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分家
姜老太太被吓了一跳,“你这是干啥?起来说话!”
她其实心里隐隐约约有种不好的预感,觉着老大这次和往常不一样。
‘哒’‘哒’姜老丈将烟杆放在桌沿上敲了敲,吐出一口烟。
姜老太太受不了这个氛围,那抓不住的想法也令她烦躁,“你这是啥意思?赶紧起来!”
姜父磕了一个头,“儿子不孝。”
姜老太太就是再不想承认此刻也明白了姜父的想法,老大要分家!
“我不同意!”姜老太太嚎了一声,她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她眼泪一下流了下来,这和以往的假哭干嚎不一样,“我告诉你不可能!我和你爹还在,你想都别想!”
姜父依旧一言不发。
姜老太太又想到是不是姜母说了些什么,“是不是你媳妇教唆着你来说的,我就知道她不是个好的!”
“娘,我媳妇她不知道,是我自己的主意。”姜父现在心里已经平静,打定了主意。
姜老太太怒火中烧,“我不信,要不是她,你能想着分家?我就知道她就是个搅屎精,整天作妖,搞得家犬不宁!连带着几个小的也不是啥好的,前几天你没在家,他们把菜园子炸了,我说她两句你媳妇还不乐意了。”
姜父听着姜老太太的声音,呼出一口气,他从来都知道娘不喜欢媳妇,两个人的脾气不对付,但也想着时间久了会磨合好的。
现在看来是他想错了。
他也没想到,自己的孩子,姜老太太的亲孙女亲孙子,炸了菜园子之后,孩子的亲祖母首先想到的不是孩子有没有事,而是想着怎么让他们赔偿。
这个想法涌上来,他不禁有点心凉。
同时他也想到了之前有一次,他下学堂回来,站在院子里看见姜老太太端着一碗鸡肉从外面进来,他迎了上去,又眼睁睁的看着姜老太太带着笑喊着:“三儿,快出来吃肉!”
姜二叔也听见声音,腾腾地跑了出来。
但他当时站在院子里没动,就看着二弟讨乖卖巧惹得姜老太太又气又笑才得了几块肉。
到最后,姜老太太喊院子里的他,让他过来尝尝味,姜老太太说自己也没吃的上。
他现在已经不记得当时的想法了,也忘了最后吃没吃那碗底的肉渣。
只是还依旧记得这个画面,忘不掉。
他不想让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再让自己的孩子经历一遍。
现在看着姜老太太的怒容,他也不知道她是为什么发怒了。
也不想去想怎么解决她的怒气了。
他就这样跪在二老面前一动不动。
姜老太太嚎了一会见没起任何作用,渐渐消了声音,心里开始盘算着这事咋办。
要说村里有没有分家的,也有。
前面他大伯家就分了家,不管是因为啥,村里也有几户人家是分了家的。
姜老丈一直没开口,他叹了口气,“起来罢!”
一听这话,姜老太太就知道姜老丈这是同意了。
主屋里这么大动静,姜二婶他们早就听见声音了。
此刻见没了动静,姜二婶坐不住了,今天这个机会可不能白白浪费,既然提起了这茬,说什么也得把这个家给分了。
她站在门口,先喊了声爹娘,“大哥这是咋了?大嫂没过来?刚刚这么大动静我还以为是大嫂来给娘赔不是呢!”
姜父没答话只是站着,空气静了一静。
倒是姜老太太哼了哼,“我可受不起!”
姜二婶趁着这进了门,站在姜老太太旁边,“娘你消消气。”
她给姜老太太端了一杯茶,想了想还是说道:“我刚刚听见声音,说是分家,大哥要分家?”
