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委屈哭丧比孝心
面对这种状况,一家人都放弃了治疗,只有刘焕的爱人米金昌泪流满面,抽泣不止,非要给父亲继续住院治疗。刘焕也是看着难过,她非常理解爱人此时的心情,自己刚成家还没尽孝,老人就要走了,他不甘心,他想挽回父亲的生命,哪怕明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痛苦难过。
二婶和大嫂都跟他急了:“各家条件都不好,治也是浪费,你拧个嘛劲儿?”二婶找到刘焕甩了句:“你说说他吧!”就走了。刘焕一看,僵在这里了,只好去劝爱人。
其实公公昏迷不醒,刘焕也很难过,但是,天意不可违,面对现实谁也无力回天,爱人坐在医院门口泣不成声的哭。
刘焕走过来劝他:“谁也没办法的事 ,你就别较劲了,医生都说了,花钱也治不好,又不是不给治,放弃吧!拉回去维持几天算几天吧,你有孝心就留着孝顺你妈妈吧!二婶都不乐意了,走吧,结账去,收拾收拾出院。”米金昌无奈的去收拾东西了。
老人拉回家七天就走了,刘焕守了七天,二婶说:“大嫂每天要去做生意卖东西,不能耽误挣钱,你也不上班你就在家守护他吧!”
二嫂一见公公病危,转天就回娘家了,说是去筹钱安葬用,刘焕侍候老人倒是无所谓,只是反感他们说的话,大嫂不来还说便宜话,她说:“我一来公公就闭眼,这是公公烦我,所以我就不来了,而刘焕一来公公就瞪大眼睛,想要说话似的,这是跟刘焕有缘,就让刘焕侍候吧。”
刘焕也不争辩,其实公公已经不能动了,哪有什么反应?只是大嫂会说,二婶偏向罢了。人都不行了,还能侍候几天?何况侍候老人也是替爱人尽孝,有什么可计较的。
男人们白天上班,晚上守夜,白天只有刘焕和婆婆两个大人,还有一个孩子小可心在家守着老人,就这样默默地送走了老人。
很多时候你越是低调,麻烦就越是找到你。
就说刘焕吧,侍候了七天送走了老人,当家户族们开始张罗办丧事,人之常情亲戚朋友都来吊孝送份子钱,婆婆收了多少丧礼钱,谁也不知道,刘焕更不关心这个。
出殡的那天早上,因为爱人守了一夜的灵,回自己屋里休息一会儿,刘焕为了让他安静的休息,就去婆婆那屋陪着婆婆,正好二姨在跟婆婆说话,刘焕就坐下来听着。
没想到,二姨把婆婆收到的丧礼钱拿出来交给刘焕看并说:“一共收了三千块钱,等过了丧事,你给你婆婆存上去,一千存活期平常花,两千存定期别动了。”刘焕也没多想就答应了。
刚说完,大嫂来了,刘焕没当回事,可二姨却随手把钱藏进身后的被子里,也没跟大嫂说说,这下麻烦大了,大嫂误会了,找到二婶告状,说刘焕和婆婆合伙隐瞒丧礼钱了,论长幼轮不到刘焕参与,刘焕这是越位了。
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婆婆和二姨说出来了,刘焕能不答应吗?何况不过是跑个腿的事,又不是给刘焕,这也值得兴师动众吗?
事情没那么简单,二婶找到刘焕的爱人米金昌一顿闲话和训斥:“水大不能漫桥,你上边还有我和你大嫂二嫂,哪就轮到你们说了算了?”
米金昌长期以来,都是在她们的统治下言听计从,于是不分青红皂白就责备刘焕多管闲事,刘焕无故被爱人训斥,感觉很委屈很丢脸,本来就没错凭什么挨说?这些天来伺候病危的公公,辛苦不说,本来就很压抑,他们你一言他一语真正惹恼了刘焕,一气之下就和米金昌大吵起来。
刘焕委屈地说:“我是帮婆婆去跑腿存钱,我是受累的人,又不是把钱给我,你们至于这么兴师动众吗?她们说出来了,难道我说不管?别说是自己的婆婆,就是邻居说出来我都管!”
夫妻俩的吵闹声,惊动了亲戚朋友和老邻旧居,二婶也听见了,过来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你们还没完了,也不看看这是嘛日子?水大不能漫桥,做嘛事想好了在做!”
刘焕一听更生气了,这分明就是说她不该管婆婆的事,应该让大嫂来管,刘焕更是生气,给别人帮助是善良之举,刘焕根本没想别的,更何况是自己的婆婆,尽孝心人人有责,这有什么错?
