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六十年代之我有空间我怕啥 > 第 十四章 乖小孩

第 十四章 乖小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木头篱笆墙也被重新挖沟又扩展了一米多两米出去。

    这样一来无形中就又放宽出来一些土地。

    村长叔跟会计田顺叔做主,规整着给知青们重新划分了自留地。

    这样新来的四个人,就都拥有了自己的两分自留地。

    王丽云,卢舞怡跟林妙妙的自留地就在靠近东北角的位置,每个人各有两分地。

    村长叔还刻意用木条做了记号,让她们赶快用篱笆各自都围起来。

    整齐划一,一目了然。

    一点也不像以前那样东边一块地,西边一块地,看着就有点嫌弃累得慌!

    对应过去的就是贺秋霞,秋爽跟苏艳三个人的三块自留地,也都各自拿木条给钉了篱笆围起来范围。

    中间留出的两米是走道,同时也是有水井的位置,还让金瓦匠给砌了个井台,搭了个小草亭子。

    西南角那边的一亩地,同样被整齐的分成四块菜地,分别是罗浩,霍一龙跟小顾,小马的自留地。

    也跟他们说好了,如果再有知青来的话,到时就要从他们四人的菜地里各自划分一份出来。

    至于男知青屋子后面的那一片空地,就用来堆放大家过冬的的柴火。

    这边的冬天来得早,九十月份就必须得要开始烧炕了。

    知青们又都没分配到有煤炭,整个冬天就只能靠自家秋天拼命囤积的那些柴火取暖。

    卢舞怡还拜托季林叔用拉回来的剩余青砖。

    在靠近她那块自留地跟木头篱笆墙的位置,墙角位置上重新砌了个大概能有一米见方的青砖厕所。

    后面还给挖了个两米见方的粪坑,也还都是用砖给砌的底。

    厕所里的地面,同样也是用石灰加泥巴的三合土给弄得水面光。

    厕所便池还让季林叔给弄来了两块粗瓷面,打算在旁边再放个木桶。

    每次用完后就浇一瓢水都给冲到后面粪池里去。

    干净又卫生!

    又还给安装了有扇木门,后面的粪坑上方加了两块大木板给盖上。

    防止有人不小心可能会掉落下去。

    这样一来,就是冬天上厕所也不会吹到从缝隙里穿过的冷风。

    而且还不用跟男知青搭伙用旧的厕所。

    毕竟那用木头搭的厕所,夏天还好就是脏臭了点儿。

    冬天上厕所才特遭罪,四面漏风冻屁股!

    而且如此这样一弄,浇肥的时候,直接打开木板后加水进去勾兑就可以了!

    再也不用绕大半个院子,去木头房子厕所那边挑粪过来兑水浇地,弄得哪里都臭烘烘的!

    村长叔却看得直咬牙,咋感觉心口特疼呢!

    这群败家玩意儿!

    哪能用五分钱两匹的青砖来盖茅房呢!

    不就是拉泡屎尿的事,哪用得着弄这么好,这么讲究

    卢舞怡:村长叔,我能弱弱地说一句,这里的厕所实在太脏了。

    我……根本就拉不出来吗!

    别说原主家里一直用的是进口高档抽水马桶。

    就是上辈子也从没在农村生活过,更不要说用那种老式木板厕所上过厕所啊!

    记得林妙妙第一天去上厕所的时候,脚蹲麻了还差点儿掉进去。

    后来可是哭着被扶出来的。

    所以她毫不迟疑就支持卢舞怡做的这个英明决定。

    直接大方的出了十块钱,并且还友情赞助一把铁锁锁门。

    毕竟不是谁都能来这里上厕所,那不是新茅厕还有三天香呢!

    贺秋霞,苏艳,王丽云怎么可能会看着有便宜不占!

    林妙妙这孩子也不知是不是脑袋被门给夹了,千辛万苦从京市那边背了有五把大铁锁过来。

    她妈当初被带离开家的时候,她那会儿才十岁左右。

    当时是个冬夜的晚上。

    她只记得自己哭着求妈妈不要走,只记得她妈走得时候曾经再三叮嘱她。

    出门时一定要记得把门给锁好。

    记得好好吃饭!

    估计也是落了啥心理阴影!

    反正看见有门就非要给锁好了才能安心!

    点火烧炕,烘了两三天,毕竟刚刚修好的土坯房子湿气还是比较重。

    有了新房子的三个人就开始张罗着搬家!

