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一生两世 > 第28章 情到深处是婚姻

第28章 情到深处是婚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刘焕和米金昌买了礼物回来以后,就开始张罗吃饭。二婶第一个拿起筷子挟鱼,嘴里念叨着:“我掐你个头,”刘焕听着别扭,顺嘴就说:“二婶爱吃鱼就多吃点,我不吃鱼。”

    刘妈妈本来就不爱吃荤腥 也跟着说:“我也不爱吃鱼,都是刺,你多吃点吧!”刘焕顺势把鱼端到二婶跟前,二婶自找没趣也不再说闲话了。

    刘焕离开饭桌去叫婆婆,在这帮自认聪明的人面前,婆婆是没资格上桌的,刘焕对婆婆说:“忙了半天的饭菜了,赶紧坐下来,尝尝自己亲手做的菜”婆婆不好意思的说:“你们先吃吧,等会儿我随便吃点就行。”说完后径直走向小车子去看孩子。

    一看就知道婆婆没见过多大世面,平时不经常上桌,刘焕因为没有结婚,没有太多称呼,就直接伸手去拉婆婆过来吃饭,“孩子还睡着等会儿再说,先让四弟看着,你先吃饭”感觉更亲密无间了,更像是母女俩。

    刘妈妈比米金昌的妈妈要大十几岁,看着她们婆媳两人亲密无间的样子,又高兴又放心,笑着说:“媳妇知道心疼婆婆就好,你就快来一起吃吧,以后你们婆媳之间互相疼爱,我就放心了。”老人满脸真诚的微笑。

    可二婶却拉长了个冷脸,阴云密布的,大喜的日子有何烦心不知是讨厌刘焕,还是不看好这桩婚姻,真是让人琢磨不透。其实,不过是个当家子婶子,或者说是个外人,何必兴风作浪,做主的还应该是米金昌本人自己!你说不是吗?呵呵!

    生活就是有这许多的小插曲,否则就会寡淡无味,就说刘焕和米金昌确立了关系以后,都开始各自去上各自的班了,刘焕每天下班很晚,男友就去接她,关系越来越好。

    准婆婆虽然不爱说话,但厨艺不错,经常做出点花样糕点来,然后抱着小女孩,站在路口迎接刘焕下班,接刘焕回家来吃新鲜的。不管好吃不好吃,也不管刘焕爱吃不爱吃,这份心意,让刘焕感动至极,正是这份真诚和热情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亲如母女,一直到老人离去,都是刘焕亲自料理。当然那是后话。

    现在说说刘焕的工作吧,刘焕进到一家办公用品商场上班,这是一位天津市里的女老板开的小商场,十几个人,工资不高但是挺开心。

    这家商场因为经营的都是办公用品,直接与企业公司挂钩,起了个名字叫:“吉祥公司”,当初刘焕找工作时,还以为是个工厂,面试时才知道是商场,来都来了,也就勉强答应了

    一起工作的同事有七八个女的有四五个男的,大家各自负责自己的柜台,工作气氛很和谐,中午吃饭时,每个柜台抽出一个人,连吃饭带休息,半小时到一小时,人们有说有笑非常有趣。

    有一次,刘焕跟徐姐、小李等人一起吃饭,徐姐讲了一件趣事,她说:“每天下班我们回家的路上,都经过一户人家的后窗户,平时也没在意,前几天下晚班八九点钟,我们几个同事还是像往常一样,有说有笑的一起走。

    我们走到那户人家的后窗户时,一个男人赤身裸体的站在窗户上,冲着我们做鬼脸,幸亏是隔着玻璃和护栏,大家不会有危险才不太害怕,我都结婚的人了,不怕他,就骂了他几句,神经病、臭流氓,然后,我们赶紧登快车子离开了。”

    自那以后,吓的这几个人走到那户人家的后窗户都不敢出声,又没有别的路可走,只能或早或晚的不定点的搭伴同行。

    大家虽然受了惊吓,但是心情很快就平复了,不过是个好色的无赖神经病,或许大脑真的有问题也说不定,后来就没人在意了。

    这件事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笑料,刘焕偶尔拿来跟男友米金昌说说,不料男友却真入了心。

    从那以后,每天晚上都来接刘焕,刘焕看他挺累的,劝他不用来接就行,可是他却说,徐姐他们一帮人还有流氓起哄,你一个人哪行?前几天没接你都后怕了,以后我要天天接你,刘焕不勉强也不反对,毕竟他也上班,下班后再来接人也够累的,所以来不来刘焕都不怪他。

    就这样,在吉祥公司干了半年多,她们的关系日渐亲密,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刘焕按照老家的风俗,结婚都要有砖房的,他们家的破土房都快倒了,依着刘焕,双方凑钱把土房翻盖成砖房,多有面子。

    可是,她们家所有的人都不同意,因为没钱盖不起,又怕借不到钱,再没别的说法,老公爹倔劲儿上来直接跟刘焕杠上了,没好气的说:“要盖就等我死了再盖!”