至于婆婆为什么不跟大嫂说说,收了多少钱那是婆婆的事,也是婆婆的自由,跟别人有什么关系,刘焕又没要婆婆的钱,是婆婆和二姨提出让刘焕帮忙的,也不是刘焕主动要求的。
刘焕越想越气,明明自己是去受累的,反遭到这么多人的指责,还落个不懂事,她越想越冤枉,越觉得委屈,抱着小可心坐在公公的灵前大哭起来,小可心一看妈妈哭了,也跟着大哭起来。刘焕也不管那么多了,撒泼地哭诉起来。
她哭诉:“爸爸呀!你怎么能扔下这个烂摊子就走了,这家里唯一的明白人啊!你告诉我,以后谁来管糊涂的婆婆?谁来管单身的弟弟?你让我怎么办?我管他们,人家说我越权,都来指责我,我若是不管,邻居们又会笑话我不孝顺不懂事,我该怎么办啊?你撒手人寰再也不管了,让我怎么办?你说话啊!”
刘焕声嘶力竭,哽咽抽泣,上气不接下气,撒泼的哭诉着,谁也劝不了,她委屈、她愤怒、她无奈、她真的不知道,以后该怎样做?她几乎失去了方向,大家无法去劝,因为谁也解决不了现实的问题。
也许大嫂希望婆婆依赖她,可是婆婆就是不信任她,却十分相信刘焕,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刘焕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这让刘焕进退两难,婆婆是个实在人,认准的事谁能更改好人难当,刘焕就是为难就是委屈,爱人又不会息事宁人,他若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刘焕也不会被他们群起而攻之了。
这时一个表嫂实在看不下去了,本来她平常就经常过来照顾婆婆公公,想必也了解这个家庭吧,她赶紧过来劝刘焕:“别哭了,听嫂子说句话,你帮婆婆办事永远没错,疼老人不分大小,谁有孝心谁就疼,你也别纠结了,大家都看着呢,以后谁对婆婆好,自有大家评说,不是用嘴说的,要看你们的行动,你别哭了,你再没完没了的哭闹,就让人家笑话了,听我的,走!进屋去!”
表嫂说着话拉着刘焕进了屋,说了些安慰的话,真诚的对刘焕说:“你呀!太单纯了,只会善良,从现在开始,把小可心交给你婆婆带,你听我的跟着我走,我让你干嘛就干嘛,别再让她们挑出错来。”
佛祖保佑!阿弥陀佛!善良总有报答,刘焕遇到了生命中的知音和贵人,她们像一盏明灯指引方向让刘焕不再迷茫。人这一生,不管有多少小人当道,只要能遇上几个真正理解你帮助你的人,就是你一辈子的幸福,最值得你一辈子都记着!
整个丧事的过程中,表嫂始终搀扶着刘焕不离左右,刘焕因为离娘家远,没通知娘家人,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幸好有表嫂在一旁帮衬,才顺利地送走了老人。
刘焕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表嫂就按照人文风俗教她学大嫂二嫂的样子去抢福,寓意让逝去的老人留下福慧恩泽。其实刘焕更相信善恶有报,相信孝顺父母的人自然就有福报,而不是抢来的,不过,入乡随俗自然也是应该认真对待的。
吵吵嚷嚷哭哭闹闹,终于让逝者入土为安了,可是接下来婆婆怎么办?倒霉的是婆婆,现在没人管了,这不是成心搅和吗?婆婆的钱没人给存了,刘焕赌气不去,大嫂二婶争了半天也不去,不知是婆婆不相信她们,还是她们根本就不爱管婆婆的事?拖来拖去还是刘焕的爱人米金昌,亲自去给他母亲存的,然后把存折交给他母亲自己放着。
说来说去婆婆还是最相信刘焕夫妻,这是人心换人心换来的,无可厚非,即使同样尽孝心,也会有不一样的反响,你是不是真心?还是在敷衍或者利用,聪明也好,傻瓜也好,都能看得出来!
