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成怀孕继室,我在侯府拼命保胎 > 第377章 老太君给颜静颜柳撑腰

第377章 老太君给颜静颜柳撑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起先。

    王姨娘只是想告诉老太君颜静在武家受了委屈,想求老太君出面。

    可老太君的态度大大出乎她的意料。

    武西的三个姨娘腹中已经有了孩子,她们也不能做主将大人连着孩子一并打死,可有了老太君的面子,碍于两家情面,武家对庶子也不会太过上心,毕竟颜静还占着主母的名头。

    在王姨娘的计划中。

    只要老太君肯出面,武家定然会将静儿捧在手心里。

    可老太君张口闭口支持颜静和离,把王姨娘惊了个彻底。

    只能东拉西扯转移话题,又陪着聊了会儿天,王姨娘才从老太君院中离去。

    王姨娘前脚刚走,老太君便差吴嬷嬷去请常姨娘。

    她走了这些日子,通过王姨娘的口得知了颜静的事,却不知颜柳在曹家过的如何。

    常姨娘与王姨娘是一并请安的,王姨娘单独留下只是因为想求老太君为颜静出个头,这毕竟是后宅的事,侯爷自然是不会插手的。

    常姨娘来的路上还在嘀咕,今日已经请过安了,老太君还命吴嬷嬷来请是所为何事?

    带着一丝疑惑,当老太君询问她颜柳的近况时,常姨娘的心才放回肚子里。

    “您放心,柳儿很好。”

    既然老太君有意关心颜柳,常姨娘便将事情说了。

    对比颜静,颜柳虽然与常姨娘的性子有些相似,目光短浅,可她不自命清高,夫妻原本就是一家人,端着那高高的架子做什么?

    是以,小夫妻二人有商有量的,互敬互爱,日子倒是比武家安定。

    “您也知道,曹家虽说是与郎中令攀着亲戚,可毕竟是旁支,到底是关系远些。曹哲彦又是幺子,妾身只是听说近来他随着曹家三哥外出做生意去了,说是南方那边出了个什么瓷器,叫什么,青瓷的,说是顶顶好的,在京都很是有名。”

    颜柳过的好,常姨娘心头便舒畅。

    她就这一个女儿,侯爷这些年来也不常在侯府,她的心思重心也便放在了颜柳身上。

    “青瓷?”

    老太君自然知道这青瓷就是宣德帝亲自提名的千峰翠色的窑厂烧制而成的。

    她只是没想到这消息传的这么快。

    她这才刚回京城,京城中便已经有人前去南方了。

    “是呀!”

    常姨娘高兴地接话,她是个藏不住话的,老太君和侯爷都不在府上,就只剩下了她和王姨娘。

    若说早先,两个人还各有些小心思,可这些年来,颜暮云不在,两个人又陆续嫁了女儿,侯府上也没有个外人,感情倒是比年轻时候要更亲近些。

    颜静在武家的糟心事,王姨娘也同她说过,越是有个对比,常姨娘的对如今的日子越是满意。

    她早前便跟颜柳说过,王姨娘是女官,跟她学规矩可以,但千万不能学颜静身上那股子自命不凡的劲儿。

    颜静若是个嫡女,清高也就清高些,她是有清高的资本的。

    可她又偏偏是个庶女。

    颜静今日栽的这个跟头,常姨娘早些年就看出来了。

    她出身没有王姨娘高,人家好歹是个宫中女官,曹家也不如武家有权势,但她的柳儿过的幸福,过的颜静要好,这言语间,就免不得有些炫耀之感。

    她们是后宅里的女人,平日里无事可做,只盯着眼前这一亩三分地。没有男人的宠爱,那还能看什么?

    自然就是比儿女的前途和幸福了。

    常姨娘脸上笑意盈盈,“老太君,您可还记得曹哲彦有三个嫡亲的哥哥。”

    老太君记得,“嗯。”

    旁人家是庶子庶女一堆,曹家是嫡子嫡女一堆。

    曹家这位曹夫人是个有福气的,作为正妻,她足足为曹家开枝散叶了六个孩子,两个女儿,四个儿子。

    “功名科考有曹家的大少爷和二少爷,这三少爷便带着曹哲彦学习经商去了。”常姨娘笑道,“说是这次一旦能谈下这青瓷的生意,曹家在京都之中就能挣些名气,这青瓷名贵的很,妾身听闻一般人可弄不来。”

    常姨娘话里话外都是夸赞曹哲彦有本事,颜柳嫁的好。

    老太君也不多言,便听着她显摆。

    “那就好,柳儿是个有福气的。”

    听见这话,常姨娘又笑的跟朵花儿似的,“承老太君吉言,只要柳儿好,妾身也就知足了。”

    问了颜柳一切都好,老太君便安心了些。

    常姨娘走后。

    老太君轻笑了两声,“依依这孩子,到底是个有本事的,只是,唉……”

    青瓷的名气已经传到了京都,常姨娘不知道,还在因曹家想做青瓷生意而沾沾自喜,却不知,那买卖就是林依的。

    一声长叹,一切尽在不言中。

    吴嬷嬷想起在林家,林依发现她在小宝小贝身上动脑筋时,训斥她的话。

    不怪老太君为难,就连她也觉得对林依这样的人,一般人根本毫无办法。

    她的心思与旁人不同,只瞧瞧王姨娘和常姨娘就知道了。

    她们被困在后宅中,眼界就被限定住了,难怪古人有言,女子头发长见识短。

    任谁被困在宅院中,不见天日,那见识也长远不到哪里去。

    无奈,吴嬷嬷只能宽慰老太君,“您莫要多想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您呀,就看开些。”

    “你这话说得对,儿孙自有儿孙福。但我颜家人从来都不是好欺负的。”老太君嘱咐道,“你让人以我的名义让静儿和柳儿回府上看看,我今日直言可让静儿和离,你瞧瞧,把王姨娘吓得。”

    吴嬷嬷笑开,“您是被夫人影响了,可您也要想想,不是所有女子都有夫人那般本事。静儿小姐被王姨娘教导,从小便将规矩看的比天还大,您让她和离,大概就是逼着静儿小姐出家做姑子去了。”

    说道这儿,两人一齐笑了。

    “罢了,罢了,我也只是这么一说,等武西来了,我好好敲打敲打他!”

    隔日。

    武西陪着颜静,曹家派了管家跟着颜柳一并回了侯府。

    老太君出了趟院门,回来之后,立即设宴款待已经嫁了人的孙女,这番行为,也让颜静颜柳的婆家看的清清楚楚。

    他们娶进门的虽然是正阳侯的庶女,可这两个小姐在侯府也是备受宠爱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