    其实林妙妙除了铺盖卷跟锅碗瓢盆,其他的啥也没有。

    哦,不对。

    卢舞怡同学还多了个碗柜一个粮柜,以及一堆的坛坛罐罐。

    她私下又给了金瓦匠季林叔一块绿色小蝴蝶结的碎花花布,金瓦匠就领着自家一个儿子两个侄子。

    帮忙在左边的台阶前挖坑,打了几根碗口粗细的木桩下去。

    然后又横着架上两根木头,再架上几根木头搭在台阶上。

    然后就在架子上满满当当堆放十几捆柴火。

    估计半年都不缺柴火。

    刚好也完全把那个小偏间给巧妙的隐藏起来。

    卢舞怡又让田木匠把提前就预定打造好的炕琴跟炕桌,木桶赶紧送过来。

    林妙妙又被气得哇哇大叫,说卢舞怡一点儿都不仗义。

    为啥都没提前早点儿告诉她一声!

    卢舞怡直接翻白眼。

    这些都是生活里的最基本常识好不好!

    这孩子完全就没有半点生活常识,是怎么活到这么大的!

    也幸亏田木匠是个有生意头脑的,提前就多给打了两三个炕琴,两张炕桌跟两个碗柜。

    反正有机会就卖掉,就是没人买放着也不用喂饭。

    林妙妙这才开开心心把两个炕琴一个碗柜都给买了回来。

    毕竟成套的炕琴本来就应该是两个,上下重叠在一起使用。

    田木匠又免费用几块板子几根木头,钉了个一米五高的三层木头架子。

    架子下层可以放洗脸盆,洗脚盆,中间放蔬菜等,

    最上面搁放碗柜。

    一下子屋里就变得有点儿挤挤巴巴!

    隔壁的王丽云则只买了一个碗柜,也没有舍得花钱钉木架子。

    卢舞怡已经有个一米多长的大粮柜,也就只要了个炕琴。

    把那个粮柜抵靠着青砖墙壁跟火坑放,刚好跟火炕一般高!

    到时再在上面,放几个垫子就可以当沙发使用。

    夏天时还能睡在上面。

    碗柜没放在外面灶台上,而是同样让田木匠给钉了个比较结实的三层木架子,就放在窗户旁边。

    炕琴并不是顾名思义的乐器,而是放在炕上的矮木柜子。

    里面可以用来放平常不用的被子褥子,也可以放衣服当柜子用。

    柜面上可以用来放些瓶瓶罐罐当成茶几用。

    三个人又悄悄合计一下,工钱都开到了七角一天,也就没请工匠们吃饭。

    只是买两斤水果糖跟两斤落花生拿出去,分给他们沾喜。

    然后林妙妙跟王丽云她们两个人,一人出粮一人出菜。

    卢舞怡也拿出唯一的一个放在明面上的午餐肉罐头。

    当天晚上就在男知青住的那间厨房里,做了几个饭菜加餐。

    算是办了乔迁宴,庆祝乔迁之喜!

    当天晚上,等到卢舞怡关上木门。

    在炕上铺好被褥。

    就身穿进入了空间。

    在那间用来藏东西的木屋里,翻看着卢家所有人的影集时。

    摸着给奶奶画的素描头像,甚至都有了一种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

    可惜她也是穿过来后才有的这个空间。

    空间里又放的都是从卢家地下室里收纳进来的一些物品。

    卢舞怡忍不住羡慕嫉妒那些,提前就做好穿越准备的姐妹们。

    因为她好怀念土豆片,汉堡包,辣条跟可乐!

    还有那些能拥有灵泉土地的女主,甚至可以在空间里种地植树放牧!

    她的空间里呢!

    除了黄金就还是黄金……

    奶奶,我出息了!

    因为我今天已经拥有了一间完全属于我自己的房子!

    奶奶,你在那边过得还好吗?

    而秋爽此刻坐在知青点女知青屋子的大炕上,就着昏暗的油灯做着针线活。

    同样思绪万千。

    她已经想好了。

    以后一定要不怕苦也不怕累,干活也不再挑三拣四。

    每天坚持干满十分的工分,争取在两年里内赚到五十块钱。

    这样她也能拥有一间,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房子。

    听说,夏天的时候后山上还能捡到蘑菇……

    春天时,河滩上能捡到野鸭蛋!

    而且今天的黄瓜午餐肉汤好香啊!

    要是能经常吃就好了!

    ……下种的时候要把土地先给粗耕一遍。

    施足底肥后再细耕一遍。

    然后开沟,起陇,播种或者移植秧苗。

    种的不外就是高粱,莜麦,土豆地瓜以及黄豆。

    另外自留地里也可以开始种植茄子,豆角,白菜跟萝卜胡萝卜之类!