就说这天早晨吧,刘焕在家门口买鸡蛋,邻居四婶问:“给你婆婆买鸡蛋啊?”刘焕随口答应:“嗯!”她买了十元钱的,给婆婆也买了十元钱的。东西不多却是实实在在真心真意的。
大嫂二嫂知道了,不甘示弱,也来尽孝心,这当然是件好事,妯娌们争着孝顺婆婆应该是婆婆的福分。
那天正好是个周末,刘焕和爱人上午十点多才吃完早饭,打算中午不吃了,等会儿一起去自己妈妈那里吃晚饭。因为刚吃完饭还不到中午,刘焕把孩子交给爱人看着,自己就到婆婆这边玩,正赶上婆婆包饺子,就洗手帮忙赶饺子皮,饺子包的很多,很长时间才包完。
大嫂的女儿来吃饭了,看见刘焕在这里,赶忙说:“三婶,没有你的,这是我们家买的肉,我二婶拿来的面,让奶奶包的。”刘焕恍然大悟,怪不得包了这么多,原来七八口人的啊?不屑一顾的一笑说道:“我刚吃完饭,你放心我不吃。
虽然侄女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但刘焕还是把她当孩子对待,无论她说什么都不跟她计较。
这边婆婆一锅一锅的煮饺子,别看干活时只有婆婆自己,可这吃饭的人就多了,饺子一抢而光,婆婆小声跟刘焕嘟囔着:“哼!我才吃了五个饺子,累的我腰疼,还不如给我买鸡蛋。”刘焕赶紧推婆婆一下示意她:“别说!”这要是让他们听见了,又要说刘焕从中捣乱,却不知婆婆也是有思想的人,不过是心里有话,说不出而已。
美其名曰给婆婆拿肉拿面包饺子,受累的是婆婆,吃饭的是大家,七八口人的饺子,若没有刘焕帮忙,婆婆自己又擀皮又得包饺子,更要累的腰疼了,难怪婆婆会抱怨,哪如刘焕买的鸡蛋,自己得吃很长时间呢,谁还不会算这个账。
等大家都散去后,刘焕就开导婆婆:“你别不高兴,大嫂二嫂也是为了哄你开心,吃多吃少别计较,一家人在一起图个热闹就行了,累了就歇着,不是还有我在帮忙吗?”婆婆心眼实听了刘焕的话很快就露出了笑脸。
自从公公走后,刘焕经常陪着婆婆聊天,虽然自己妈妈也在这里,但还是离婆婆更近,有事没事的说说话都很开心,婆婆和刘焕相处时无话不谈,简直就是把刘焕当成了亲闺女。
转眼之间春节就到了,为了缓和解婆婆第一年丧偶的孤单心情,刘焕主动找大嫂二嫂建议,跟婆婆一起吃年夜饭,这件事一拍即合,大家各自拿了一些年货来放在婆婆这里一起做年夜饭,妯娌几个都争着拿东西,年夜饭很丰盛,气氛也是一团和气。
大家看似已经不计前嫌,高高兴兴,忙着炒菜摆桌,虽然说吃饭的时候,都有点争先恐后,倒是更显得红火热闹,还是蛮不错的。
不过有一点让老婆婆很反感,大嫂二嫂吃完饭一抹嘴就走了,说去打麻将占位子去,孩子们放下筷子就忙着回自己家看春节晚会,转眼间一屋子人全都走光了,只剩下一大桌子的残羹剩饭摆在那里没人管,刘焕看见婆婆撅着嘴低头收拾不言不语,提醒爱人看着小可心,然后主动帮着婆婆收拾起来。
婆婆抱怨的说:“明年让他们各人过各人的,吃完就走,啥也不干,我炒菜还得我收拾,累死我了。”刘焕没有说话,她不想再节外生枝,默默地帮着收拾,似乎默认了婆婆的观点。无论怎样春节是消消停停的过去了。
可是,刘焕父母那里又不消停了,房东非说少给了一个月的房租,刘焕和父亲都证明给了,可房东就是不承认,父亲也倔强起来,宁可搬家也不承认。
大正月的刘焕也没处找房去又拧不过父亲,只好回来跟婆婆商量:自己和婆婆住一明两暗,婆婆住东屋刘焕住西屋,自己结婚的那两间小厢房,让给父母住,婆婆爽快的答应了。
然而就在搬家的当天,矛盾如期而至。那天,刘焕让弟弟推着婆婆的三轮车帮父亲拉东西,大哥家的女儿截住他们要车子,说她爸爸用车打芦苇去,刘焕看见了,赶紧解释:“人家让我们今天必须搬完,你们打芦苇改天再去吧!”小丫头不听,刘焕急了推着车就走了,小丫头没要到车子,哭着回家告状去了,大哥从来不会压事,直接过来找麻烦,冲着刘焕的父亲大嚷大叫:“别往我房子跟前放东西!”他不允许刘焕父亲把东西放在他家后房檐下边,而且用脚把东西踢的到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