    刘焕只是想住的体面点,没成想受到阻碍,既然大家都反对,刘焕也没必要再坚持,又不是成心为难他们,不过是提个建议而已又何必跟他们较真!

    米金昌再三解释城乡不同,说不定以后会拆迁,那就是寸土寸金了,刘焕静下心来想想,拆了旧房盖新房,还是一处房而且劳财伤民,还不如另找地方盖新房,就成了新旧两处房,岂不是更好!何必跟他们怄这个气。

    刘焕想把土房翻盖成砖房的想法,纯属虚荣心作祟,她只不过想把光环带到两家人的头上,既然都不愿意,不如就顺其自然!刘焕这样想着就不再提起此事。

    尽管意见有分歧,但是并没有影响她和男友的感情,反而促使他们如胶似漆的粘在一起。

    刘焕原本是个守旧型的矜持派,可是,好女怕男缠,这对热恋中的少男少女,正如干柴烈火,免不了就有了肌肤之亲,进而偷吃禁果,确立了婚姻关系,既然到了这个热度,就干脆结婚吧!

    刘焕为了准备婚礼置办嫁妆,辞了职,顺便养养身体捂捂白,好让婚礼那天,她的出场艳压群芳。

    刘焕虽然算不上心灵手巧,但刘妈妈年纪大了,眼神不好,手工活已不如年轻时了,所以,陪嫁的褥子被子,都是刘焕自己缝制,一针一线缝进自己的经历,一针一线缝出自己的人生。

    两个人一起商量着去买家居用品,刘焕也不为难他,实在没钱了,就自己掏钱买了,从不跟他计较,一颗心实实在在的交给了他。即使这样结婚的钱还是不够,求求借借终究难免。

    还好,婚礼如期举行,场面很热闹,形式却很简单,两辆夏利就把刘焕接了来,但当时刘焕很开心,因为她自己选择了这条路,她要高高兴兴的走出精彩来。

    亲朋好友都来捧场,大门口张灯结彩,欢乐的空气弥漫了整个小巷。婚礼虽然简单,几个朋友却把气氛烘托的非常热闹,典礼时逗得大家笑声不断,亲戚们也随了不少份子钱,他们都是大龄青年了,亲戚朋友格外高兴都送上真诚的祝福!

    两个新人给客人们递烟倒酒,忙忙活活一整天,累并快乐着,等到晚上客人们都走了,他们就开始清理账目,数一数份子钱,刘焕从份子钱里拿出一千元钱,叫着新郎官去给大嫂还钱。

    说起这个钱来,刘焕还是心有余悸,办婚礼的几天前,新郎把刘焕叫到他家院子里,说是他二婶找她有事,刘焕就来了,他二婶说,结婚的钱不够,让刘焕亲自去大嫂家借一千块钱。

    刘焕真的很生气,心想:“办婚礼的钱不够,你们借给他不就行了,干嘛非得让我亲自去借?难道是怕我赖账不还吗?真是狗眼看人低!或者是成心让俩个年轻人出丑?欺负这个人穷志短的新郎官?

    这要是在老家,刘焕当场就摔门离开和他们散伙了,管你登没登记,管你还结不结婚,谁受这个委屈?人家没结婚时男方都是想方设法的隐瞒自己的穷困和无能,哪有这样亮相为难新娘的?哪有让新娘自己借钱办婚礼的?他二婶和大嫂分明就是搅和!

    米金昌多年来听二婶的,都成习惯了,这个时候也不动动脑子,也不知道给刘焕留面子。他们认为这样刁难刘焕,就长了自己的威风,诸不知矛盾已经埋下了祸根,这不单是小气的事了,即使你借出了钱,也无法让人感恩。

    刘焕很想不去,但转念一想,此事闹僵了为难的只有新郎官米金昌,这叫人穷志短,一时之间无处借钱也是常有的事。

    大嫂大哥是亲兄弟都怕兄弟还不起,别人也一样会有这样的想法,刘焕心中暗自体谅男友,只是他二婶和他大嫂如此暴露他的软弱,让刘焕心中不爽,她从没怀疑过自己的眼光,也不愿意别人低估自己的眼光。

    这分明告诉刘焕米金昌很无能,只有自己出马才能解决,刘焕虽然立志结婚后当家做主,却也不愿意承认自己选的爱人无能,毕竟每个人都有尊严!有时刘焕都怀疑,男朋友是不是她们家领养的,为什么她们总爱出他的丑,想让他打光棍儿吗?

