥护。虽有郑俨徐纥强行震慑,但已强弩之末大势已去。所以断然不可与其共赴灭亡。”

    想到这里。广平王元怀一反常态慷慨陈词义愤填膺道:“元钊之父元宝晖乃是其父次子,母亲更是出身低微卑贱。再者,元钊今年才满三岁,如何处理朝政?”

    太后胡仙真愤怒回道:“哀家可以辅佐先帝打理朝政,因何现今亦又不可?此事已决,无需再议。”说着拂袖而去。

    左将军郑俨右将军徐纥志得意满地环看群臣,轻蔑藐视不屑一顾。

    在场所有朝廷官员虽然不敢言说半字,但却皆双拳紧握怒火难平。

    骄阳似火,鸟声寂然。大地万物好似镀金一般反射道道炫目光辉。中郎将侯景带领一名手持锦盒兵卒来到一处营帐面前,抱拳行礼向扫寇将军尉景,扫虏将军段荣含笑说道:“二位将军。”

    二人急忙还礼,扫寇将军尉景更是恭敬说道:“将军官居正七品,而我等仅从八品而已,岂敢受将军之礼?”

    中郎将侯景择摇头笑着说道:“自家兄弟,何须见外?”扫寇将军尉景,扫虏将军段荣陪笑点头称是。中郎将侯景又继续说道:“不知高将军可在大帐否?”

    扫寇将军尉景立即回道:“烦劳将军稍候片刻,末将立即进帐禀报。”中郎将侯景点头称是,扫寇将军侯景转身走进帐内。

    威烈将军高欢喜笑颜开地抱着一名满月未久的男婴对夫人娄昭君说道:“洋儿虽然不似澄儿那般容资貌美,但也五官端正。”

    夫人娄昭君莞尔一笑道:“孕育洋儿之时,时常夜晚红光笼罩内室。料想此子日后定一奇人也。因此为妻欲给其取一鲜卑名字,‘侯尼于’。不知夫君意下如何?”

    威烈将军高欢仔细品读说道:“‘侯尼于’乃有‘相子’之意,甚好。”

    话音未落,扫寇将军尉景走进帐内抱拳行礼道:“启禀将军。中郎将侯将军帐外求见。”威烈将军高欢轻轻地点了一下头,扫寇将军尉景行礼称是,恭敬退出帐内。与此同时,夫人娄昭君从夫君高欢怀中抱起次子高洋走进内室。

    中郎将侯景带领那名手持锦盒兵卒走进帐内,抱拳行礼道:“侯景拜见将军。”

    威烈将军高欢笑着起身说道:“早已言明,无需多礼。快快坐下。”

    中郎将侯景起身谢过,欠身而坐。威烈将军高欢先是看了一眼那个锦盒,而后又对中郎将侯景笑着说道:“看来贤弟已将贺礼备好。”

    中郎将侯景点头说道:“故而前来打算与兄长同去,既让慕容将军欢喜备至,亦令贺拔兄弟知晓兄长并非孤身一人。”

    威烈将军高欢喜笑颜开道:“多谢贤弟思虑周全。”

    中郎将侯景又轻叹伤感道:“时逢多事之秋,风云莫测,存活已然不易。况且图谋大事建功立业?然弟少智寡谋,故从将军保全自身而已。”

    威烈将军高欢急忙快速回道:“贤弟放心,切莫忧思多虑。为兄已视贤弟为血亲之人。”但是同时,他却心中暗自说道:“上至大将军尔朱荣,下至都督贺拔岳,无一例外出身世家贵族。因此鄙夷藐视我与侯景这类出身寒门微贱之人。故而只有团结一致形成力量,方可抵抗更好存活。”

    想到这里,威烈将军高欢起身来到桌旁,双手拿起一个精致木盒交给一名兵卒,亦又对中郎将侯景说道:“走吧。”

    四人离开帐内,向宣威将军慕容绍宗大帐走去。突然看到前面十几名兵卒聚在一处,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威烈将军高欢素来治军严明,因此快步上前大声呵斥道:“青天白日,聚众议事!”

    十几名兵卒回身看到威烈将军高欢,吓得张皇失措噤若寒蝉,皆双膝跪地哀求说道:“恳请将军宽恕。”

    威烈将军高欢板脸不悦说道:“念及尔等初次犯错,故而宽恕不罚。但若再犯,重罚无赦绝不轻饶!”

    那十几名兵卒连连点头称是,行礼谢过。威烈将军高欢单手一摆道:“起来吧。”十几名兵卒谢过起身。

    这时,中郎将侯景上前两步,对这十几名兵卒好奇询问道:“不知发生何事?竟令诸位高谈阔论滔滔不绝?”

    其中为首一名士卒不好隐瞒实言相告道:“听闻陛下派人密诏大将军进京,但是送信之人却被太后阻拦。”

    此言一出,威烈将军高欢目不转睛直视这名士卒,中郎将侯景也惊讶说道:“此事重大,不可妄言。尔等从何得知?”

    那名士卒急忙如实回道:“此事大街小巷尽人皆知,既使营内也是众人口口相传。”

    中郎将侯景不以为然嗤之以鼻道:“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可有真凭实据证明此事?”那名士卒将头低下默而不言。中郎将侯景单手一挥吩咐道:“即刻散去,各做其事。”十几名兵卒再次抱拳行礼,恭敬有序离去。

    中郎将侯景转身对威烈将军高欢说道:“近来无有战事,致使这些士卒无所事事人云亦云。”

    可是威烈将军高欢则摇头说道:“虽是耳食之言,却可三人成虎。”

    中郎将侯景迷惑不解地问道:“将军何意?”

    威烈将军高欢上前一步,在其身旁低声说道:“久闻太后胡仙真大权独揽刚愎自用,且又任性妄为肆无忌惮,宠幸郑俨徐纥,广建寺院,致使国库空虚。然而此时陛下密诏大将军回京,所为何事?”

    中郎将侯景醍醐灌顶茅塞顿开道:“若是大将军带兵进京惩恶扬善匡扶正义,陛下定会大肆褒奖有功之臣,届时我等亦可加官进爵飞黄腾达。”

    威烈将军高欢笑而不语。

    中郎将侯景眉欢眼笑地说道:“送完贺礼,速去中军大帐面见大将军。”

    威烈将军高欢笑着点了一下头,欢天喜地神采飞扬地阔步前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