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血染望江(三)
秦皇宫。
身着黑色烫金龙袍的太子姬承业,在百官的簇拥下登上了那座象征着皇权的龙椅。
姬承业是十四皇子,是嫡子不假,但并非是嫡长子。
换做如魏、齐那般传承悠久,注重长幼嫡庶的国家,这种废长立幼的做法,显然是不被理解的。
但秦国不同。
一来,老秦皇在秦国朝堂、民间的威望都足够,属于中兴之君的老秦皇,只要不要做出什么悖逆先祖、罔顾百姓的事,大家便也由得他去了。
于是乎,这位出于李氏皇后,和老秦皇最像的,也是最得老秦皇赏识的十四皇子,便早早就入驻了东宫,成了太子。
如今秦皇驾崩,且有遗诏,使得姬承业的登基是那般的合乎理法。
老秦皇是个会养生的皇帝,在位三十余年,人近顺耳之年,这才遇刺身死。
老秦皇熬死了多少个体弱的皇子?可能,他也是数不过来的。
老秦皇只记得,他第一个女人,是皇子时期,母妃为他选的世家女——王氏。
王氏女做事认真、合乎礼数,性格温婉有着世家小姐所特有的性格,是天下读书人梦中所憧憬的佳人。
但,老秦皇的性格是较为洒脱的,他不喜欢这种王氏的规矩、祖宗礼法。这让当时还是皇子的老秦皇觉得十分乏味。
但碍于母妃的面子,老秦皇又不得不压下心里的不痛快。这期间,王氏女为他育有一子一女,双方关系才得以缓和。
再然后,老秦皇终于登上了皇位,开始着手肃清国内世家,而被册封贵妃的王氏女的娘家,就在此列。
老秦皇没有太多顾忌,快刀斩乱麻。
当王贵妃(王氏女)得知自己父亲一家被自己丈夫灭门后,受不了刺激的王贵还是疯了。
她整日痴痴傻傻地呼唤着父亲、母亲、兄长,以及自己那可爱侄儿的名字,身后,则是一群追逐贵妃的太监、丫鬟。
次年秋天,王家忌日,王贵妃似乎是短暂恢复了清明,她请见自己的一双儿女,内心愧疚的老秦皇允许了。
可让老秦皇没想到的是,当晚王贵妃便在寝宫内上吊自杀了。
临死前,在桌上给老秦皇留下了这样一行字——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死臣乃是臣妾母族,陛下雄心壮志,妾不敢忤逆陛下,父母生养之恩深重,妾不敢遗忘,忠孝难两全,臣妾有罪!
[妾愿先行一步,替夫君、替陛下,向我那‘不知悔改’的父母问罪,问问他们,妾身的夫君,因罪而诛杀他们,他们可有不服!
字句珠玑,发人深省,老秦皇没有迁怒这个到死都要克制情绪、谨遵君臣之序的世家女。]
“这个蠢女人!”
老秦皇恨恨地骂了句,不知不觉地,竟是红了眼眶。
老秦皇当初没有选择自己另一半的能力,身为世家女王贵妃又有吗?
嫁给一个不知道模样的皇子,从此伺候对方,为对方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王贵妃已经把自己认为的对的、好的都奉献给自己的丈夫了。
将心比心,老秦皇的心再冷,也被王贵妃的小手捂热乎了。
可同时,老秦皇的雄心、他的信念、那个天下一统的梦,在他心里,是如此的重要,如此不可撼动。
纵使不舍,老秦皇也只能对不起王贵妃了。
厚葬!
这边是老秦皇给王贵妃最后的安排,没有封后,王贵妃大概不会想和他死后还掺和在一起的,这一次,老秦皇尊重了王贵妃的意愿。
没有立王贵妃之子为太子。
继承了母亲的性格,这个大儿子性格温润,翩翩君子之风,不适合朝堂的勾心斗角。
闲散王爷、泼辣公主,这是王贵妃的两个子女的最好安排。
再往后,老秦皇殚精竭虑,将一身精力都用于朝政之上,想要以忙碌来冲淡自己的愧疚之情。
一个女人,一个样貌酷似王贵妃的女人,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这个女人,便是李继忠的妹妹,李曦月。
不同于王贵妃的阴郁、守礼,李曦月很是开朗跳脱,天真浪漫的李曦月很快吸引了老秦皇的注意。
老秦皇仿佛在这个女孩身上,看到了早已死去的王贵妃活在世上的另外一种可能。那一刻,老秦皇动容了。
三千宠爱在一身,李曦月不负众望,诞下龙子,顺利登上后位。
而其子——承业,更是聪明伶俐、勇敢坚毅,酷似乃父。
姬承业十二岁,便深受隆恩,入驻东宫,成了太子,坐实了大秦唯一的合法继承人的身份。
姬承业一步一步走过云龙石阶,新君坐东宫十余年,有自己的班底,也有老秦皇留下来的忠正大臣。
要将自己的登基仪式稍作修改,也就没人敢出来炸刺。
姬承业来到太和殿的废墟前,自剑圣刺王后,这里依旧没有修缮完毕,而姬承业就在这废墟前,在先皇驾崩的太和殿前,进行自己的登基仪式。
身为老臣子,王震公公恭迎新君后,便自自家干儿子手里托盘中取过先皇遗照,上前朗读。
“跪!”
以官为首,禁卫军甲士为尾,数万人齐齐跪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念到这里,王震公公一顿,突然卡住,仿佛先皇的遗照上写着的是什么不堪入目、难以启齿的内容。
大颗大颗的汗珠自王震额头上滑落,王公公‘曰’了半天,愣是没有下文,跪伏的百官心里一惊,心道——[莫不是有什么变数]。
他们哪里知道,王震手里的先帝遗诏,竟然会是一张空白圣旨,上面一个字也没有!
按道理来说,一般先帝遗诏都会经过润色,朗朗上口,之乎者也一番,让旁人听得似懂非懂,总之逼格要高。
大体上先是吹捧一下先皇的功绩,什么勤政爱民、开疆拓土、再不济得,讲讲仁厚什么的。
再之后,便是对新君的褒扬,诸如:德才兼备、允文允武、厚德载物之类的。其目的,便是为新君造势。
最后,便是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福、赞歌、期许。
可老秦皇倒好,临走还调戏一下满朝大臣,搞了个无字诏书。
[先帝爷唉! 奴才是知道您老怕麻烦,旨意往往简洁,可再简洁,这也不能一个字都没有哇! 这下子,可真是害死老奴了!]
“给我!”
就在这时,姬承业开口了,他并没有怪责王震,反而为其解围,尽显堪比、甚至于是超过其父的胸襟、气魄。
接过先皇遗诏,姬承业看向空无一字的诏书,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稍稍陷入沉思,稍许,像是想明白了什么似的,展颜一笑。
这一笑,看在百官眼里,便是成竹在胸、大局已定,百官心里的石头,不由地落了地。
姬承业把先皇遗诏调转,公示于百官面前,然后大声说道。
“这,便是先皇的遗诏”。
微微一顿,不待百官惊讶、窃窃私语,姬承业又说。
“内政勤勉、外战必克,肃清世家,开科举、设军户,使得弱秦日强,乃中兴圣主也。
储君已立、国家安定,身后事,先皇早就安排妥当,而今,已无遗憾,故一字不留,好生洒脱。
然,我姬承业,姬家子,理应继承先皇遗愿,一统天下、将大秦的黑龙旗,插遍中原每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