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第149章在平庸听话昏官和有才挑刺清官间,永远选择前者

第149章在平庸听话昏官和有才挑刺清官间,永远选择前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当然,朱小宝知道解缙的预言是正确的。

    在未来的岁月里,不仅有靖难篡位,而且众多的皇族成员也成了这个国家的负担。

    然而,考虑到朱元璋的历史局限性,或是因为他对子孙的绝对信任,这话如果让朱元璋听到,便是破坏皇室的和谐,是大逆不道之举!

    因此,解缙被降了职,直至永乐年间才重新获得重用,最终成为内阁的创始成员之一。

    正当朱小宝沉思之际,朱元璋已经结束了对解缙所呈《太平十策》的讲述。

    无疑,解缙所提出的策略中,除了削减藩王权力这一条外,其余九条确实对大明朝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朱元璋凝视着朱小宝,带着疑问,询问道。

    “这孩子,你如何看?”

    朱小宝沉思片刻后,回答道。

    “他的奏疏,多数对国家有益,其中……”

    没等朱小宝继续说下去,朱元璋便打断了他的话。

    “咱指的是解缙这个人,从咱刚才的话来看,你对解缙应该有了初步的了解。”

    朱小宝点了点头。

    “他有勇有谋。”

    朱元璋点头表示赞同。

    “还有别的吗?”

    朱小宝摇头。

    “目前还没发现更多。”

    朱元璋继续说道。

    “还有,他不通为人处事!”

    什么

    朱小宝疑惑地看着朱元璋,不解地问道。

    “老爷子,您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

    朱元璋笑着解释道。

    “他的太平十策是绕过六部直接呈递给皇帝的。”

    “还有李善长那件事,他对皇帝是怎么说的,臣知言出而祸必随之,然耻立于圣朝而无谏诤之士。”

    这话的意思也很明了,简单来说就是解缙看不起那些不敢直言的臣子。

    朱小宝在听完朱元璋的剖析之后,立刻领悟了解缙的个性。

    老爷子识人精准,解缙确实情商不高,他是一把利剑不错,却也是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由谁来运用。

    朱棣对解缙忍了很久,尽管解缙才华横溢,但其低情商也是不争的事实。

    否则,解缙最终也不会被朱棣遗弃于大雪之中,导致冻死的悲惨结局。

    “大孙啊!记住这个人,他是个有才能的人,但现在若重用他,那便是害了他。”

    “皇帝提拔他过快,他失去了为官的准则,导致他越权上报,得罪了同僚。”

    “所以我之前告诉你,恩惠应出自上位者,封爵和封官的道理相同,必须加以压制,让他们体会到其中的艰难,才会谨慎行事,明白为官的规则。”

    “这孩子自幼聪明过人,骄傲自大,桀骜不驯的人就是这样,要用他们就得磨掉他们的傲气,磨平他们的棱角,他们才会懂得如何为官。”

    “若提拔过快,这不是在提拔他,而是在害他!”

    “在平庸听话的昏官和有才能却挑刺的清官之间,记住,永远选择前者。”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上位者必须具备能力和手段。”

    “如果没有这些,那他也不配成为上位者!”

    朱小宝最敬佩老爷子之处,就在于他对人心的洞察,以及驭下方面的卓越见识。

    老爷子宛如一只老狐狸,洞察世事,明明是一把锋利的刀,却将锋芒隐藏于心。

    这正是胸怀天下,韬光养晦的真正含义!

    解缙这个人,是可以利用的,朱元璋一直对他十分重视。

    但重视并不意味着一味提拔,这次将他贬为江西道监察御史,也是为了磨练他。

    这个人,是朱元璋精心为朱小宝挑选的辅佐之才。

    正当爷孙俩分析解缙时,解缙就来了。

    马三宝前来报告说。

    “太爷,少爷,刘三吾来了。”

    朱小宝轻声应了一声,似乎并未放在心上。

    “请他进来吧。”

    清晨时分,刘三吾费尽口舌,才终于说服解缙随他一同前往。

    起初解缙并不愿意浪费时间,但当刘三吾提及朱小宝所作的那首词时,解缙顿感震惊不已!

    因此,在他即将调任江西道之前,解缙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来见朱小宝一面。

    解缙年少时便已成名,在家乡更是被誉为神童。

    即便如此,他却无法创作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这般佳作。

    自负的人通常都具有一种特质,那就是极度自信,直接了当,眼里容不得沙子,不懂得灵活变通。

    在他们的观念中,世界非黑即白。

    唯有以更强的才华才能使这种人屈服,用绝对的实力去压倒他!

    而朱小宝,正是这样的人。

    解缙在得知朱小宝的词作后,整个人生观都产生了动摇。

    翰林院中许多人都入不了他的法眼。

    例如黄子澄、齐泰甚至孔讷等人,他大多都不屑一顾。

    但刘三吾却是个例外,因为刘三吾是个纯粹的士大夫。

    这一点,解缙的判断是正确的!

    而现在,又多了一个让解缙敬佩的人,那就是朱小宝。

    尽管刘三吾告诉他朱小宝才十七岁,但解缙不会以年龄作为评价的标准,实力就是实力,哪怕对方只有三岁,有这样的实力,他也愿意与之结交!

    院子里。

    老爷子依旧与朱小宝谈论着解缙的事。

    “这人确实才华横溢,不仅精通琴棋书画这些无用之物,对国家大事也有独到的见解,但同时他也是个固执己见的人,外表看似彬彬有礼,实则自视甚高。”

    “并且他还有些固执,一旦认定的事情,即使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朱元璋对解缙的评价,可谓是一语中的。

    朱小宝则专注地倾听着。

    交谈之际,刘三吾与一位儒生从远处走来的情景映入眼帘。

    朱元璋轻松一笑,对朱小宝耳语道。

    “这年轻人挺棘手!”

    朱小宝立刻明白了,眼眸微眯,打量着刘三吾旁边的那位青年。

    这应该就是解缙了。

    刘三吾走近后,并未显露任何情绪。

    朱小宝仔细观察着解缙。

    解缙身形略显单薄,但双眼炯炯有神,即便静立不动,也浑身散发着一种凌人的气势。

    朱小宝轻瞥了一旁的老爷子。

    看来老爷子的判断,似乎完全正确!

    朱小宝心中顿时感慨万千。

    感慨于解缙坎坷的一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