说到这个,姜老太太就来气,她想不到怎么这回就和以前不一样,明明事情都过去了,薇丫头的名声也没受啥影响,只是这亲事作罢了。
按理说她给个台阶,老大家接着就行了,怎么这回就不行了。
姜二婶试探了一下,发现今日分家这事十有八九是成了,她可得好好想想等会怎么说。
这边姜三叔来到主屋,见这气氛就知道是有什么事。
他想法简单,站在姜父旁边。
等知道是姜父要分家后,他也没觉得多么吃惊,反正他啥事都跟着大哥就对了。
姜老丈让人去将里正刘束和姜家几个长辈请了过来,做个见证。
姜二婶眼瞅着人到齐就要开始了,姜母还没来,她坐不住了。
她笑了笑,对着姜宇说:“你娘呢,快喊你娘来。”姜母不在,她自己可不好说话。
她又看了看,就连姜三婶也在后面抱着孩子,没露面。
姜宇看看姜父的脸色,没动,别说是姜母,就连他,现在也不想看到姜二婶。
看到她就会想起大姐的婚事。
姜二婶无法,想着等会自己怎么着也得给自己家多分点东西,不能吃亏。
人到齐后,姜老丈说了一下,这么晚还请他们过来,实在是抱歉,又说了自己家想要分家的意图,最后想要请他们一起来把这个家给分了。
姜老丈列出了一个单子,上面标有,银子一百两,田地三十亩,家禽数只,杂七杂八的列了有几张纸。
姜老太太直看的肉疼,这些本就是她的东西,现在从手里拿出来,就像在剜她的肉一样。
但她这人好面子,心疼又不承认,只能狠狠咬着牙龈,瞪得眼睛都红了。
其他人也是没想到姜老太太竟然攒了这么多银子,平时就连一文钱都看的特别重,谁承想手里竟有一百两银子。
一直忙到半夜,才把这个家给分了。
姜二婶在旁边一直没插上话,姜老丈公平公正,不偏不倚。
无论什么都是分成五份,姜家一房占一份,姜老丈和姜老太太各占一份。
就是东头铺子,还有就是牛车的问题没得到解决。
最后还是姜父说道:“这铺子和牛车本来就是爹你的,我们都不要,给你们留着。”
这就是姜父的想法,当初还是姜老丈当账房先生的时候买的牛车,这在凉山村是头一份,当初没出钱,如今他也不会说要分。
姜三叔也跟着点头。
最后姜老丈略一沉吟,“就先按照老大说的,牛车一块用,谁要用谁用,记得喂料就行。”
姜二婶就是想说什么,也没法说了,她就想了,这样一来,姜老丈和姜老太太占了两份还有一个铺子一辆牛车,要是能跟着自家住,那可就赚了。
财产分好之后,里正和姜老丈的几个叔伯就回去了,剩下的就是他们自家的事了。
待旁人一走,姜二婶就给姜二叔使眼色,让他说,‘让咱爹娘跟着咱们,先不说其他的,现成的铺子就够了。’
姜二叔扭头不搭理,也不知道上回是谁说这日子过不下去了。
再说了爹娘想跟这谁就跟着谁。
姜老丈他在以前就想到会有这结果,所以今日处理起来异常平静。
最后望着三个儿子,大儿子踏实能干,木工活也步入正轨,足以养活一大家子。
二儿子为人活套,但现在生意也干的红红火火,生活也是不发愁。
三儿子浑身蛮力,现在还没个正经事干,只农闲的时候跟人打零工,也是最让人担心的。
他也说不准自己有没有私心,只说到以后他们跟着三房住。
其他人听到这话都没有说啥,姜二婶还想说话,被姜二叔拉住了。
后面姜老丈又说到住的地方,大房一家住在南院的宅子,而二房三房就还住在各自的房子里。
二房的地方是现在住的西屋包括西屋后面的那一小块院子,无论是推了重新盖还是在中间起一堵墙,场地都是有的。
三房这边就是主屋和后面的院子。
说道住的地方,姜二婶是不太满意的,后来姜老丈又说把厨房那间屋子分给二房,才算结束。
到最后该分的都分完了。
姜老丈咳了咳,“行了,时候不早了,今晚就到这吧,明天一早再说。”
分家一事就此尘埃落定。
姜父和姜宇走在回去南院的路上,两人的影子并排着,瞧着姜宇也快赶上姜父的个头了。
姜父他们带着一身露水回到家,姜母听到开门声,坐起身来,“咋这么晚回来?有啥事?”
