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六十年代之我有空间我怕啥 > 第十三章 修建新房子

第十三章 修建新房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割完了小麦又是大麦。

    一连忙碌了十多天,终于把地里已经成熟的粮食收割,晾晒,装袋,运输到公社的收购站。

    总算是圆满的完成了今年夏季的公粮缴纳份额。

    而整个生产队里老老少少每个人几乎都瘦掉好几斤肉,晒脱两层皮。

    不过接下来就可以好好休息几天。

    毕竟时不可待。

    跟着又要开始准备开始夏种,也就是常说的双抢。

    先收麦子后种玉米大豆。

    卢舞怡觉得自己都快要不是自己了!

    除手掌心被磨破两层皮又起了一层老皮可能会形成茧子之外,皮肤也晒黑许多。

    整个瘦了近十斤,原主本就是个小豆丁,现在看上去更瘦更小!

    估计还不到八十斤!

    想起上辈子为拼命减肥而放弃的那些美食,鸡腿,汉堡,红烧肉,糖醋排骨……

    罪过啊罪过!

    卢舞怡是自然卷头发,结果让林妙妙帮忙修剪的时候。

    直接变成了狗啃式的假小子发型。

    因为林妙妙实在太笨,不是这里剪多了,就是那里剪错了,东修修,西修修,最后变成现在的模样。

    为此卢舞怡万般后悔,时不时在婶子大娘们惊诧的目光下长吁短叹一声,跟着长使衣衫泪满襟!

    吓得林妙妙心虚的赶紧把剪头发的报酬,十颗大白兔还回去了九颗回去。

    另外一颗呢?

    当然是吃了呀!

    不过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村长叔给村里的泥瓦匠把式们都打过招呼,最好尽快把房子给建出来!

    这天一大早就领着人过去,到知青大院里实地查看地基。

    卢舞怡也早就跟王丽云林妙她们二人私底下悄悄就说好了,统一口径。

    房子直接盖成联排,这样有两面的墙可以节省一部分钱。

    卢舞怡的意思是她住中间。

    节省下来两堵墙的钱,拿出来在前面再加出个长的门廊。

    到时在门廊上砌个灶台做饭,免得炉灶建在屋里后肯定会弄得很埋汰!

    左右两边屋子的隔墙都要做成火夹墙,里面走烟囱的话,冬天时也能暖和点儿!

    当然她们两个也可以自由选择。

    反正住中间的人要多出十块钱,作为加盖门廊的费用。

    最后财大气粗的林妙妙同学,成功竞标到中间那间房。

    只因为听说中间那屋两边都是青砖砌的夹墙,自然没土坯那么占地。

    就可以比两边的房间要大上那么一丢丢!

    于是乎,卢舞怡选择在自己住的左侧房间旁边。加钱接出去个不大点的耳房小偏间。

    要不是条件不允许,她都想要直接改建成厕所沐浴间了!

    王丽云住右侧,见状也同样不吝啬钱的跟着在右边,也接个耳房小偏间。

    偏间因为不是提前预计的,所以剩下的可利用位置其实并不多。

    基本都还不到一米宽,狭长狭长的,里面顶多也就只能放点儿乱七八糟的杂物。

    不拘是用来堆放杂物 还是放坛坛罐罐都可以。

    冬天的时候,拿来放储存过冬的物品再合适不过!

    气得林妙妙直呼自己又上了卢舞怡的当!

    卢舞怡直接翻她个大白眼,自己没脑子还总怪别人!

    她可是事先再三问过好几遍,林妙妙自己想不到,还非要一直坚持选择住中间。

    金亚林在旁边看得直摇头,得亏是答应让她们一家给开一个门,单过。

    这要是真住在一起。

    可能还不等房子给盖起来,估计都得要先打几架了!

    地基当初平整出来以后,大概长度有十二点五米,前后宽度加起来有个六米多不到七米。

    形成一个长方形的平台,三间连排房就搭建在这个平台之上。

    花了两天时间夯土挖地基,填石头进去。

    陆陆续续材料进场。

    接下来的几天,半尺宽的土坯砌墙到四米左右,又给上了红松木的房梁,还钉上椽子檩条。

    这是打算盖四坡顶的双层青瓦房啊!

