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原来我拿的是咸鱼剧本 > 第23章 集市

第23章 集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俩人走到家门口,闻到了一股香味飘荡在空气中。

    姜娉娉吸溜一下鼻子,却停下了脚步,低头看着自己湿哒哒的袜子和裤腿。

    想着姜母那河东狮吼,她悄悄的拉了拉姜凌路,急的说出一大段话,“哥,娘,揍,我,咱,抱,着,她。”

    姜凌路点点头,“放心吧!妹妹,娘应该不揍人吧。”想着过往被揍的经历,越说越没有底气。

    俩人正商量着咋蒙混过关,院子里传来姜母的一声吼:“你俩在外面嘀嘀咕咕的说啥呢,快回来吃饭!”

    姜娉娉他俩对视一眼,视死如归的回了家。

    姜母刚把鸽子汤端上桌,就看着这俩人不同寻常的没有往桌子上偎,反而往屋里走去。

    “站住,你俩转过身来,姜娉娉!你的鞋呢?”姜母还是发现了。

    姜娉娉慢悠悠的转过身看着姜母,企图“萌”混过关,姜母平时最吃这一套了,就听见二哥说道:“跑丢了。”

    他俩不敢说是掉进冰窟窿了,怕被揍。

    姜母严重怀疑:“是吗?我看你俩是去小池塘了吧,掉进去了?!是不是早就给你们说过不能去那玩。”

    姜娉娉一看瞒不住,给姜凌路使了一个眼色。

    俩人抱着姜母大腿,“娘~”

    姜母看着他俩这惯用的伎俩,哼了一声,一人拎起来呼了一巴掌屁股。

    又抱起来姜娉娉去给她换裤子换袜子。

    姜娉娉趴在姜母肩膀上,朝着姜凌路笑了一下,过关!

    回到热腾腾的炕上,姜母脱下来她的袜子,看着冻的通红的脚丫子,忍不住朝她屁股上呼了一巴掌。

    姜娉娉抬着头看着姜母,委委屈屈。

    “还委屈上了,就不信你不冻脚,咋回事?”姜母说道。

    姜娉娉扑到姜母怀里,“娘,怕。”

    话音里带上了哭腔,在外面的时候还没啥感觉,现在在这暖和的炕上,姜母的怀里,不知怎么地后知后觉的感到一股害怕,她要是整个人掉下去了可咋办。

    姜母一把捞起她,“乖,不怕不怕。”看闺女这眼泪就快掉下来又逗她,“还想掉金豆豆了?你再哭一会儿肉就没了。”

    姜娉娉一抹眼,吃肉重要!

    待姜母给她换好出来后,姜凌路担心的看看她,眼睛又不受控制的飘到了那一盆肉汤上面。

    这肉汤是姜母小火慢炖了几个小时,炖的浓白,肉香味被激发出来,还加了白萝卜,满满一盆,旁边又有姜薇学着烙的金黄的玉米饼子,混合在一起,仿佛带着钩子一直往人鼻子里钻。

    姜父拍拍身上的木屑,洗洗手,吸了一口气:“香!”

    “好了,坐下吃饭吧。”姜母将姜娉娉放在她专用的小椅子上。

    吃到一半,姜凌路好奇的问道:“娘,咱们哪来的肉啊?”

    姜母咽下嘴里的饭,毫不在意的说道:“今早那只鸽子。”

    姜娉娉点点头,想着就是。

    接着她就看见姜凌路眼睛猛地睁大,仿佛不敢相信姜母说的话,那只鸽子?!怎么可能,眼睛里显出纠结。

    这时他看向妹妹,仿佛要找一个主心骨,告诉他该咋办。

    姜娉娉扭过头,我不知道,我只是一岁多的小娃娃,我不知道。

    她叹了口气,看着姜凌路纠结的小脸,“哥,不吃,没,啦。”

    经她一提醒,姜凌路低头看着碗里的肉,先吃饱再说!

    又过了几天,王秀嫂子家的小狗已经断奶了,可以抱过来喂了。

    姜娉娉实际上对于要喂养哪一只狗,没有太大的执念,就是“斑马线”有点不是那么好看,但是架不住姜凌路喜欢。

    她逗了二哥一会儿,说就要养那只好看的,一直到姜凌路委委屈屈的答应了才不再逗他。

    将“斑马线”抱过来之后,姜凌路央求了大姐给它做个暖和的窝,又紧皱着眉头想了好久,不知道给它取个什么名字。

    他找来姜娉娉商量了好久,姜娉娉本想就是叫“斑马线”的。

    但是姜凌路实在是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就看着妹妹喊一声“斑马线”,小狗就屁嗲屁嗲的摇着风火轮一样的尾巴跑过来,亲昵的蹭着她的手心。

    他也想,试着喊了一声“斑马线”,但那小狗只是看了他一眼就回头了,依旧热情的蹭着姜娉娉。

    姜娉娉看着这小狗,怀疑无论叫它什么,它都会答应。

    “白道”她喊了一声。

    果然,这小狗尾巴摇的更欢了。

    姜娉娉看着二哥那期待的小眼神,“哥,你,喊,黑,道。”