老院离这边距离远,又是晚上,所以她不知道今晚的事,还以为同往常一样。
姜父将银子和田地的地契放到桌上,他刚说了一个字,就被姜母打断,“我滴乖乖,哪来的这么多钱,这是地契?”
这一瞬间,姜母脑海里想了很多,她赶紧关上门,“这是哪来的钱?”
捡的?不不不,捡的不会有地契。
偷的抢的?她抬头瞄了一眼姜父,不,不是这样的人。
到底是哪来的?
姜母被吓到了,她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妇人,虽说性格张扬,但还是怕官的,现在她眼前已经出现了官兵来家里抓人的场面。
姜父见她越来越离谱的表情被气笑了,一整晚沉闷的心情此时也散去了不少。
他抬眼看着满是担忧的姜母,还有床上睡着的小儿子小女儿,旁边站着的大儿子,他平静道:“今晚分家了,这是咱们的银子和田地”
姜母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分家了?
她睁大眼睛,不敢相信,实在是因为当初她嫁过来没两年就想着分家,但是一直作罢。
现在瞧着姜父的反应又不像是假的。
“怎么会”她也不知道自己现在什么表情,她也无法形容自己现在的心情,好像之前的无形枷锁一下子消失了,身心都变得舒畅。
姜娉娉听见声音醒了,然后就看到姜母那绽放光彩的表情,还想着发生了什么事,就听见姜母说道:“这个家是咋分的?不用想,咱爹娘肯定是跟着老三了。”
见姜父点了点头,姜娉娉也惊讶了一下,但感觉分家这事又在情理之中,想必姜老丈对于这两年家里的状况也都看的清楚。
虽说这凉山村是个大村,人口多,但分家的却不多,她见过有人家一家十多口还住在一起。
现在自己家分了家,总算是不用再理会姜二婶了。
还有她也见过,村里分家的人并不是都跟着大房住的,二老跟着哪房住,都是看自己家的情况。
姜母将桌上的银子和地契看了又看,数了又数,她总觉着看不够似的。
加上攒的银子,一共有五十多两了。
这要是放在前两年,姜母想都不敢想。
现在银子是有了,闺女的嫁妆也是不用发愁的,可闺女的婚事又没影了。
见姜母又皱起眉,姜父就知道她又在想薇丫头的婚事,“别担心,咱们闺女还小,再留两年。”
姜母抬眼瞧了他一眼,“又来了又来了,每回说到这个你就这样,就你自己舍不得啊!要真是再留两年就成老姑娘了!”
她又接着说:“明天把薇丫头接回来,要说起来缝衣服这我也能教咱们闺女,就是娘和大嫂总是不相信我。”
姜母口中的‘娘和大嫂’说的是王氏和大舅母,自从前两年开始就交给姜薇绣活,说是万不能再像姜母小时候一样放任不管。
听见她这话,姜父笑了一声。
姜母不乐意了,刚要说话,姜娉娉就要转移话题,不然等会娘又要说好一阵了,“爹,咱们的地分到哪了?”
姜母也想知道,让姜父赶紧说说啥情况。
姜父说了一下,在河道旁边有六亩地,离家很近。
一听是在那个地方,姜母就不是太满意,“那可不是好田!”
经常下雨被淹,地边又种了几棵大树,庄稼长不起来。
姜父还想说点啥,姜母自己就放下了,总比没有的强,现在分家了,自己家的日子以后也好起来了。
“回头等天好了,咱们把房子盖盖。”姜父略一沉吟说道,之前想着等到明年开春的时候再盖,那时候钱也攒的差不多了。
现在分了家,他经常去庄子上做木工活,姜母有时候又要去地里,留孩子在家,也确实不放心。
姜娉娉欢呼:“我举双手赞成!还有小路也是!”
她还看见就连稳重的大哥此时脸上也露出了大大的笑容。
更不要提一直念叨着盖房子的姜母了。
一家人想着往后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