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教授重生,我在1977上清华 > 第522章 刘教授上课,亏得慌!

第522章 刘教授上课,亏得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过完元宵节,壮安的各项工作,随即全面铺开。

    首先就是培训班正式开课。

    尽管刘弘毅早有心理准备,但这个培训班的规模,还是超出了他的意料。

    足可以容纳两百多人的县委大会议室,竟然坐不下。

    主要是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学生”。

    按照刘弘毅当初的规划,培训班主要由如下几部分人员组成:级别最高的那一批,当然是各地市的第一书记,还有几位省直单位的厅级干部和一批区县委书记;最多的则是从省市党校,教委,组织人事和科协抽调过来的讲师。足有一百多位。

    这批人,接受过培训之后,可不仅仅是留在壮安为刘弘毅培训县里的干部,还要去全省其他地方讲课。他们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第三批组成人员,则是壮安四套班子的领导人和部分区镇党委书记,区镇长。

    培训班的“讲师”,以后主要是给基层干部讲课,各区镇公社和县直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当然还是直接听刘弘毅讲课最好。

    那才最“正宗”嘛。

    原计划,总人数控制在两百人左右。

    但是开课这一天,许多原本不在培训名单之内的机关干部,县直单位的干部,都跑过来“凑热闹”。

    对于这些不请自来的人,刘弘毅自然也不好把他们赶走。

    热爱学习,追求上进是好事。

    不过在开课之前,刘弘毅还是很严肃地询问了几位“编外人员”,问他们是否向单位请过假。如果请过假并且获得了批准,那可以留下来听课。如果没有请假,在上班时间偷偷跑出来,那就不允许了。

    “没有请假的,现在立即离开,回到你们的工作岗位上去,不算你们违反纪律。”

    刘弘毅沉声说道。

    果然,有好几个年轻干部脸红红的离开了课堂。

    “很好,知错能改,这次就不追究了。不过下不为例。”

    “打造一支合格的,优秀的干部队伍,什么最重要?首先就是纪律嘛!”

    “不遵守工作纪律,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吊儿郎当,你就算听了课又有什么用呢?从根子上,就不合格了嘛。”

    “这个道理,我希望每位同志都能牢牢记住。”

    这个话虽然是说给那些年轻干部听的,但坐在最前排的几位地市委第一书记和省直部门的厅级干部,心里还是颇有微词。

    实话说,让他们来听一个年轻县委书记讲课,已经很“难为”他们了,并且课堂居然还不是在省委党校,而是在壮安县委办公大楼。

    让他们从宁州又驱车上百公里赶过来。

    领导们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一定的伤害。

    只不过这是省委的指示,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毕竟省委组织部长郭伟庆就坐在前排正中位置。

    郭伟庆是受邰正阳指派,专门过来给刘弘毅“站台”的。

    当然,他只在壮安待一天,昨天到,今天参加开班仪式,下午就要离开壮安回宁州去。

    省委组织部也是一大堆工作要忙。

    但这个支持力度,已经算是空前的了。

    有这位“大神”杵着,几位厅级大佬,自然也不敢跳出来。

    不料来到壮安,第一天尚未正式开课,就被刘弘毅“教训”了一通。

    小刘同志,接下来你最好是能有些“真功夫”,要是讲课的水平稀松平常,那可就别怪我们发飙了。

    尽管我们不会“耍态度”,但课堂提问还是会的。

    倘若我们提出来的问题,你的回答不能令人信服,呵呵,丢人的可不是我们。到时候,你这个省委第一书记“爱徒”的光环,怕是很难保持下去。

    对于这些“学生”的小心思,刘弘毅自然了如指掌。

    却也并不在乎。

    你们想要在课堂上难倒一位有着四十几年“先知”经验的资深二级教授,恐怕也没那么容易呢。

    事实证明,刘弘毅同志的自信是很有道理的。

    这一次,刘弘毅讲课,依旧是实例。

    一部分是庆华工业园的实例,一部分是楚州的实例。

    之所以选择这些实例来讲,当然是有原因的。

    因为这都是已经实现了的。

    任何人想要质疑,刘弘毅都可以轻而易举地给他挡回去。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那里,你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另一个方面,这些都是刘弘毅亲自参与的,并且大多数是以他为主在推动。

    对于整个过程,他一清二楚,关键点分析得明明白白,没有任何含糊之处。每次一讲完,都让人有茅塞顿开之感。

    一位边境地区的地委第一书记,本来是打算为难一下刘弘毅的,听了刘弘毅的讲解之后,不由得脱口而出地问道:“小刘……老师,你刚才说的那个遥控电风扇,是不是叫‘清风’牌电风扇?”

    “是的,庄书记。您买了一台吗?”

    刘弘毅向他欠身为礼。

    这位庄书记五十几岁了,年纪比刘楚安还大,刘弘毅自然要对他客客气气的。

    庄书记笑道:“呵呵,我倒是想买啊,可人家说这东西是专供出口的,我是去年七月份去北都开会,在宾馆里见过一台。觉得这个风扇确实是好,难怪专供出口……没想到,这是小刘老师你设计的?”

    “这个东西,我们就不能自己生产吗?”

    “我们镇南,天气热得很,风扇很有销路啊……”

    刘弘毅笑着说道:“庄书记,可以啊。您有这个想法的话,我可以帮你联系庆华工业园,跟他们谈谈,合作办厂的事。”

    庄书记原本只是随口一问,不料刘弘毅竟然给了他一个如此肯定的答复,顿时就乐了:“真的啊?那可以那可以……只要他们愿意来这边,我们表示十二万分的欢迎,不管什么样的条件,都可以谈。”

    刘弘毅说道:“我看应该可以谈。从北都到咱们镇南,几千公里,运费也不划算。要是能够就地建厂,对庆华工业园也是一个利好。”

    “好好好,那就辛苦小刘老师给我们牵线搭桥了。”

    刘弘毅嘴里答应,心里暗暗郁闷。

    咋的,我讲个课,还要把自己的“商业资源”搭进去?

    这个风扇厂,建在壮安不香吗?

    问题人家堂堂地委第一书记的面子,那也得给啊。

    亏得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