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决定卖地
姜母进来听见父子二人的打算,也没有多说什么,虽然心中还有不舍,但放任女儿一个人在京城,她也是不忍心的。
“咱们在姜家村的地也要找个靠得住的人卖掉,这些都是我和你娘半辈子攒下来的家产。”
姜父之前为了治腿已经卖掉了两亩地,剩下还有十八亩地,都是奋斗了半辈子攒下来的,要随便卖给其他人,他心里也放不下。
“给你二柱叔一家吧,他们家人多,不会让地空着的,而且种咱们的地,他们也不用给税。”姜父在姜家村待了大半辈子,自然清楚村里哪些人能买得起自己的地。
姜鹤年考上秀才之后,家里种的地是不用纳税的,家中的男子也不用去服兵役和徭役,这就是家中有一个读书人带来的最直观的好处。
“二柱他们一家能拿出这么多钱吗?”姜母有些担忧,“年前才娶了个媳妇,家里怕是没剩下什么银钱了。”
“明天鹤年你去问问,咱们家的地不愁卖,你二柱叔买不完,村子里总会有人要的。”
姜父不担心这个,他是有手艺的人,走到哪里都能靠自己的手艺挣上钱,虽然不能过上挥霍的日子,但养家糊口是没有问题的。
“爹说的没错,咱们家的地是良田,而且买回去不用纳税,地里种出来多少都是自己的,不愁没人买。”
“爹、娘,你们先休息吧,卖地的事情明天我去找村长商量。”
姜鹤年三两口吃完桌上的面,也不继续打扰姜父姜母休息,拿着碗洗完回了自己的房间。
姜父姜母的房间很快就熄灯了,但姜鹤年却躺在床上久久无法入睡。
他起身翻出抽屉里山长给的推荐信,心中的念头越发坚定。
他去京城念头不是一日两日了,府城的书院自然已经算好了,但是许多有名的大儒不会来府城,他们即便是有讲学也都在京城举办。
府城的夫子也好,但眼界到底不如京城的那些夫子宽阔,要想在乡试和会试当中取得靠前的名次,不仅需要天赋和努力还需要了解考官的出题喜好,这些都不是在府城能知晓的。
京城是考试圣地,也是学子们心中最向往的地方。
不仅仅因为有最好的老师,还因为那里能得到许多关于考官的消息。
在考前打听考官的消息,常常被认为是投机取巧是为人所不齿的行为,可天下读书人,谁不是汲汲营营想要出人头地,要想做官!
若是一辈子都没法做官,那心中的抱负从何谈起。
姜鹤年不会因为那些所谓的“清高”而错过任何一个机会。
他们这样的学子若是想要得到消息,比那些家中有人做官的学子难得多,而且若是乡试和会试的排名不够靠前,那注定只能被世家操控,分到一些穷乡僻壤做一辈子芝麻官。
这辈子都与京城无缘,甚至有可能横死他乡,白白浪费十多年的寒窗苦读。
这些都不是姜鹤年想要的。
他读书没有那么多高尚的抱负,他读书只是为了给家人遮风避雨,让家人不再随意受人欺辱和践踏。
他没有多余的试错机会,要么不去考,要考就一定要考中!
两年前他本来就有把握能参加乡试,但若是参加,他不敢保证自己的名次到底在哪里,所以他才会拒绝山长,选择再沉淀两年参加乡试。
明年的乡试,他势在必得!
因为心里惦记着事,姜鹤年一早就醒了,提着一壶自家酿的米酒敲响了村长的门。
“鹤年回来了!”
村长也是刚起床,都还没来得及洗把脸,就听见有人敲门,本来脸上还带着些不耐烦,等看到来人是姜鹤年,神情和缓了不少。
毕竟,村子里有一个秀才,村长都比其他村子的村长有面子,甚至还能免除一定的税收,而且万一要是乡试考中了,村子里的其他人也能跟着沾光。
村子里要是谁家有小孩要送去学堂念书,那报出姜鹤年的名头,学堂的先生都要更乐意收一点。
这样的好处村子里其他人可能感受不出来,但是作为村长,他是十分清楚的。
而且谁都不会愿意得罪一个未来有可能做官的人。
“是有什么事情吗?怎么现在过来?”村长拉开门让姜鹤年进来说。
“村长,我想将家中的地卖了,您能帮人问问最近谁要买地吗?”姜鹤年把手上带着的那瓶米酒递了过去。
“我爹娘攒这些地不容易,您也知道我家的地都是好地,希望您能帮忙把把关。”
“你家这是怎么了?出了什么事情?”村长没接姜鹤年递过去的米酒,反而拉着他过来坐下,满脸诧异,“好好的地卖它做什么?”
“村长,我们一家的事情想必您也听说了一些,我爹娘放不下秀兰,此番我们要去京城寻她,一路上得花不少钱,卖掉家里的地权当是盘缠了。”
姜鹤年自然不会告诉村长真正的原因,人心隔肚皮,谁都不是能轻易相信的。
“去寻她也没必要将家中的地都卖掉啊!你们以后回来咋办啊?”
前些日子姜家村来了一辆马车,直奔姜鹤年家去了,起初众人还以为是姜鹤年发达了回家,后来才知道是来接宋秀兰的,后来姜大壮出工回家之后得知消息,还跟着追去了府城,谁知后来被驴车接回来,腿还摔断了。
当时村里人一直围在姜家看热闹,还是他去将人撵走的,他自然很清楚其中发生的事情不简单,但到底是姜家自己的事情,他也不好插手管。
原本他还想着等姜鹤年回来,好好说一说这个事情。
“村长,我已经和爹娘商量好了,这卖地的事情还要麻烦您,请您多费心。”姜鹤年并不是来和村长商量的,相反,他一向是执拗的性子,谁劝都不一定管用。
村长这么多年在村里也算是看着姜鹤年长大的,旁人瞧着他好说话,但村长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
此子一直是个性格强硬的,决定的事情不会轻易改变。
“成吧,既然你们已经商量好了,那我这几日便帮你留心着。”村长明知劝不动,自然不会再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