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教授重生,我在1977上清华 > 第523章 书记,我们快穷死了!

第523章 书记,我们快穷死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书记,我们没钱……”

    这句话,是壮安县财政局长对刘弘毅说的。

    眼下是培训班开课之后的半个月。

    刘弘毅坚持把培训班开在壮安,而不是开在宁州市委党校,作用在这当儿就凸显出来了。他真的可以做到讲课工作两不误。

    白天上课,晚上处理公务。

    今天这个小会,就是在晚上开的。

    与会人员有县长周宝山,县委常委、城关镇党委书记陶成秀,财政局长李明,以及其他几位相关的负责同志。

    会议的主题,是在城关镇筹建“长城食品加工厂”。

    顾名思义,这个长城食品加工厂,是为了军队生产野战口粮的。另外刘弘毅还打算建一个分厂,生产野战炊事车。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理论上不应该混在一起,而应该分开建成两个工厂。

    但刘弘毅却暂时将它们合在一起。

    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

    至于原因,一句话就说清楚了:刘书记手里没人。

    管理工厂,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尤其在壮安这样的农业县,合格的工厂管理人员非常难找。凑齐一套工厂管理班子,已经让刘书记十分头疼了,更不用说两套班子。

    现在刘书记只能一个人当成两个人来用。

    一套管理班子,管两个工厂的事儿。

    等人才培养出来,再分家好了。

    至于刘弘毅亲自设计的野战工兵铲,打算交给壮安农机厂去生产。

    说起来,这个农机厂也是一个手工作坊,工业化程度很低,基本是一堆“手搓大神”的集合体。这是目前大多数县级集体工厂的常态。

    现阶段,我们的工业机床实在太少,价格不菲,一般的小工厂,可凑不齐那么齐全的家当。

    县级农机厂,有一两台车床、钻床、磨床什么的已经算是很富裕的了。

    更加精密一点的加工床具,基本上不用想。

    买不起不说,大多数小工厂也没人会用。

    楚州经过五六年时间的发展,也是到去年才开始组建“机床厂”,刘弘毅利用庆华工业园的对外关系网,多方联系,好不容易才帮他们从国外引进了一批较为落后的不知几手的工业母机,开始艰苦创业,准备生产自己的工业机床。

    楚州的这个机床厂,被刘楚安刘弘毅父子以及司马武等其他主要地区领导人寄予厚望。

    刘弘毅是这么说的:等这个机床厂发展起来,咱们楚州,才算是真正的拥有了重工业的基础。

    就因为这个机床厂,在刘弘毅的建议之下,楚州还专门组建了一个“工业研究所”,不惜一切代价,从全国各地的高校、研究所和大型工厂“挖人才”。

    没有自己的科研能力,楚州的重工业之路,想都不要想。

    目前,刘弘毅亲自设计的野战自热食品,野战炊事车以及野战工兵铲,都已经生产出样品。

    不是壮安生产的,是楚州那边帮忙搞出来的。

    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刘弘毅还在庆华大学的时候,就已经抽空搞定,早就交给楚州去帮他搞样品。并且和楚州那边说好,必须保密,这是他带到新工作单位去的“礼物”。

    楚州那边,可不能眼红,不能偷偷摸摸给“抢走”。

    也就是他这个特殊的身份,才能如此操作。

    楚州谁都不敢“偷”他设计的东西。

    换个人试试?

    在没有专利法保护的年代,你这么好的设计创意,交给别人去给你生产样品,还当甩手掌柜,你人都不在现场,人家分分钟就给你偷走了。

    现在,样品有了,财政局长却告诉他,壮安县根本就拿不出钱来建这个工厂。

    “书记,县里是真的没办法……”

    李明只有四十来岁,算是比较年富力强的干部,思想也不特别僵化,刘弘毅和他谈过一次话之后,对他比较认可。

    说起来,如果完全按照刘弘毅的用人标准,目前壮安县没有任何一个干部能让他百分之百满意。哪怕是韦应红!

    但就这么个时代背景,刘书记也没办法,只能将就着先用这班人马。

    “你也知道的,我们县里实在穷得不行,每年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工资还要指望上级拨款呢,我们自己的那点财政收入,根本就不够。”

    “现在要搞这么多工厂,县里根本就拿不出钱来。”

    李明说得理直气壮。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壮安县的财政状况就是这么拉胯,你把我这个财政局长拿去卖了,也换不回几个钱。

    “老李,你是财政局长,你不能只会哭穷啊,真就没有其他办法?”

    刘弘毅也不着急,抽了一口烟,望着他问道。

    李明嘿嘿一笑,说道:“书记,要是别人的话,我就不说了,但是你不一样……我的意思是,县里没钱,可以找省里市里想想办法……”

    以前袁宏杰当县委书记的时候,李明压根就不会说这个话。

    说了也没用。

    宁州那么多市辖区县,壮安是最没存在感的。

    在市委领导面前,袁宏杰基本上毫无话语权,腰杆子从来都没挺直过。让他去向市里要钱,多半是没什么戏的。

    至于说去省里搞钱,那更加不用提。

    他倒是敢开口啊!

    省领导和财政厅,理他才怪。

    但是现在嘛,情况不是起了变化吗?

    刘弘毅可是邰正阳的“亲戚”,听说市委第一书记方自牧,对他也非常看重。他的面子,可比袁宏杰大得多了。

    只要他去开口,省里市里肯定得给他个面子,高低拨一些款子下来。

    刘弘毅瞪了他一眼,批评道:“出的好主意!”

    “邰书记让我来壮安,是让我们自力更生,打造一个样板县出来。我们凡事都向省里市里开口要钱,就算县里的经济发展起来,这能算我们自己的本事吗?”

    也就刘弘毅对李明还算认可,所以才对他是这种态度。

    他要是完全瞧不上李明,说话反倒会比较和气。

    转头就找合适的人选代替他了。

    李明挨了骂也不尴尬,抓了抓后脑勺,说道:“书记,那怎么办?我们自己穷得要死,又不向上级请求支援,还能有什么办法?”

    ps:岁岁除夕,今又除夕,团圆饭菜分外香!

    和大家请几天假啊,年节期间,馅饼也要稍微休息一下,这本书每天更新一章。加上《官家天下》那边,每天还是要更新6000字,所以只是稍微松口气。请大家多多理解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