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不能恋爱脑
“你认识作者?”姜斓听他的语气,觉得他好像见过这个话本子的作者一样。
毕竟这个作者平时更新的太慢了,若是有熟人认识是不是可以偶尔催个稿,或者先拿到新出的话本子。
“并未。”沈淮序摇头,见姜斓眼中闪过失望,“若是你想听这样的案子,我可以讲给你听。”
“嗯,多谢沈大人。”姜斓其实更喜欢自己去看的那种沉浸的感觉,听别人讲的故事总觉得差些意思。
而且这样案子不就是要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去亲自体验吗?
沈淮序是什么人,自然看得出姜斓只是在客气地应付自己,但无妨,这些案子本就是他整理的,若她想看,不过几日的功夫就能写出来。
“上午那帐篷里真闹出动静了?”沈夫人将手中的披风递给明嬷嬷,赶了一上午的路,她有些疲惫。
本来出发的早就是为了避开其他人,谁知大家都是这个想法,居然生生在西山山脚下堵住了,足足等了一个多时辰才慢慢上来。
本来早上就没吃什么东西,等着到了围场里吃些热乎的,但又在山脚下等了一个多时辰,耽误到现在,不仅沈夫人饿了,下人们也都饿得前胸贴后背,只是不敢出声罢了。
“我儿不是个软包子,总归能解决的,先让大伙去吃饭吧,吃饱了再说。”
沈家女眷本就不多,这次只有沈夫人一个女眷跟着来了,沈老夫人年纪大了没精神跑这么远,还要住在西山,恐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觉,就不跟着凑热闹了。
但尽管沈夫人精简队伍,跟在来的下人们算上贴身伺候的也有十多个,加上行李也是浩浩荡荡一群人。
这么多人自然不可能都去围场的膳房拿吃的,肯定要自己生火做饭的,带上的锅也就派上了用场。
不过西山条件简陋,只能吃些煮的东西,想要吃炒好的小菜是比较困难了,不过现在能吃口热乎的已经是因为陛下格外开恩了。
别的官员甚至都没有带锅的条件,只能定时等着膳房放饭或者自己跑到角落去生火烤些东西。
若是后几日还好,能猎到猎物烤着吃,可现在才是第一日,围场还未打开,便是想吃烤肉也只能忍着。
姜斓一路都是睡过来的,从早上到现在还没吃上饭,只喝了一杯热奶茶,早就饿了,但现在沈淮序还在这里,姜斓也不好赶人。
“沈大人饿了吗?”
听到姜斓这么问,沈淮序还不明白她是什么意思吗?
“饿了,我找人送饭菜过来。”沈淮序顺着她的意思开口,“一起吃?”
“好!”姜斓是真的饿了,自然也不会同他客气。
可是当饭菜真的取回来之后,姜斓却没吃几口,没有别的原因,实在是这饭菜看着是一副很好吃的样子,可实际上都是早就炒好的,放在膳房很久,早就已经冷了。
属于是看着好吃,但吃着很悲催的口感。
“沈大人不然尝尝这个吧?”姜斓让小荷送了些肉松面包过来,自己也抓了块猪肉脯啃,虽然不是主食,但总归是能填饱肚子的,比那冷了的饭菜好吃些。
沈淮序往年能吃得下这样的食物,那是因为往年他既没有吃过姜斓做的饭,也没有尝过有滋味的饭菜,现在吃着膳房做的饭菜落差确实大。
他也就撂了筷子,跟着姜斓一起吃零嘴,意外的是这些零嘴的味道很符合他的口味,品类也多,一连吃的了好几种,竟然有些停不下来。
姜斓现在吃归吃饱了,但是还要在这里待上三四天,总不能一直都吃这些零嘴吧?
“或许这里能生火自己做饭吗?”姜斓知道这里是皇权至上的时代,凡事但凡和皇帝沾上就要带点规矩。
“可以,你想要就可以。”
“我想要什么都可以吗?”姜斓闻言挑眉故意问,“若是天上的星星,沈大人也能给我吗?”
“只要你想,都可以。”沈淮序即便知晓这是姜斓的玩笑话,他也认真应下了。
姜斓心中一跳,她居然从这句话当中听到了些纵容和宠溺的意味。
可不能恋爱脑啊!
姜斓把注意力拉回来,“我不要星星月亮,麻烦沈大人给我找口锅来就行,最后是再弄些调料过来。”
“好。”这些对于其他人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对于沈淮序而言,这些东西不难弄到,就算不去膳房借,沈夫人那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东西。
天渐渐暗下来,来西山的官员们都带着家眷到达围场,沈淮序也不可能一直陪着姜斓,只嘱咐了小荷照顾好姜斓,留下阿满在这边照应。
姜斓吃饱之后在这荒山野岭的也做不了什么,严格来说今日并不算是秋猎,而是各位官员们到场的时间,秋猎是从明日开始的,今天晚上自然什么活动都没有。
“小姐,要不奴婢一会儿再去膳房问问吧?”小荷知道姜斓刚刚没动几筷子饭菜,想再去膳房拿些热乎的饭菜过来。
“现在还是别去了,去了估计也要排队。”
沈家的帐篷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只是沈家的人来得不算多,除了姜斓的帐篷之外,也就只有沈夫人和沈家男人的几顶主帐住着是主子,其余的都是下人们挤着住,自然不会出声打扰主子们休息。
姜斓也得了清静,只是外头那些人的住处可就不如沈家了,总有人来得晚,来来往往的马车和仆役的走路声就吵得人脑袋疼。
更别提去膳房的人了,现在到的人基本上都是饥肠辘辘,主子和下人们都张着嘴等着吃饭,去膳房的人只会多不会少,去了也抢不到何必去呢?
“来,小荷,咱们好好待着休息一晚。”姜斓拍了拍身边的椅子,抬手将放在桌子底下的《大理寺实录》又拿了出来继续看。
夜色渐深,外面的人声也慢慢消失,只偶尔听见几个人的低声交谈,树林中的猫头鹰站在树枝上瞪着铜铃大的眼睛,监视着高低错落的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