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换梦两世 > 第21章 血染望江(六)

第21章 血染望江(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斥候,擅敏捷、侦查,以及简单的情报分析和整理。可相较的,在体能与近身搏杀方面的技能就要稍逊一筹。

    在秦国的先锋军小队趁着夜色和浓雾登上望江西岸时,斥候的优势就已经荡然无存了。

    于是乎,几十名离马棚近的,最先反应过来的斥候和陈来战神一样,抢了马匹就逃。

    他们其中一些忠正之士,有的和陈老战神一样忠于职守,想要逃回莒东关,向关内的林哲宛汇报军情。

    但大多数,确实被秦军凶残吓破了胆,趁着混乱,寻了个山路小道,抛家弃国,南下寻生路去了。

    厮杀进行了一刻钟,当然,说是厮杀,其实是先锋军小队单方面屠杀斥候军。

    秦人个个抱着杀敌建功的愿望,凶残而暴戾,往往晋国的这些斥候军投降的晚一些,就被一刀直接砍了。

    待所剩在场的百余名斥候全部缴械投降后,先锋军这才停止了砍杀。

    望江西岸,先锋军将火堆中的柴火抽出,当做火把来用。于江边,一排排站开,远远望去,便是一个指引方向的‘灯塔’。

    “将军,这些晋人,怎么办。”

    收拢战俘后,百将来到五百主身边,向其询问对俘虏的安排。

    五百主没有派人去追那些逃走的斥候,马匹倒是好有,只是这些马匹,都是晋人的,一时难以驯服,骑上了,也不一定能追上。

    往前十余里,便是莒东关,万一关内有人接引这些斥候,派出人也未必能讨好。

    他们是先锋军,不是敢死队,犯不上!

    “都杀了吧!”

    “将军这……”

    百将极了,非到不死不休的状况,大势所趋下,士兵投降是很正常的,且敌对一方,往往也不会上来就杀俘。

    这倒不是因为什么仁慈,事实上,俘虏也是有着用处的。

    吸收、分化、打压,将俘军推到战争前线,用作诱饵、炮灰、奴工,亦或者,在战争后,向敌对国家要一笔赎金。

    总之,俘虏用好了,也是战场上的一大助力。

    可现在,五百主却要下令杀俘,这是百将所不理解的。

    “这一战后,晋国还会在吗?”

    五百主不答,反问这名百将。

    “大秦威武,战必亡晋”。

    百将坚定回答。

    这一战还没开始,但在秦人眼中,好像晋国已是囊中之物,唾手可得。或许这就是二十年前,老秦皇打出来的、独属于秦人的骄傲吧!

    “晋必亡,那么留着俘虏,又有什么用处。

    传令,杀俘,为大帅,为少将军大军西进,祭旗!”

    捆缚双手,晋俘被赶到了江岸边。

    “去你妈的!”

    随着五百主一声怒骂,众多百将、秦军士卒齐齐动脚,将晋俘斩杀后,纷纷踢下望江的冰面上。

    “畜牲!”

    “秦狗!”

    “你们不得好死!”

    晋俘慌了、怕了、怒了。在祈求、哀求、跪求依旧无果后,这些晋俘还是在临死前打了打嘴仗,让自己显得硬气些,悲壮些。

    一时间,场面更加混乱了。

    尸体自高处,重重砸落,厚重的冰面,被砸得溅起冰碴,鲜血,则顺着冰面,缓缓铺开,直至冻结,为望江西岸,染上一层鲜红的色彩。

    “庞将军,你领一军先行,不必等本帅,直接攻城。记得能不能攻下来先不做说,声势要弄的大些。”

    收到来自先锋军的报信后,大军开始渡河,李继忠叫来帐下参将,令其先行攻城。

    “诺。”

