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出谋划策
将军府众人都动了起来,何勇父子三人负责写请帖,蒋氏云氏负责调度全府上下,何娉婷发现无她用武之地,灰溜溜带着流光步行上街,准备去安家酒楼听听这次事情的具体经过。
心里却是想到,应是太子未留下任何痕迹,反被宁王利用陷害父亲。宁王世子仗势欺人,宁王栽赃陷害,这不是在太子的底线上来回横跳?怕是早已被太子记下几笔,只待日后算账。
大街上沸沸扬扬,众人跟过年一样,甚至有酒家喊出招呼‘为庆贺,今日酒楼白饶一瓶清酒’,吸引无数百姓前去凑热闹。倾耳一听,酒家原是北方人,遇敌国入侵,险些家破人亡,被大将军所救,方才安全来到京城。
瞬间无数人夸赞大将军高义,酒家知恩图报,人山人海,热热闹闹。
一脸自豪地来到安家酒楼,门口小二立刻迎了上来:“县主请上楼。”
何娉婷略感好笑,怎的每次来安家酒楼都能遇到太子,莫非有人暗中窥探她的行踪不成?
流光一本正经地将她送到顶层,被楼梯口的两名侍卫拦下后,回到下一层品茶听书。
推开门,本以为只有太子,不料又见到宣宁帝和九皇子,何娉婷扶额,行礼后略有些奇怪地问:“陛下,您今日不用批折子?还有太子殿下,报纸可完成制作?”
宣宁帝咳嗽一声,有些心虚,加大声音道:“你竟敢以下犯上,窥探帝踪。”
自早朝后,勤政殿外的文臣都跪了几排,实在是不堪其扰,加之无甚要是事,他方才出宫散散心。
何娉婷立刻告罪:“臣女不敢。”
福海熟练地将九皇子递到她手上后,回到宣宁帝身后站好。
“怎的陛下出门不带个嬷嬷,万一九皇子不适应该如何是好?”就带着福海出宫,在她的记忆里,福海并不会武功,出了什么意外都无法救人。多带个嬷嬷,平日也能照顾九皇子,发生意外,也可抱着九皇子逃跑。
宣宁帝吹胡子瞪眼:“你在教朕做事?”
何娉婷平静地给九皇子擦擦口水,头也不抬地回道:“臣女不敢。”
险些被她敷衍的态度气到,宣宁帝瞥了眼在看好戏的太子:“报纸初稿可完成?日日在此听书,怎的不知去勤政殿帮朕解决问题?”
太子面不改色,慢吞吞从袖口拿出一张折叠的纸:“早已完成,本想着今日早朝后送予父皇查看,然有人闹事,便先来酒楼等县主商议。”
闹事?何娉婷有些好奇,难道还发生了其他事情?
宣宁帝拿过纸张,细细查看。整张页面足有四本书籍大小,触感舒适,上边密密麻麻写着字,正面写着几个大字:“未经朝廷允许,不予发行,否则按罪论处。”当前只分了四个板块,家长里短、朝堂要事、边关征战以及名士风闻。
家长里短多是一些八卦消息,如上写着宁王世子退婚一事。
朝堂要事的代表则是大将军被诬陷,因祸得福。
边关征战则说明边关情况,敌军暴行。
名士风闻偏向文雅,上书诗词章句,散文游记等。
然报纸刊行还是面向书生,普通百姓不识字,如何能读报?想要了解报纸上的内容,只能或是找识字的亲朋好友,或是去各个酒楼听读报。
宣宁帝也看到报纸还有诸多不足,若能让翰林院加入其中,写些连普通百姓都通俗易懂的文章,方才是好事。
若是叫普通百姓也读书识字
不过,宣宁帝瞥了眼太子,他能想通已是难得,然太子以及朝廷上的文臣定是不乐意。仅仅加封一个战绩卓然的武将,文臣言官便纷纷跪地哭求他收回成命,想要叫百姓识字,怕是难于登天。
“文笔还有些缺陷,即是面向百姓,还须更加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宣宁帝沉吟片刻:“朕安排几位老翰林和空闲的年轻翰林辅助,尽快优化推广实施。”
“是。”
裴九镜卷起报纸,平静地看向埋头逗孩子,看上去无甚好奇心的何娉婷。
她似是不太习惯,浑身都有些僵硬,死死抱住九皇子不让他乱动,佩佩被抱得不舒服,但还是紧紧贴着她。太子走过去拎起九皇子,熟练地安抚好后,轻轻抱了起来。
要是何娉婷知道太子的想法,定是气极:她一个未出阁的小姐,怎会抱孩子?更不用说皇子了,要是摔着,可是大事。
宣宁帝乐呵呵地看着眼前兄友弟恭的场景,忽然想起宁王。当初父皇偏爱宁王的母妃,自己耗费心机,吃尽苦头才登上皇位,太子可不能走上同一条路。
眼瞅着要过了时辰,侍卫敲门轻声招呼:“是时候回宫了。”
宣宁帝叹气,本欲叫上太子同行,想起勤政殿前跪着的那一群大臣,又歇了心思。吩咐福海抱上九皇子,叮嘱太子暂避风头后,宣宁帝满目沧桑地回了宫。
二人恭恭敬敬目送宣宁帝离去后,面面相觑。
何娉婷率先开口:“谢殿下为我父亲仗义执言。”
把玩着酒杯,裴九镜目光毫无波澜:“此事本是孤下的手,怎可让大将军蒙冤。”
他不过让宁王府家丁提点了几句,还是宁王懂事,宁愿自断后路也要给将军府锦上添花,真是跟皇祖父一样,只有些小机灵,却毫无魄力与担当。
“孤倒是有一事想请教县主,还请县主拿个主意。”
略感奇怪,何事太子都解决不了,还要让她来拿主意?
“殿下但说无妨。”
“大将军被封镇国公一事,惹恼了无数文臣,现下他们正跪在勤政殿外,求父皇收回成命,不知县主可有法子解决此事?”
难怪宣宁帝今日还来安家酒楼,原是被逼急了。
何娉婷沉思片刻后,微微一笑:“恰好报纸中边关征战一栏无甚稿件,北方武将众多,写文章略有些吃力,不如请几位领头的言官亲自前往边关。亲身体验过,写出的文章才更具真情实感。”
裴九镜深深看了她一眼,没有说话。
继续补充道:“若是有人不愿,那便只能让他为边关军需与国库做些贡献,再去岭南经历一番,也好写些散文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