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风声
第二天他们一家起了个大早依旧是很有精神,先去了老院把东西分分,分了一些锅碗瓢盆、干活的家伙、五只鸡和一头小猪。
姜母现在心情开阔,但看见姜二婶,还是会想到自家闺女的婚事,她哼了一声不理姜二婶的搭话。
她的脾气就是这样,一点也不掩饰,直来直往的。
但姜二婶就不是这样,无论心里多么怄气,她总是笑脸盈盈的,一点也看不出昨天闹得这样凶。
姜二婶不再上前,转过头跟着姜老太太说:“娘,要不你和爹还是跟着我们二房吧,马上他俩都大了,都能孝顺他们祖父祖母了。”她拉过来两个孩子,让他们说道说道。
姜老太太分这些东西的时候,心在滴血,这都是她养的,真不舍得。
偏偏姜二婶还在她旁边念叨,真当她不知道是打的什么主意。
当下姜老太太就火大了,“怎么着?我们不跟着你们住,他俩还能不孝顺我们了?见天的不想点好的,你整天想的啥我都清清楚楚,走走走,别在我跟前腻歪!”
姜老太太其实对于姜二婶是有迁怒的成分在的,要是之前她不惹大儿媳妇,不去说道薇丫头,能会分家?
姜二婶笑笑也就没再开口说话了。
姜母在旁边看着,终于能明白之前小女儿小儿子为啥总是齐墩墩的站在旁边看,还真别说,看着姜二婶吃瘪,她心里就高兴。
她直接笑出了声音,扭头走了,时候不早了,也该去接薇儿回来了。
菜园子里,姜娉娉小心的弄开圆形窖,这次比上次的好。
她拿起来给姜凌路看,‘吧嗒’一下碎了。
宛如她的心一样,碎了。
没成想是这个结果,她再拿出来剩下的陶罐,无不例外,不是碎了就是崩开了,就没有说是完完整整的。
创造的热情,一下被水给浇灭,明明就是这样做的啊,怎么会不成功呢。
但说要让她这样放弃,她又不能甘心。
姜凌路在旁边看见她有点低落,摸摸她的头,“妹妹已经很棒了!这次没有炸了菜园子是不是?”
她本来听到前面这句还有点感动,小路长大了,知道安慰人了,结果就听到后面这一句。
谢谢您嘞。
俩人正在这说这话,姜三叔抱着他闺女过来了,“来,看看你娉娉姐姐做的什么?”
姜娉娉听见这就头皮发麻,果然一抬头就看见她这个堂妹朝她伸出手,“姐姐。”
本来一个软乎乎漂漂亮亮的小姑娘喊你姐姐,还挺高兴的,但被她绕梁三尺的哭闹声折磨过很多次的姜娉娉是真的怕了。
她想立刻马上遁走,看了一眼姜凌路,发现他也是同样的想法。
但他们还是控制住了,停下来给姜三叔说了一下他们做的啥。
她现在做的这个是蛋形窑,传到后世的已经是经过一代又一代改良过的版本,很适合陶器的烧制。
并且制作也不复杂。
姜三叔一下来了兴趣,将闺女抱给姜三婶,又来到后院,“这个是咋做的?”
姜娉娉仔仔细细的说了,她确定这些步骤、过程、材料以及时间她记得清清楚楚,应该是清清楚楚,但总是差了那么一点不成功。
她说的时候一点也没藏私,事无巨细的都说了一遍,还有姜凌路在旁边补充。
姜三叔越听越心惊,他是真的没想到,本来以为只是小孩子过家家玩玩算了,但他现在听着就有一种大干特干的念头,并且还有一种真能做出来的感觉。
他也不知道这感觉来源于何处,异常强烈。
姜娉娉说完,就瞅见姜三叔开始准备做了,在姜三叔做的时候,她又在旁边说着注意事项。
等将陶罐放进蛋形窑里的时候,姜娉娉听见姜母喊他们,她朝着姜三叔说道:“三叔,我们回去了,还有啊,烧窑的火是关键,就用我刚刚和你说的办法,一点也不能有差错。”
其实她也没有把握,但看着姜三叔这么认真的模样,还是把自己知道烧窑的方法步骤都说了。
姜三叔点点头,“行,知道了。”
姜母过来就看见这一幕,笑了,一个说的认真,一个听的认真,“老三你还听这俩小孩的,上次把菜园子炸了你不知道?”
