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别人不行,但是他可以阻止圣旨
朱栋继续说道。
“那黄老狗也是厉害,硬是在严寒中装晕了一炷香的时间,被发现时,身体都冻僵了。”
“你说这种情况下,他还能来给我们上课吗?”
噗嗤!
哈哈!
几个孩子瞬间笑得合不拢嘴。
“真有趣!真有趣!”
“哈哈,这黄老狗!”
“嘿嘿!”
朱允炆听着这话,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
黄子澄,他的老师,他未来的依靠,竟然……
这让他还怎么有脸面见人啊!
宁王和韩王等人听到后,也皱起了眉头。
自家老爷子都把这首词当作典范,看来对这首词很是赞赏啊!
这小子,说不定哪天就会飞黄腾达。
“十七哥,朱栋姐夫是谁啊?”
韩王朱松好奇地询问道。
宁王排行十七,韩王排行十八,两人都是十六七岁的年纪,正是就藩的年纪。
宁王朱权摇头答道。
“我也不清楚,但看起来,他的未来倒是一片光明。”
“不如下课后去问问朱栋?”
韩王提议道。
宁玉也很是认同这个提议。
“好。”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咳嗽声。
刘三吾走了进来。
“那老夫便先行一步!”
“好!”
众人恭敬地回道。
刘三吾点头后,便匆忙离开了。
等他进入值庐,才发现已经有位年轻人在此等候。
“刘夫子。”
那年轻人面容儒雅,身材中等,略显瘦弱,但目光中却透露出正直和刚毅。
他见到刘三吾,便上前告别。
他们曾共同探讨过学问,翻译过《道德经》。
刘三吾惊讶地看向他,开口询问道。
“你这是要去哪儿?”
那男子叹息一声,答道。
“吾因上书为李善长辩护,触怒了陛下,现在被贬为了江西道监察御史。”
刘三吾一脸震惊的道。
“老夫不是让你别为李善长辩护吗,你怎么……”
那年轻人哼声道。
“总得有人站出来说话,李相的名誉必须恢复,吾没有错!”
“你志向远大,将来必有大作为,此去江西道,你又该如何治理国家?”
刘三吾焦急万分,沉思片刻后,终是坚定地说道。
“还有希望!”
“你还有希望!”
“明天老夫带你去见一个人,他或许能救你!”
“什么?”
“可圣旨已下,覆水怕是难收啊!”
刘三吾自信满满的道。
“别人不行,但他或许能一试!”
刘三吾没有继续争辩,只是约定明早一同外出,那翰林院的庶吉士才这讪讪离去。
清晨,细雨纷飞。
路面开始结冰,行走不稳者极易跌倒。
朱小宝坐在秦淮河边吃早餐时,便亲眼目睹了几位脚夫在路上不慎摔倒。
他刚付完钱准备离开,就看到老爷子背着手,步伐稳健地朝这边走来。
“哎呀!”
朱小宝急忙上前。
“这么滑的路,您走得这么急做什么?”
他担心老爷子也会像路边的脚夫一样,不慎摔倒。
毕竟年纪大了,不像年轻人,摔一跤可能没什么大碍。
朱元璋咂了咂嘴,对朱小宝说道。
“不错!步伐稳健,走路踏实,和咱年轻时一样!”
“告诉你!别看咱年纪大了,如何借力咱可是清楚的很,现在就算跑几圈,咱也能稳稳当当的,你信不信?”
瞧着老爷子的神情,朱小宝若是有一丝怀疑,老爷子似乎便会立刻冲了出去。
朱小宝急忙道。
“我信,我信!”
尽管如此,朱小宝还是扶着老爷子回了府邸。
“早餐用过了吗?”
朱元璋笑道。
“早吃过了……”
回到府中,外面仍旧细雨蒙蒙。
朱元璋面露忧色,叹息着道。
“这冬天若只下雪多好,下雨的话,庄稼该怎么办?”
朱小宝明白老爷子最是关心国家事务。
他进屋用瓷杯泡了一壶茶,递给了朱元璋。
这瓷杯是朱小宝前几天特意请陶瓷匠人制作的,完全依照后世的样式。
朱元璋好奇地打量着手中的圆柱形长杯,不解地问道。
“这是何物?”
朱小宝解释道。
“前几天有空,我特意让人为您定制了个茶杯,便于您携带。”
这圆柱形茶杯带有盖子,朱元璋试图打开盖子,却怎么也打不开。
老爷子急得脸都红了。
“不好用!这玩意儿真不好用!”
老爷子不停地摇头。
朱小宝看着老爷子这副模样,无奈地笑了笑。
他走过去,接过茶杯,握着盖子,向右一转,茶杯便打开了。
朱元璋眼睛一亮,急忙从朱小宝手中夺过这个奇特的茶杯。
“嗯?”
朱元璋再次盖上茶盖,然后又打开,似乎对它爱不释手,咂着嘴说道。
“还真是个好东西呐!”
他打开茶盖,吹了吹气,轻轻抿了一口茶,然后把茶叶吐了出来。
这架势,简直和后世午后抱着茶杯去串门闲聊的老头儿一模一样。
“呵呵!”
朱小宝脸上满是笑容。
“这个杯子,当真是给咱的礼物?”
朱元璋试探性地问道。
朱小宝无奈地回答道。
“您若不要,还给我便是。”
“嘿!想得美!”
朱元璋担心朱小宝真的要抢,急忙收起杯子。
见朱小宝没行动,朱元璋这才又开始欣赏起手中的茶杯来,眼中更是掩饰不住的喜爱。
“哎!”
“若是人人都能像你这样让咱满意,那就好咯!”
朱小宝疑惑道。
“您孙子还在同您置气?”
朱元璋摇了摇头。
“不是,是有个固执的翰林院庶吉士,两次为李善长辩护冤情。”
“第一次咱皇帝宽恕了他,因为欣赏他的才华,还把他提拔为了庶吉士。”
“但咱皇帝已经暗示得够清楚了,那小子却不听,竟还言辞激烈地上奏!”
“这次更过分了,他不仅为李善长辩护冤情,还胆大包天地给皇帝上书《太平十策》!”
朱小宝听着老爷子的话,起初有些心不在焉,直到听到《太平十策》时,朱小宝突然怔住了。
解缙
他记忆中,《太平十策》似乎是神童解缙向朱元璋提出的。
其中一条,也是解缙彻底激怒朱元璋的一条。
解缙认为,大明分封藩王是天下祸乱之源。
也就是说,朱元璋现在分封诸王,将来必定会带来无穷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