    毕竟在大雪纷飞的季节里,四坡顶才不易积雪。

    也不知那金瓦匠是打哪里找来了好几片明瓦。

    这样屋子里白天都可以透光进来,不用时时刻刻都必须敞开着门。

    通常明瓦都是用蚌壳或蛎壳磨制,这个时候用的一般都是用蚌壳打磨而成。

    就是将蚌壳打磨成有四个圆角的方形薄片,就能当成明瓦使用。

    当然还有种说法就是把羊角跟萝卜一起沸煮,然后用木锤敲打用工具楦薄。

    如此反复的往复数十次。

    羊角最后慢慢变薄可透光,就可以用来做成羊角宫灯。

    根据专家考证《红楼梦》里,林妹妹的琉璃绣球灯很可能就是如此制作而成。

    据说宋代时金陵就有明瓦廊,把羊角熬胶浇筑成瓦,可裁剪成方形做明瓦,亦或是糊窗户或是制灯。

    卢舞怡记得上辈子到江南去旅游的时候,就曾经特意看到老房子里的明瓦。

    可惜修复过程中,大多都已是玻璃替代的。

    不过这里可是在北方,最冷的时候可以达到零下十几度甚至三四十度。

    用玻璃根本就不太保险,会不冻裂开的。

    所以应该是羊角之类制作的吧!

    最后卢舞怡通过引经据典的套话,金瓦匠才终于承认了。

    这是他大舅子家祖传手艺,的确是用特殊的法子,把羊角熬胶融化后倒入模具里压模而成。

    可惜这门手艺已经快要失传了。

    毕竟现在饭都吃不饱,已经没多少人在盖房子时愿意装明瓦!

    毕竟一片明瓦就要两三块钱,可以买一百匹瓦片了!

    也就是卢舞怡跟林妙妙识货,两人每家各要了两片。

    而王丽云想要省钱,压根就没舍得。

    林妙妙:我啥也不懂,纯属巧合!

    反正跟着卢舞怡走有肉吃,总归错不了!

    每个房间扣除墙壁的占地面积,实际面积差不多还有十八到二十个平方左右。

    中间给砌了一堵夹层砖墙后分隔成前后间。

    卢舞怡还让安了一道木门。

    不过王丽云没舍得要加门,毕竟一道门加门框下来至少要花五块钱。

    在北方一般这样的房间,都是直接挂个半截布帘子。

    外间略微小点,原本就是建成当做厨房的。

    大概只有八平方左右。

    内间的卧室部分有十个平方左右,火炕就占据了其中三分之一的面积。

    换成一般家庭。

    怎么也要把炕扩大许多,足够睡得下一大家子人。

    卢舞怡可不想留下隐患,将来被塞人进来。

    主要也是她跟王丽云的房子两边,又各自加盖了个有三平方米大小的耳房小偏间。

    就不用把坛坛罐罐堆在屋里占地方。

    一般村里的人家,也不可会建有这么大的房子一个人独居。

    还是金木匠物尽其用,不知不觉就给扩大了一些空间。

    还好卢舞怡跟林妙妙都不是差钱的主。

    王丽云也是被她们两个给拖下水的。

    卢舞怡到底还是听从金瓦匠的建议,在内外间的夹墙位置也给打了个炉灶。

    以及备用的烟道,这样冬天的时候在室内做饭,取暖两不耽误。

    房子整体是用村民自己闲暇之余脱坯的土坯砌的,砌炕砌火墙则是用的是青砖。

    公社下属的砖窑厂,每个月都会有一两炉不怎么合格的次品砖瓦处理。

    正常的卖五分六分,残缺不全的则是两分到三分不等。

    金瓦匠金季林的大舅子就是砖窑厂的厂长。

    也就是那个会做明瓦的人。

    他还开窑烧制各种坛坛罐罐,听说偶尔也会烧些粗瓷跟陶器。

    因为金瓦匠干活是包料的那种,自然就是他自己负责搞来了几万匹次品的青砖跟青瓦,还免费用自家骡车给拉回来的。

    联排屋中间的墙壁是用两层青砖堆砌成夹墙,又走了有烟囱,冬天可以当成火墙用。

    屋里屋外也都用白石灰给粉过,看着整个屋子里十分明亮。

    炕的大小也就堪堪有一米三宽,因为上面还要放一张二十公分宽的炕琴,也就比普通单人床略微大上那么一丢丢。

    长度接近有两米多。

    也就是屋子有多宽,炕就给砌得有多长。

    金瓦匠也是考虑到,以后住的都是女娃娃。

    还特意带人在屋子后面的土坡上,密密麻麻种了两圈拉拉秧跟楤木。

    刺楤木的嫩芽就是被称之为刺老芽的玩意。

    楤木跟拉拉秧都有尖刺。

    这些可以很好的起到预防作用,避免有人悄悄摸到房后,悄悄打洞进屋的安全隐患。

    毕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加盖的门廊也接得比较出来,有个两米多宽。

    也没在后面墙上开窗户,而是把窗户开在前面的墙上。

    也就是个一米见方的双扇玻璃窗。

    刚好就是外炉灶的上方。

    又还用手臂粗细的木头给做个“且”字形的窗栏,这样相对要安全些。

    免得知青们白天上工以后,院子里来了外人悄悄进来,直接撬开玻璃窗摸进屋里。

    而且如果在后墙开窗户的话,又没后世的防盗栏之类。

    万一半夜有人心存歹意,从后面土坡爬上来撬窗户的话,要是没人及时发现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窗户就只能开在房屋前的面!