姜娉娉哼哼着不乐意,但姜母说的也是事实。
姜三叔挠挠后脑勺,“娉娉他们说的,我觉着行,试试!”
要是真能做成,也是个挣钱的门路。
这边姜父牵来了牛车等在门口,姜母领着孩子坐上后。
姜老太太撇了撇嘴,刚想说些什么,突然想到已经分家了。
转身回屋了。
姜父姜母到了王家,车子还没停稳,姜凌路就蹦了下来,接着姜娉娉,往院里跑去,“祖母,大舅母,大姐!”
这俩小孩的举动吓了姜母一跳,“姜凌路你找打是不是!”。
姜娉娉这俩人只当是没听见,到了外祖母家,姜母的威力大大减弱。
跑到院里,姜娉娉就看到从屋里出来的姜薇,她一头扎进大姐的怀里,“姐,我好想你啊!”
姜凌路也是,“我也想!”
大舅母端了一碟子花生,“看看这是啥?是不是娉娉念叨了几天的五香花生。”
这煮花生的法子还是她听了姜娉娉说的,新出的花生,洗干净外皮之后和调料一起煮,果然好吃,她也想着能不能去集市上卖。
说完见这两个孩子没反应,大舅母还有点没反应过来,要是放在平常,这俩人早都扑过来了,“咋了这是?”
姜母走到跟前,看着姜薇,还没说话眼泪先掉下来了。
大舅母吓了一跳,将盘子递给姜薇,“薇儿你先带着弟弟妹妹回屋。”
待看不到孩子们的身影之后,姜母哽咽的说:“大嫂!咱们薇儿的亲事没了!”
大舅母擦擦手,拍拍她,“是因为啥?前几天不是还好好的,只等着人去提亲了。”
姜母擦擦眼泪,说了这两天发生的事,大舅母听完气得直拍桌子,“她是不是当你娘家没人了?等着!我去将你哥喊回来!”
她气冲冲的往后院走,没走两步被王氏喊住。
王氏刚刚在屋里听到了全部,“行了!这是怕人都不知道是不是,你们姑嫂咋一个脾气!”
姜娉娉在屋里听见声音,有点担忧的看着大姐,不确定她知道之后会是什么想法。
她伸出手抱抱大姐,姜凌路也放下手里的花生,站到了旁边。
然后姜娉娉就听见王氏的声音,“一个两个都这么大人了,还没有小孩沉住气呢!这事我前两天就听到了风声,也不全怪你们家的那个二房弟妹。”
姜母连忙问咋回事,王氏说了一下前两天的事。
前两日王氏去镇上的集市,遥遥的看见了陈母,正准备打招呼,就见她背过了脸,往右边走了,当时王氏也没在意,还以为她没看见人。
谁知过了会儿碰见个她们村的人,一打听才知道,那日陈母去镇上就是去让媒人去打听东边那户人家的闺女去了。
王氏还以为是听岔了,这不是前几天都说好了,等农闲的时候去闺女家提亲的吗,咋又会去打听别人家。
当下她存了疑,又找人问了几句,一问才知道陈母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姜薇品行不正,陈母本是不信的,且不说她是看着姜薇长大,又加上两家本就是知根知底的人家,家里什么情况都是再清楚不过了。
但陈母本就想让自己儿子娶一个镇上的儿媳妇,现下正好有了借口,就模棱两可的回了那赵媒婆。
是以等到姜母去问的时候,才以为是姜二婶说道的原因。
姜母听完,想着已经亭亭玉立的大女儿,怎么闺女的婚事这么波折呢,“薇儿她”
