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水泥问世
两日后,陈渊和顾言回到京城,再次踏进皇宫,他心中感慨万千。
几个月前他还费尽心思的逃离,不曾想几个月后,他竟然主动回来了。
尘封已久的流云宫迎来它的主人,月见眼含热泪,激动到无以复加。
没想到今生还能再见到公子,她无憾了!
再见到月见,顾言也很欢喜,这个沉稳话少,但格外靠谱的大姐姐。
流云宫上下都被吩咐过,没有人对顾言的再次出现感到奇怪,他们仿佛失去了几个月的记忆,一切如旧的伺候顾言。
重新换回宫里穿的常服,顾言一刻不耽搁,直接来到嘉和殿。
嘉和殿内站着几位朝廷众臣,包括丁茂飞在内的几位武将。
丁茂飞是知道顾言逃跑的事情的,他悄摸的看顾言,像做贼一样。
顾言对他皱了个眉,上面的陈渊咳嗽一声。
其余臣子立马把心思放回灾情上。
顾言没有说话,自觉坐到一旁听他们议论朝政。
工部尚书上前一步:“皇上,臣自请前往锦州,为治理水患出一份力。”
不管是治理水患,还是地震后灾区重建,都需要工部的官员前去。
陈渊点头:“爱卿心系百姓,准了。”
他看向户部尚书:“如今国库可以拿出多少灾银?”
户部尚书上前一步:“回皇上,如今国库充盈,可以大力赈灾,请皇上放心。”
这是陈渊三年来励精图治的回报。
陈渊紧绷的脸色舒缓了不少,又说:“不仅灾银,还有粮草也是重中之重。锦州蜀州遭此大患,数万农田被毁,粮草颗粒无收,你要调度好一切。”
户部尚书应道:“臣知晓,请皇上放心。”
既然户部余粮足够,灾银也能很快到位,赈灾的事情就显得没那么严峻了。
想到百姓很快能住进朝廷修建的赈灾棚,吃上赈灾粮,收到赈灾银,陈渊就松了一口气。
天下万民都是他的子民,他不能让百姓受苦,漂泊无依。
“既然没问题,那便即刻整装出发,为了防止有人中饱私囊,朕让丁茂飞亲自护送灾银和灾粮抵达锦州。”
丁茂飞抱拳:“臣遵旨。”
“朕已让钱铁前去宣旨,将建平王夺爵贬为庶人,此次前去锦州,工部在前户部在后,你们互相配合,务必要让百姓尽早回归家园,不再忍受颠沛流离之苦。”
三人齐齐应是。
又详谈了诸多赈灾细节后,三人离宫,顾言这才出声:“有皇上和诸位大臣夜以继日,想必灾情很快就能控制住。”
陈渊紧绷的身体微微松懈,他撑了下额头,叹道:“朕只庆幸国库充足,这才一切顺利。”
银子就是一切,没有银子所有的想法都是空谈!
好在他有钱,这三年来励精图治,未曾有片刻松懈,才有如今充盈的国库支撑他赈灾事宜。
“皇上认为工部尚书会怎么治理水患?”
“无非是加固堤坝,换作朕去也是一样,不管其他,要先把堤坝建起来。让无处可去的河水顺着运河流走,不再涌入蜀州,导致水患蔓延。”
“可朕就怕地龙翻身导致地形有变……”陈渊皱着眉,“若改变了运河位置,就不只是加固的问题了。”
地震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只是地面有裂缝。
地震中的地面,会突然裂开又合上,大地好像会呼吸,会像海面一样波动。
地面的运动甚至可以把两座大山合并为一座大山,大山中间的一切都被挤压变形,从此消失在世间。
地震可以让一座大山突然消失,也可以让原本平整的地面突然隆起,凭空出现一座大山。
可以让河流变道,也可以让河道消失。
陈渊不知道锦州的具体情况,没有亲眼看到运河的变化,他无法确定治理方法。
他怕河道有变,他怕凭空出现的大山截断运河的位置……
也怕突然的陷落,让他们找不到原本的路线。
如果位置有变,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规划出新的河道,然后开挖与其他州的河道相连。
那样只会让灾情一拖再拖,最终受苦的依旧是百姓。
顾言明白他的担忧。
他从电视上看到过无数次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在报道里,地面像海面一样波动,突然出现的裂缝又合上,掉落进裂缝的人们绝望的敲击着,地面上的人也能够听到。
可没有人能救出他们,只能听着敲击声慢慢消失,再也听不到地下传来的哭喊声。
原本的村庄会掉落进裂缝里,等再合上,就变成了湖泊。
那些掉进裂缝的人们再也不会出现,是真正的尸骨无存。
地震是无情的,它收割着所有物种的生命,带来的并发灾害让人类束手无措。
顾言更担心运河附近的村庄会不会遭受沙涌……
但他还是开口安慰:“皇上放心,有工部尚书在,和水利部的官员一起,定能治理此次水患,将运河修复。”
而顾言来此不是为了说空话,他是为了灾区重建而来。
因为他想要将水泥提前问世!
“我有一个法子,能让河堤无比坚硬,再也不会决堤。”
陈渊闻言,眼睛一亮:“什么法子?”
顾言抿抿唇,下定决心,开口道:“我知道一物,名为水泥,水泥之坚固,远超现有的所有建筑材料。若用此物修建堤坝,就再也不用担心雨季河水丰盈,堤坝无力承担。”
“水泥?”陈渊问道,“莫非是用水和泥巴制成?”
“是石灰石,粘土和铁矿粉。”
水泥由石灰石、粘土、铁矿粉按比例磨细混合,这时候的混合物叫生料。
然后将生料进行煅烧,煅烧后的产物叫熟料。
将熟料和石膏一起磨细,按比例混合,才称之为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