    庞参将虽有疑问,却不敢多问,严格来说,他算是李继忠的家将,主家有令,他只要遵从便是 。

    铁骑奔驰,冰花四溅,庞参将带领着一支府兵、民兵组成的军阵,率先渡过了望江,与先锋军汇合。

    整理杂草、排查陷阱、收拾营地,先锋军为大军的驻扎事宜提前奔走着。

    正这时,庞参将所领军队登岸,五百主马上上前行礼、汇报。

    “禀将军,晋国斥候,已肃清,漏有百骑,落荒而逃。”

    这是很正常的事,就是五百头猪,也不会任由人宰杀,所以,庞参将并未因此责怪。

    相反,五百主动作迅捷、干净利落,他很是满意。

    “将军,可是要扎营”

    五百主见庞参将面色不错,继续问道。

    “不了,大帅派我领军先攻莒东关。”

    “这……”

    这一次,换五百主看不懂了。但庞参将是大帅身边的人,官职更是比他高的多,他不敢,也不会去质疑对方、质疑大帅的决定。

    于是乎,五百主话锋一转,关切地询问。

    “将军,是否需要的率先锋军跟随攻城。”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五百主姿态做到位,庞参将也不好一点面子不给。

    “辛苦了,好好休整,在这里等大军集结,之后的战事,会有你上场的机会的。”

    庞参将说完,便不再理会,开始向莒东关进军了。

    莒东关内,大会总算是开完,诸将退下,那不为人知的‘小会’,却又秘密召开了。

    召开这次小会的,叫桑虎,乃是此战的监军。

    桑虎是个战争孤儿,战争结束后被迦南院收养,后又做了迦南院的俗家弟子。

    成年后,已经学得本事的桑虎还俗入了军中谋生,却也真的让他凭着一身的横练功夫闯出了名堂。

    飞黄腾达后,桑虎也不忘养他长大的迦南院,时常回寺庙中探望那些昔日的师兄弟,以及经常照顾他的叶迦南。

    两者的关系甚是亲密,可以说,桑虎便是叶迦南、乃至于整个西晋佛教在朝堂中的势力之一。

    在叶迦南离开西晋之前,就早早和桑虎有所交代——秦晋之战,佛教帮秦而弃晋。

    所以,原本只是想着假借战争,捞些权利、好处的桑虎临时改了主意。他一改往昔嚣张跋扈,对林哲宛的安排也毫无意见,一副国难当头、服从命令的乖宝宝模样。

    直到——

    陈老战神快马回报,落实秦军渡江的消息。

    效忠晋国和效忠秦国,这有什么区别呢?桑虎觉得,只要佛教不倒,他桑虎就不会倒台。

    这场小会的其他将领,几乎和桑虎一样,都是受过迦南院恩德,或者投靠、受惠于叶迦南的。

    之前便已敲定了计划,只是国战当前,不再确定一下,难免人心惶惶,举棋不定。

    “那便说定了!”

    再次确认一遍计划,其余人纷纷告辞,桑虎没有去送一下这些将领,那样太过扎眼。

    待这些人走后,桑虎总算松了口气,他从箭筒中拿出一支箭矢,又从桌上拿起一张纸条,卷曲卷曲,稳稳当当地绑在了箭矢的前端。

    做完这些,桑虎把箭矢放回箭筒,随着士卒上了城墙。

    莒东关两面夹山,自称屏障,自不会像城池那般,需要四门固守。真正要守的,仅是南北两门,以及一长段的城墙而已。

    早些时候,晋军就拆了关内的房子,用作滚木、落石。水缸、簸箕征用,用来装火油、金汁,以及土袋。

    粮食自关后运输,除非秦军走雪原,翻越冻土、高峰,直接进入晋国腹地,否则,短时间内,根本没有断粮的可能。

    显然,秦军深知走雪原的艰难,所以选择了强攻,这也在林哲宛预料之中。

    林哲宛深知这一战的艰难,战前准备很充分。但不知怎么地,她心里慌的厉害。下意识的,她总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