她很少有这种欲言又止的模样,想问问闺女知道了这件事没有。
王氏点点头,“前两天就知道了,哪有跟你们一样,跟个炮仗一样,一点就着!都是当孩子娘的人了,还这么沉不住气”
姜娉娉在屋里听见大姐前两天就知道这件事了,瞬间有点心疼。
在她看来,姜薇是最好的大姐,温柔又坚韧,端庄又明丽。
是那个黑黑的陈家儿子的损失,但她又难免会担心大姐有心结。
她皱着两个眉毛,眼睛里溢出来的担忧、纠结就像水流一样止不住
见她这幅愁眉苦脸的模样,姜薇笑了,这模样着实有点可爱又搞笑。
她拍拍姜娉娉的头顶,“姐姐没事。”
她本来就对陈家那小子没什么想法,再加上前两天就知道这个事情了,现在心情就更没有什么波澜了。
接着她就看见妹妹这头发乱乱的,“几天没有扎头发了?想梳个什么样的?”
姜娉娉听见一撇嘴,自从大姐来了外祖母家,给她梳头发的人就变成了姜母,姜母性子急躁,并不能想大姐一样,给她梳个好看的发型,所以,“大姐来外祖母家几天,我就有几天没有好好梳头发了。”
她喜欢好看的一切事物,更喜欢自己漂漂亮亮的,接受不了自己这乱糟糟的模样,所以就算姜母没耐心,她还是要让姜母给她梳好头发才出门的。
姜薇给她重新扎了头发,两个蝴蝶结样式的发型,更添可爱。
然后就听到大舅母在外面喊她们吃饭了。
饭桌上,姜母想起来了,她清清嗓子,卖个关子,“娘,大嫂,你们猜猜还发生了一件什么大事?”
王氏眼睛也不抬一下,“能有啥大事?”
见他们想不出,姜母自己忍不住了,“分家了!昨天分的”
其他人听见,楞的忘记了吃饭,然后又一想姜母那性子,知道是姜二婶说道了薇丫头,不闹的姜家鸡飞狗跳才怪。
王氏看看姜父的脸色,倒也没有什么不悦的,就放心了,只要闺女和女婿不生气就好。
日后闺女也不用再受婆婆的气了。
大舅母喜的又去多炒了几个菜,只叫众人吃的肚子圆滚滚。
姜娉娉咽下嘴里的小酥肉,拒绝了大舅母的投喂,实在是吃不下了。
吃了饭,姜父大舅他们在门口那颗柿子树下坐着。
姜父拍拍手,说让大舅帮忙看着挑一头驴子。
现在分了家,一直借用老院的牛车,也不方便,自己家又是经常出门的,不能少了车子。
大舅这两年已经将集市摸了个遍,对这些自然熟悉,当下就拍着胸脯说包在他身上。
到半下午的时候,姜父姜母领着孩子就要回去了,走到后院,就看见牛车上已经被塞满了。
大舅母笑笑,朝着姜母小声的说着话,“之前你们没分家,给了你们东西也都是到你婆婆手里,现在好了,分了家,也别说啥不要的,不是给你的,给我几个外甥外甥女的。”
她又接着说:“这两年因为卤肉卤菜,你大哥也挣了钱,也不用客气,你们刚分家,许多都要添置,将这些带上不是省得你们再花钱买了不是。”
姜母点点头笑着应了。
等回去的路上,姜娉娉坐在牛车上,左边是‘咕咕’叫的鸡,右边是‘哼哼’叫的猪,那边还有‘咩咩’叫的山羊,她只感觉自己被这些家禽给包围了。
又是夏天,这味道她受不了,坐到前面驾车的地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