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换梦两世 > 第16章 血染望江(一)

第16章 血染望江(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望江。

    这条自雪山发源,流经晋、燕、山越、以及赤乌山脉,最后汇入南海的江河。养育了中原西部,半数百姓,造就今日两岸蓬勃生机的江河。

    此时,他的上游,位于西晋境内的河段,万千生灵,蛰伏着。

    江的东岸是秦军,黑马、黑袍、还有黑色旗子,乌泱泱一片,在草木枯黄,白雪未落的深秋,单单只是秦军中,骑兵调动时那震动江岸的马蹄声,几乎就让人有种窒息感。

    “射!”

    临时搭建的训练场上,一名身着白袍、气宇轩昂的少将军,率领一队精锐铁骑从靶场一侧冲出。

    随着其一声暴喝,数百人人的精锐小队齐齐弯弓搭箭,霹雳惊弦。

    白羽箭矢激射而出,‘噗呲噗呲’全都稳稳落到靶心之上,无一人脱靶。

    在骑兵作战当中,很少会有人在开战之初就下令让骑兵冲锋在前。那是愚蠢、不知兵,暴殄天物的做法。

    组成骑兵的,大致分为两个部分,马匹,以及骑士。

    先不说一匹健壮、能跑、有耐力、马力足,还要可以打仗的马有多么难得。单单是擅骑射、会马战,且能组成骑兵方阵进行冲锋的兵士,便不是好培养的。

    这种人,一般都是富庶人家、军中俊秀,所谓穷文富武,可不是说说而已 。

    所以,秦国虽为大国不假,以重步兵与铁骑文明也不假,望江国战三十万大军也不假。

    可要知道的是,这三十万大军当中,刑徒军、地方府兵、以及运输粮食的民夫要占大头。

    正真的精锐,能打恶战的强兵,其实也就边境六阵得十万而已。

    不算斥候兵、步兵、重甲兵、攻城队、炮兵(此时指的还是操控投石机的炮手)、以及弓弩手,说句实话,留给骑兵的编制也就不多了。

    大秦骑兵的多、强,对比的是魏、齐、燕等大国,说白了,全靠同行衬托。

    眼下,白袍少将军所带领这支骑兵小队,显然是从各军阵中抽出来的,精锐中的精锐。

    且看他们操马疾驰,飞箭连发,出必中靶,便可见一斑。

    当然,若百步穿杨,例无虚发,还只能叫做神射手的话,那么接下来这支骑兵的操练,将会告诉训练场上所有正在一板一眼扎空气的大头兵,什么叫做大秦铁骑。

    弓箭收入马腹前的袋子中,换上亮闪闪、寒森森的窄面长刀。

    “杀。”

    在领头少将军的畅意咆哮下,所有骑士不惜榨干马力,将马速提升到了极致。

    骑兵如一柄剑,一柄直直插入敌军心脏的利剑,越过用来模仿敌人盾牌兵的[拒马],朝着后面的敌军杀去。

    当然,现在这种时候,也不会弄一些晋国降兵来,放到训练场上给秦兵砍杀、泄愤。

    一支有信念且军纪严明的军队,用不着那么低端的发泄手段。

    所以,稻草人就承担了扮演晋兵的责任。

    狭长的军刀被高高举起,在冬日暖阳下熠熠生辉,然后,刀身在骑兵的奋力挥舞下猛地向下砍去。

    一颗颗‘晋兵’的脑袋应声而落,支撑脑袋的木杆被一刀两段,干净利索、切面光滑。

    骑兵去势不减,疾行穿过‘晋军’军阵,然后猛地勒马掉头,队伍重整一番,然后,又继续第二轮的冲锋。

    训练场的将台上,作为此次西征统帅的李继忠看着率骑兵队模拟冲锋的白袍少将军,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吾儿齐霄,有虎将之才!”

    这番话算不得夸耀,除了自己的亲卫,也没有人来听他李继忠捧臭脚。所以,这番话,李继忠是有感而发,由心而发。

    他李继忠的儿子,当得起虎将之称!