    窗户对应的位置,又用青砖混合黄泥石灰砌了个室外灶台,不走连接室内火炕的那趟烟囱。

    夏天就不会烧热火炕!

    室外的炉灶可用于平常做饭用,室内的双孔炉灶则是冬天烧炕烧火墙专用。

    卢舞怡她们三个人又从金瓦匠手里,每人买了一口半大的铁锅子,一口可以装两桶水的大陶瓦罐子。

    这铁锅听说是通过黑市淘换回来的,每个人足足花了快十五块钱。

    铁锅用来做饭炒菜都行,瓦罐子则是专用于座着室内那里个炉灶上,冬天的时候夜里用来烧热水的。

    冬天的时候有热水用,比什么都好而且还不怕被烧坏。

    听说用坏了,去公社的砖窑厂买一个,最多也才五角到六角钱。

    金瓦匠也算收的是良心价,就只每样东西在加收了一角钱的运输费。

    另外还又还卖给她们十几个大大小小的酸菜坛子,泡菜坛子,粮食坛子。

    卢舞怡现在有个小偏间可以放这些,也就毫不吝啬的买了七八个坛子l

    她都已经想好了,

    有带盖的,也有没盖的。

    有盖的做南方泡菜,她打算过一段时间做些南方的泡菜,反正最后都能用上就行!

    这会儿买,可比以后到市场自己去买要划算。

    也就只多加一角钱的运输费。

    最后她还跟金瓦匠那里订了两个大的,可以一次性能装八桶水的大水缸。

    一个放在外面炉灶的边上,加上个木盖就不怕落灰,冬天时还可以当成冰箱用。

    另外一个则放在室内墙角,冬天的时候就不怕水缸装水后被冻坏。

    虽然压水井就在修大院子前面,不过等到冬天来了后,卢舞怡觉得最好还是能不出门挑水就最好不出门。

    也是这会儿弄不到水泥,不然金瓦匠高低得帮她们三人每个人用青砖砌个大的水池出来。

    没见屋子里的地面都用石灰混合着糯米糨子,给抹得平平整整,泼水不漏。

    另外又在剩余的,多留出来两米多宽平台上,混合着用白石灰糯米糨子给做成三合土。

    还弄有三步台阶,。

    到时再在旁边位置再打下几个木桩,横搭两块木板就能支撑着接出来个木架。

    就能在上面堆放不少的柴火。

    卢舞怡打算把偏间做成个可以沐浴的地方,免得冬天在屋里洗澡经常撒水在地面上。

    太潮湿了也不太好。

    于是偏间里就悄悄让金瓦匠给铺上了一层青砖,里面同样也是用石灰混合糯米糨子做的粘合剂砌了个青砖台子。

    可以放坛子

    又还特意让从旁边给掏出去一个可以排水的暗沟小洞。

    她定制的那个大木桶下方,已经让田木匠预留着有孔。

    到时候可以直接拔了塞子就能排水。

    再也不用每次洗澡过后,要一桶一桶朝外舀水倒出去。

    又还让金瓦匠在房子旁边后面给挖下去一尺多逐渐才降到两尺多的斜坡,用青砖砌了个排水的暗沟。

    水就可以直接排被放到后面的小河沟里去。

    金瓦匠修房建屋二三十年,越想越觉得这个可以室内洗浴带排水系统的创意挺不错,于是还跟卢舞怡商量了一下。

    这些额外的费用他就不收费了!

    不过这个创意跟想法,他可以无偿的借鉴。

    卢舞怡倒是觉得无所谓,双方互惠互利共赢!

    反正她也不会盖房子,不说后世的浴室就是如此。

    就是在沪城卢家的浴室里,也同样是这样子的设计啊!

    只不过是这里的人见识太少了而已!

    王丽云则打算把偏间当成库房储藏室来使用。

    让田木匠帮忙钉了两排的木头架子,冬天时候可以用来储存山货跟冬储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