    田婶子给了卢舞怡好几颗葫芦瓜秧苗,说是嫩的葫芦可以吃,蓄老的葫芦可以对破开当瓢用。

    卢舞怡以前从没种过这些,在田婶子悉心教导下。

    可算是把自家的这两分自留地给打理得井井有条。

    葫芦秧苗更是直接种在厕所的粪坑旁边,还给搭了两根长的木条。

    将来可以直接借力攀爬到木头篱笆墙上去。

    卢舞怡原本也不是个特别心细的人,做事也没什么计划。

    不过她很喜欢自己的东西总是整整齐齐,因此就把自己的两分地平均分配成了四份。

    其中一份地里种的是大白菜跟大萝卜,这是准备种来储存着过冬的。

    一份地里种了十几棵番茄秧子,二十几株辣椒,几株茄子,两三架黄瓜,两三架油豆角。

    一份地里套种有几架长豆角跟胡萝卜,边上是两排大蒜跟两排韭菜。

    另外又还刻意多种了一份地的土豆。

    虽然生产队里也有大面积的种土豆,秋收过后分粮的时候也能分到不少土豆。

    不过卢舞怡因为特喜欢吃土豆,所以依旧刻意又多种了些!

    这会儿的土豆也没有后世的那么大个,都是麻皮带点,一般就鸡蛋大小。

    如果皮刨得不干净,煮来吃的时候,有些时候还有些麻口。

    林妙妙却不怎么爱吃土豆,她喜欢吃烤地瓜。

    所以悄悄多种了一分地的沙瓤甜地瓜。

    听说这还是前两年的时候,有人知青回去探亲的时候,从南方那边某地带过来的一些红薯留种。

    跟当地品种,自然变异杂交出来。

    不但产量高,口感也好了很多。

    跟原来的白瓤地瓜不一样,白瓤的地瓜有些品种太水口感不好,有些品种淀粉含量虽然高,可惜吃在嘴里却不容易噎下喉。

    去年淘换种植下去那批地瓜交上去的时候,没有全部入库,公社那边又返回来让育成瓜藤秧苗。

    分发到附近的其他生产队推广种植!

    丰水乡黑熊沟生产队这边自己留种得也不多。

    要不林妙妙嘴甜,卢舞怡人缘好。

    这个婶子给匀上一点,那个大娘那里匀上几株。

    否则林妙妙哪能有那么多的地瓜种苗。

    卢舞怡上辈子虽然没亲手下地种过菜,不过生活在信息时代,到底见识多,知识面也广。

    就教林妙妙把拿回来的秧苗,用剪刀从两片叶柄处的中间一分为二。

    她记得地瓜藤能够剪到很短都能种植。

    林妙妙跟伍怡也已经协商说好,到时两人种的菜互换着吃。

    其他的蔬菜,也就是随缘都各自种了一些。

    反正她们啥都没有,啥也不懂。

    现在自留地里种的一切,都是生产队里一起干活的婶子大娘,好心给匀的种子跟秧苗给她们。

    不知不觉,她们来这里已经有两三个月了!

    渐渐进入八月份。

    从一开始的担忧,迷茫,到现在的如鱼得水。

    林妙妙脾气急躁,不过这孩子心宽,凡事都不搁在心上计较。

    手又松散,有点啥吃的都愿意拿出来分给村里的小孩。

    孩子们也愿意跟她一起玩。

    上山抓鸟,下河摸鱼也都要喊上她一起。

    卢舞怡则因为从小到大都跟着爷爷奶奶长大。

    加上家庭情况特殊,基本上也没啥知心的小伙伴。

    来到这个世界后,也就是跟林妙妙交往,总算是有了个同龄的朋友。

    另外她做的食物很好吃,这也是林妙妙总是主动凑上来找她的主要原因。

    卢舞怡跟村里的老人们相处得也非常融洽。

    经常会帮助婶子大娘们穿根针,递根线啥的。

    然后就是端个小板凳。

    安安静静跟在旁边学习怎么样纳鞋底,剪鞋面,上鞋子。

    偶尔还会帮忙提个篮子,跑腿递一句话。

    或者默默地当吃瓜群众。

    另外她还特会讲故事。

    那不是情况特殊,不能讲《西游记》,《红楼梦》

    就只能讲看过的电视剧,比如讲暑假里总是重复看了一遍又一遍的《亮剑》,讲老版的《地道战》,《铁道游击队》。

    伍爷爷喜欢看战争片,家里电视机,时刻都在反反复复放着这些雷剧。

    如此一来,卢舞怡简直就是婶子大娘们爷爷奶奶们眼里又听话,又懂事,又聪明,又博学的乖小孩。

    大娘婶子也偶尔会指点她一句两句。

    非常时期什么话是可以说的,什么话是不能说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