    在秦国,李继忠官至九卿,此行东征,更是被秦皇所重视,任护国都尉一职。军中权力下放,更是彰显了皇帝对他的信任。

    事实上,李继忠也对的起皇帝的信任。

    二十年前,秦国第一次西征。那一战,使得晋国丧失半数国土,就此走向衰败。

    而这一战的统帅,蒙天佑,更是一战闻名,成了秦国的战神。战后,更是受封异姓王爵,官至国尉,风头无量。

    在秦国,蒙家如日中天,秦民、秦将,更是以拜入蒙家为荣,[军中甚至有只听王令,不听圣旨。]、以及十分僭越的将梦天佑所属军阵唤作[蒙家军]的僭越叫法。

    功高盖主,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索幸蒙天佑是个聪明人,不等秦皇对其产生不满,便在盛年的时候交出了大部分的兵权,只保留了个被架空的国尉军职。

    而这之后,秦皇在慢慢收拢军权的过程中,开始启用一些非‘蒙系’的军官,这当中就包括当时还只名不见经传的小都尉——李继忠。

    秦皇上位,世家肃清,连皇后也从世家之外挑选,阴差阳错的,李家的小姐进了宫,成了秦皇的皇后。

    李继忠也就此,趁着自己这个皇后妹妹的势,一路扶摇直上,坐上了这军中的二把手,实际上的一把手——护国都尉。

    别看从都尉到护国都尉,前面只是加了两个字,这其中的差距大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这就好比,从地方小军官,和中央大佬的区别。

    李继忠有才干吗?

    自然是有的,不然秦皇也不会只是因为皇后而如此偏爱、提拔李继忠。

    李继忠起来了,顶了蒙天佑的位置,替秦国守卫疆土、主持战事。

    这二十年来,蒙家在军中的话语权渐轻,反观李家,为秦国打了不少胜仗。

    但这些所谓的胜仗,几乎都是剿匪、平叛一类的,没多大技术含量。纵使朝廷极力宣扬李继忠的功绩,但秦国的百姓似乎不太买账。

    对他们而言,以五万秦兵大破晋国二十万晋军的战神蒙天佑,才是秦国的擎天巨柱。

    军权、地位、财富,李继忠已经不缺了,唯一让他不爽的,只有名声。

    他不想在死后,留在秦国、留在秦国百姓心中,他李继忠的形象,只是一个靠着妹妹上位的守城之将。

    顶了天的,加上一个忠君之士而已!

    李继忠很希望打一场大仗,一场可以比拟蒙天佑,开疆拓土的大仗,来证明他李继忠的能力。

    他要一点一点的把他这个‘护国都尉’所含的水分挤掉,让李家,也如蒙家那般,深入民心。

    要让秦国百姓知道,秦国不光蒙天佑一个战神。

    于是,李继忠来了,来到了望江东岸,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大战场’。

    “吁!”

    演练结束,李齐霄勒绳下马,吩咐马夫好生喂养心爱宝马后,便脱离了军阵,上了将台。

    “父亲。”

    李齐霄单膝跪地,向李继忠行礼。

    “起来吧!”

    李继忠笑眯眯地看着自己的这个大儿子,满意的点了点头。

    “诺。”

    面对自家老子,李齐霄原本也只是做做样子罢了,以他们父子间的关系,虽是上级,李继忠又怎会为难自己的儿子呢?

    所以,李齐霄膝盖刚刚着地,就立马站了起来。

    旁边亲卫见状,连忙搬来椅子、茶水,伺候李齐霄坐下。

    天气虽冷,但年轻人一番策马奔驰,冲锋陷阵下来,不免出了汗,身上也是燥热的紧。

    于是乎,李齐霄坐下后,也不顾不雅,‘咕咚咕咚’地就把面前的茶水饮尽,这才舒坦的‘啊’了一声后,向父亲询问何时向西晋发动进攻。

    “父亲,皇上那边还没有消息吗?”

    李继忠不急不缓地抬起茶杯,轻抿一口,放下,眼睛扫着操练的士兵,漫不经心地回答着儿子的问话。

    “消息 有啊! 昨夜消息就到了!”

    说着,从怀里怀里把那封信使快马加鞭送达的书信放在了面前的小桌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