    如果不是刘焕为了孝顺父母让父母放心,不想再继续漂泊了,才死心塌地的决定嫁给他,就因为她们的这种种言行,刘焕早就离开八次了,怎么还会受她们这份羞辱,趟他们家这个浑水。

    现在婚礼在即,刘焕也算是大人有大量,不想和他们计较,她们还真是低估了刘焕的雅量,这宰相肚里能撑船!刘焕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的刁难只能让刘焕越来越有独立奋斗的决心,只会离他们越来越远。

    刘焕坦然答应去大嫂屋里借钱,她笑着对大嫂说:“大嫂,二婶让我过来拿钱,其实你直接借给你兄弟,我也不会不承认的,解人为难之事,我怎能不懂感恩呢?不用担心,我不是个不讲道理的人,该还的肯定会还,是你弟弟借的我也不会赖账。”

    大嫂被刘焕说中要害,显然有点不好意思,慌忙解释说;“我就是想跟你说清楚我拿两千,一千是借给你,一千是结婚红包,刘焕说:“谢谢大嫂,收上礼金来就给你送过来”。这不,刘焕就兑现承诺了。

    新婚燕尔就不必多说了,自然是亲亲我我,你侬我侬了,但日子还是得一天一天的过,她们的婚礼是中秋节前几天举行的,按照本地的风俗习惯,男方选的日子,而刘焕的娘家在农村,正是农忙的季节,收粮食一天都不能耽误,所以有父母在这里,兄弟姐妹全都没来,两家离的太远就是不方便,刘焕也不能计较了。

    结婚后,就和婆婆公公住在一个院子里,因为刘焕婚礼前辞了职,一直没找工作,这对大龄夫妻,马上就是而立之年了,合计着先要个自己的孩子再说,一边看着婆婆跟前的小女孩,一边胎教自己的孩子,也是两全其美的事,所以就没去找工作。

    刘焕是个很容易知足的人,米金昌每天去上班,她就婆家娘家来回跑,日子过得开心自在,没事就帮婆婆看着小女孩,想想也该给孩子起个名字了。她想了想,不用十月怀胎,就有个女儿挺好的,不如就叫“可心”吧!刘焕一说,大家都同意,小女孩就有了名字。“可”是同意满意的意思,“心”顺心顺意的意思。哈哈哈!以后自己再生个儿子,一儿一女,太完美了!

    刘焕越想越高兴,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得很快,公公身体不好,每天坐在外间屋的小床上看着刘焕做饭,有时看见刘焕蒸馒头,还非得让刘焕把揣好碱的面拿来让他闻一闻,生怕刘焕做不好,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把把关。

    而刘焕对公婆都是一半像对孩子一半像对自己父母,所以都是顺着他们的意思来,不烦不恼,看着老人那孩子般认真的样子,也很好笑,成心满足老人的长者心态。

    新婚蜜月一过,老人就要求分家,让刘焕她们自己单独生活,刘焕一想,既然都单过去了,就建议结婚的兄弟几个,每月给体弱多病的公婆五十元月钱,这样老人也宽裕点,善良的老人疼惜儿子们生活穷困,每月只要儿子们三十元月份钱就行。

    刘焕刚结婚虽然还没自己当家,还不知道柴米贵的窘迫,但也不能反驳老人的好意,就顺从公婆的意思,每月给公婆三十元钱生活费,从不间断。

    可是,其他妯娌们给了一个月,就抱怨收入不多,不够生活用的,就不给了。刘焕装聋作哑不去理睬。在家孝父母,不必远烧香!这是母亲从小教育她的。

    就这样,日子也过得飞快,转眼之间天就冷了,一些体弱多病的老人就更难熬了,刘焕的公公本来身体就不好,这一冷就让人担忧了。

    人世间的事总是怕啥有啥。这一天,刘焕收拾完屋子,听见外面有卖大白菜的,就抱着小可心出去看看,正犹豫买不买,回来问婆婆,走到婆婆门口,就听见婆婆叫公公:“你起吧!怎么了?怎么不说话?”

    刘焕奇怪的问:“怎么了?”婆婆说:“刚坐起来忽然又躺下了,怎么叫也叫不醒了。”刘焕赶紧进屋叫了两声:“爸!爸!”没有回应,轻轻推了推也没动,刘焕吓了一身冷汗,“坏了!不好!爸爸昏迷了,我去给米金昌的工作单位打电话,叫米金昌回来,你们赶紧去叫二婶大嫂二嫂她们过来。”

    刘焕慌忙找了一家小卖铺,用公用电话给爱人的公司办公室打了电话,让爱人米金昌赶紧请假回来。那时候,很少有人有私人电话,工人们一般都是给家人留办公室或门卫的电话,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刘焕能及时联系上自己的爱人,也是提前留了爱人的电话的。

    然后又打了120急救车,这时,大家也都急急火火的赶到现场,七手八脚地把公公抬上救护车,送医院紧急抢救,一直到了下午,医生才找家属谈话。

    情况并不乐观,老人得了脑栓,直接赌了脑干,昏迷不醒,医生说不太好治,即使开刀手术,不但要花一大笔钱不说,怕也是个植物人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