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李信上当 战争筹谋
李牧整顿好人马,率军北上直奔由李信率军从云中、太原过来的秦军。双方在番吾遭遇,爆发了一场大战。
李信年轻气盛,擅长长途奔袭,作战讲究一个快。桓齮将军败走消息,李信听后不以为然,认为兵败原因是迟迟攻打不下来,导致了李牧有了喘息之机,围困了秦军。他决定要以闪电战术给李牧一个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
李牧认为与强秦作战决不能拼耗实力,要将敌军分成几个部分,集中优势兵力逐一聚歼。
番吾是赵国南北贯通的大枢纽,两面环山,一条古道纵贯古镇,是兵家必争之地,其所处太行山麓,远处重连叠嶂,近处地形开阔,适合兵团作战。谁占据了番吾,就能控制南北大动脉。现在是秦军先到达,在西边集结,李牧率兵刚到,在东部安营扎寨。双方都是背靠不远处的山脉,正面对峙。
吃过晚饭,李牧派兵遣将,调空大营,准备迎战晚上来偷袭的秦军。
果然李信的军事主张被李牧猜中。当看到李牧军队在东面驻扎,他就吩咐军士休息,天刚黑就组织士兵用餐,三更时分,军士衔枚而行,就是每一个人口中衔着一枚木块,防止说话发出声音,马蹄给包上布匹,马嘴拴好马嚼子,以备嘶鸣,只要马一叫,马上拉紧嚼子,使之疼痛,避免发出声响。这一天也是这个月的下旬,天一黑就漆黑一片,四更之后才会有月亮升起。
李信等人悄无声息地来到赵国大营,周围静寂无声,只有主帐内传来了咿咿呀呀的唱歌声。李信心想,众军士连日行军可能累坏了,连站岗放哨的都睡着了或者是根本就没有布置警戒。李牧啊李牧,我看你也是徒有虚名,用兵不过如此,连行军警戒都不要了。今天是活该你倒霉。想不到你李牧原来也是一个喜欢声乐,爱好美色的呷浪之徒,连行军都不忘快活啊!
正当李信这样想着就进了赵军大营,营帐里空无一人,只有中军帐传来幽雅的女声。李信也是脑子一热,没有想太多,直接进帐奔向中军。他刚到中军帐,就听到有人深咳两声,说:“李将军深夜来访,是何用意啊?”
李信抬头一看,蜡烛照耀下中军帐坐着一个四十来岁,面容憔悴,黑眼袋鼓鼓的人,怀里还搂着一个抱琴唱曲的二八妙龄女孩。女孩看到李信手执钢刀过来了,就吓得哧溜一声跑了。
“哦,你就是李牧李将军啊,素闻您的大名,今晚特来邀请您到秦营中叙谈叙谈。”
说着,李信就手执钢刀奔向李牧。李牧笑着说:“那就先你请下去吧,一会儿再说吧。”
说话的功夫,李信一个没走好,脚下一陷,翻板卡吧一声又翻转过来卡好了,李信也就不见了。众将赶紧大叫:“不好了,中埋伏了,赶快撤。”
哪还能撤得了!一声炮响,赵军喊叫着就从外面杀了进来。可怜五千多名秦军一下子给包了饺子。等战斗结束,命人拿着长挠钩将李信打捞上来,一看这李信就像掉进面缸的屎壳郎一样,黑衣全部染白了。原来翻板下面是白石灰,熏得李信睁不开眼睛,直骂李牧狡诈。
李牧哈哈一笑,命人取一瓢水往李信面上一浇,这下子能睁开眼睛了。有人说:“将军,不对。这人不是李信,而是他的孪生弟弟李忠。”
李牧说:“真的,还有这种事?”
原来是李信想亲自带人马过来,结果被他弟弟拦下来了,替他来赵军中劫营。
李牧走到李忠面前:“我李牧向来优待俘虏,更不会斩杀或坑杀,有愿意走的,随便;愿意投降赵军的,我热烈欢迎。”
李忠等人谢过李牧,告别了赵军。
李忠等人回去,暂且不提。
且说赵军中一位副将赵朗不解地问李牧:“李将军,秦军强大如狼群,我赵军即使个个强如虎狮,也难敌群狼啊。您为什么不从数量上进行消灭,反而却放他们走,给群狼添翼。”
李牧笑道:“敌人三四十万,我方人马十多万,兵力相差甚远,即使斩杀两千,在兵力上也没有太大的差别,不如优待俘虏,让他们回去自己宣传,化解军士的士气。”
第二天,李信派人下战书,三天后在番吾南面空旷场地上进行对阵决战。
李牧笑着答应秦军使者。副将赵朗仍是不解:“将军,敌人在数量上远胜我军,对阵是很难取胜的。”
李牧笑道,“我自有安排,将军无虑。不过,将军我安排的将士到附近村民那里收集的稻草也应该收集得差不多了,今明两天你在营帐中安排士兵捆扎5000个稻草人,不得有误。”
“好,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