    姜凌路一听,喊了句,“□□。”

    这回小狗好像知道是喊它一样,终于摇着尾巴向姜凌路跑过来,给他乐的给啥一样。

    后面他们又试着喊了好些个名字,这小狗都答应了。

    一直到天黑,也没定下来。

    筋疲力尽,他们决定,想叫啥叫啥,反正它也知道是叫它的,就这样定了。

    经过姜父几天的不眠不休,终于做出了三辆“胜利车”,要不是因为下雪山上的木头太潮湿,姜父还能多做两辆。

    到了赶集这日,是个大晴天,姜父看着天气,估摸着今天集市上人应该不少。

    天气渐渐越来越冷,家家户户都要囤入冬的粮食,来度过这个冬天。

    姜娉娉昨晚就已经和姜凌路商量好了,今天也跟着去集市。

    待姜父一起床,姜娉娉就赶紧爬起来,催促着姜凌路。

    两个人收拾好后,一人抱着姜父一条腿。

    姜娉娉抬起头看着姜父,企图以撒娇蒙混过关,“爹,去。”姜凌路有样学样。

    她看见姜父摇了摇头,集市上人来人往的,太乱了,这俩人去了看不住。

    赶紧给姜凌路使了一个眼色,给爹保证,说咱们绝对不乱跑。

    看见姜母过来,姜娉娉说:“娘,一起,去。”

    姜母想了想,点点头,“行,一起去。”这估计是年前最后一次去集市了,等大雪封路,想去也去不了了,是该准备点过冬的东西了。

    俩小孩高兴了,姜凌路高兴的都要蹦起来。

    “等等,我没说你们也去哈,你们在家待着,我和你爹去。”姜母说道。

    姜娉娉看见摆在那的“胜利车”,心里有了想法,她叽叽咕咕的告诉姜凌路。

    姜凌路点点头表示明白,“爹,娘,你们看”,他说着,姜娉娉表演着,“这个‘胜利车’放在这,别人不知道有多好玩,看,妹妹坐上去后,是不是觉得这个车变得好看起来了,也知道怎么玩了吧,要是别的小孩看见,是不是也会想象着自己坐上去的样子也像妹妹这么可爱,再加上我这么俊的小孩往旁边一站,你们想想人家能不买吗?”

    姜娉娉都没想到姜凌路能自由发挥的这么好,这与小‘模特’的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连她都觉得不去不行。

    经过姜凌路的讲解以及姜娉娉的演示,姜父姜母不得不承认确实很有道理,小女儿今天穿了一件粉色棉袄,带上虎头帽,整个人就是一个圆嘟嘟粉色的小团子,衬得这“胜利车”也好看起来了。

    “行,咱们都去,一家都去。”姜父一手抱起一个,将这俩小的抱上了车,“你俩不能乱跑,跟着你们哥哥姐姐。”

    “好耶,我们肯定不乱跑,大姐大哥快上车。”姜凌路大声欢呼。

    看着孩子们欢呼一声,都坐上了车,姜母将姜老太太可能会责骂这个念头抛在脑后,随他便。

    一家人加上村里去集市上的人披着朝霞出发了。

    这是姜娉娉第一次去镇上的集市,一路上她都坐在姜母怀里四处看看,出来后才发现,凉山村是个挺大的村子,村里的田地也不少,地理位置便利,距离省城也不过几十里的路程。

    路过的几个村里,看着人稀稀散散的,田地贫瘠,有些人大冬天的还穿着单衣,脸色蜡黄,没有气色。

    这时路过的一个中年妇女,走在雪地里背上背着孩子,怀里抱着一个小篮子,小心翼翼的生怕打碎了,脸颊冻的通红,手也肿成了馒头,但脸上挂着笑。

    姜凌路看着她,小声的在姜母耳边说:“娘,她不冷吗?为什么”

    他形容不出来。

    姜母摸摸他的头,“冷,但也不冷。”

    然后又让姜父停下车,她抱着姜娉娉坐到姜父身边,把位置让给了那个妇人。

    车上都是妇人和小孩,让她上来捎她一段到集市上,那妇人也不扭捏,再三道谢。

    通过交谈,才知道,她就是这刚刚路过的梨花村的,家里的鸡下的蛋打算去集市上卖掉,又说起为啥是她自己带着个孩子呢,原来,家里的男人就在这镇上做工,前几天往家里捎信说今天工期就结束了,她想着买些年货到时候一块回去。

    一路上说说话,赶着牛车走了大约半个时辰到了镇上。

    集市在东边,到了镇上,众人都下了车,去置办年货,约定好两个时辰后在此处集合。

    姜父驾着车,找到在这镇上做生意的同乡,将牛车暂停在了老乡那。

    一家人路过镇上最繁华的一条街,街道两旁都是铺子,胭脂铺子,首饰铺子,布衣铺子,酒楼,客栈等应有尽有,也有小摊贩,卖包子的,卖小首饰的,小摊贩儿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再往前走就看到了东市,这东市类似于菜市场,又比菜市场里的东西多些,就在一片空地上,每逢一、五才会聚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