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心致富,少卿夫人发家记 > 第九十五章红了眼眶

第九十五章红了眼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周大伯闻言,一脸恨铁不成钢地瞪了他一眼。

    “其实泽阳兄在武学方面颇有天赋,无论是骑术还是射箭,每次都能拔得头筹,若是走科举为难,不妨试试从军。”

    姜鹤年一向不是多管闲事的人,但他也不是冷心冷肺之人。

    这几年的相处,周泽阳确实对自己颇为照顾,这份情他是承的。

    “是吧!我也觉得我有一把子力气,从军也好过困在这四四方方的院子里读死书。”周泽阳知道姜鹤年脑子好,一直都很愿意听他的意见。

    “朝中局势皆被世家大族把控,人情关系来往复杂,军中虽也各成一派,但实力确是硬道理,泽阳兄性子纯真,去军营历练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姜鹤年没说的是,朝中现在的势力范围基本上已经固定了,进朝堂就要站队,无论是选曹家还是李家,都没有好结果。

    唯一的出路便是做个纯臣,一心只为陛下。

    军中的派别都各自为营,但陛下在军中却还没有能真正扛起大旗的将领,亦没有属于他自己的势力,现在不过是借着几股势力在周旋,彼此压制。

    但姜鹤年不信陛下没有其他心思,世家一直压着孟家,不让孟家任何一个小辈从军,打的就是要切断陛下在军中势力的算盘。

    可想切断和能切断是两码事!

    周泽阳不是京城人士,同任何一个世家都没有牵扯,他若是能在军中崭露头角,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我回去就同爹娘商量,这书读得真没啥劲头!”周泽阳听劝。

    他听着姜鹤年一通分析,觉得说得很对,暗自记在心中。

    他之前就有从军的想法,只是没办法说服爹娘,这下他可算找到合适的话去说服他们了!

    周泽阳觉得,姜鹤年说出了这些年自己藏在心底的话。

    他们果然是知己!

    吃完饭之后,三人分道扬镳。

    周泽阳回家和父母商量之后从军的时候,姜鹤年则跟着周家大伯上路了。

    夏季白天长一点,天黑得晚,姜鹤年一行人晌午出发,晒是晒了些,但是到姜家村的时候,天才刚刚黑了一会儿。

    姜鹤年拜别周家大伯就往家赶,在田埂间瞧见自家院子亮着灯,他快步往前走。

    “年儿回来啦!”姜母出来倒水,看见姜鹤年站在院子里,眼中迸发出惊喜。

    进屋之后,姜母眼中的惊喜转化为心疼,拉着姜鹤年仔细看了一会儿,“一路上是不是赶着回来都没好好休息,瞧着瘦了不少!”

    “娘,路上都很顺利,我寄回来的信可收到了?”姜鹤年顺手把包袱放在一边。

    “你爹收着呢!”姜母不认识字,寄回来的信都是给姜父先看一遍,然后再告诉她个大概。

    但其实姜父认识的字也不算多,所以每回姜鹤年写信回家都是挑最简单的那几个字表述。

    “你小妹找到了,怎么没同你一起回来?可是不愿意认我们?”姜母心里还有些期待,但一直没听到姜鹤年说,没忍住主动问起。

    “不是的,小妹很好,也愿意认我们,只是现在她在京城还有事情,便没有同我一起过来。”

    姜鹤年寄回来的信里只说了基本的信息,剩下的事情他没说,一来担心姜父看不懂,二来也担心被有心之人截获信件透露太多信息。

    姜父听见动静,出声喊了几句,姜鹤年跟着姜母进了姜父所在的房间,将这段时间在京城的事情以及姜斓的事情都说清楚了。

    但姜鹤年刻意隐去了去宋府的事情,他不想让二老伤心,只说宋秀兰跟着宋老夫人去南山寺礼佛了,没在府上,自己也就没能进去宋府。

    姜母信了,但姜父却是一阵沉默,最后所有的思绪都化作一声轻叹。

    等姜母去厨房给姜鹤年煮面的时候,他才开口问:“父亲的脚可好些了?”

    “能下床活动了,只是还要养上一段时间。”姜父手边还放着几捆竹条。

    这是用来编箩筐和簸箕的东西,姜父虽然脚伤了不能下地干活,但手头上的活儿却是没停过,总归能拿去换一些钱。

    “爹,这是小妹给的。”姜鹤年拿出姜斓塞在自己包袱里的荷包。

    他打开看过了,里面没有银子,但是有两张银票和一个纸条。

    “你拿你小妹的钱做什么?”姜父皱眉看着他手里的荷包,沉下脸来,“她之前本就娇养着,身边要用银子的地方不少,你还拿她的钱!”

    “是小妹趁我不注意放进来的,里面还有张字条。”姜鹤年把荷包放在桌上,“小妹说是给您治病的钱。”

    姜斓知道姜父的情况,也清楚不管在什么时候,看病都是极贵且很费钱的。

    她担心姜父的脚舍不得看病抓药耽误了,以后瘸了或者治不好落下病根,这才放了银票在姜鹤年的包袱里。

    她知道直接给姜鹤年,他定然不会要的。

    这才想出了个迂回的法子。

    姜父打开荷包,从里面抽出来两张银票,看清楚之后拿在手上只觉得手中的银票发烫。

    “两百两!”姜父便是再淡定也没办法冷静,他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要知道,在姜家村,便是家里有三四个兄弟,劳动力充足的情况下,一年能挣二十两银子都是别人羡慕的对象了。

    便是像他这样有些手艺的人,一年满打满算也只能挣十五两,这还能让全家都吃饱,甚至还能满足儿子的束脩。

    这一下子让他瞧见两百两,他怎么可能冷静得了!

    “这丫头,把从宋府带出来的家当都给我了,她自己怎么办?治病哪里用得着这么多钱啊!”

    姜父看着手中的银票,一个高大的汉子此刻也忍不住红了眼眶。

    “你小妹一个人在京城,没人帮衬着,这么热的天也抛头露面地赚钱,如今还把手头上的钱都送过来……”姜父说着,声音都带上哽咽。

    “爹,咱们去京城吧。”姜鹤年仿佛下定决心一般,“小妹不应该陪我们回姜家村吃苦。”

    “好!”姜父应下了,“等我的腿好了,咱们就启程去京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