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摆脱
这是他用自己多年积蓄盘下来的店,不归宋家管。
日后若是脱离了宋家的控制,他和母亲的生活,也能有个保障。
铺子是一座两层圆塔状的小阁楼,面积虽不大,但胜在精致。
一楼是普通的南纸售卖处,来到二楼,才发现别有洞天。
整层楼几乎看不到墙体,四周被可折叠的楠木门包围。
推开任意一扇门,都可到达外延的阳台,四方之风畅通无阻。
“这是……画院的构造?”
幼时,他们便是在画院初识。
彼时的宋清一,为躲避宋氏宗族的追杀,与母亲一路向南,落脚千塔城。
陌生的环境与生死的逃亡,让他对周遭的一切都小心翼翼。
直到在画院遇到的一个小女孩,打破他的戒备,像一束光,照耀着他。
宋清一走到墙角的橱柜前,从里面拿出一个做工精致的小荷包。
“窕窕,你还记得你送给我的第一幅画吗?”
窕窕点点头,“嗯,是我画的小兔子。”
宋清一将荷包递给她,窕窕惊喜地看着手中的荷包,“这,是我画的那只小兔子?!”
上好的白色锦缎,不知反复了多少层,做出这么一只立体的小兔。
两颗荧光闪闪的红宝石,镶做小兔的眼睛。
不知用的何种熏香,小兔还泛着浅浅的青草香。
窕窕将小兔荷包捧在手中,细细欣赏,忍不住赞叹,“好可爱呀,它的眼睛里还能隐约看见我的影子,好特别。”
看她开心的模样,宋清一似被感染,喜上眉梢,“这兔子做好已经有些日子了,我本想将家中事宜安置妥当后,去千塔城寻你,没成想,倒是你先来澜州了。”
说罢,抬手轻轻触上小兔的耳朵,“那就提前将它送给你吧。”
窕窕的眼睛倏地亮了,回头望向宋清一,“谢谢清一哥哥,我很喜欢这个礼物。”
“咳、咳……”被她澄澈的眼神看得有些不好意思,宋清一佯装咳嗽,“嗐,小意思。”
转头从书案下的小柜子里,拿出一个小瓷罐。
上次,看到你买了不少笔墨,这个兴许用得上。
将荷包系于腰间,窕窕接过瓷罐打开,“是法翠!”
一斗法翠,十斗金,这是拿着钱都买不到的珍贵颜料。
看着法翠,窕窕有些迟疑,“清一哥哥,这个,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宋清一合上她的掌,让她拿好,“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这东西放在我这儿也是落灰,还不如给你,也好体现它的价值。”
窕窕不再推脱,这也确是任何一位画者的梦中颜料。
想当初爹爹走南闯北,才买到小小一罐,这等可遇不可求的宝贝,纵是她,也稀罕得紧。
见她终于恢复满满元气,宋清一心中也甚是欢喜。
眼前的窕窕,似乎只是长高了不少,心性还像小时候那般,开朗,无邪。
遇到和画相关的东西,闻窕窕总能沉醉其中。
宋清一的这座小阁楼,又像个藏宝库一般,珍藏了不少名家画作。
两人说说笑笑,写写画画,再抬头时,落日西斜。
回程的路上,闻窕窕向宋清一诉说着千塔城近些年的变化。
宋清一也不厌其烦地听着,这样,也算参与到窕窕的成长了吧……
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
回到宅院,窕窕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雅竹姐姐?”
文雅竹应声回头,“窕窕!”
“真的是你,雅竹姐姐!”见到故人,闻窕窕喜不自胜。
见到她,文雅竹也很是欢喜,可突然,不好的预感袭上心头。
为什么窕窕会出现在这里?
棠溪秋怎么会无缘无故将一个异性带在身边?
即便是为了窕窕的父亲,安排人力财力护她一生,足矣。
文雅竹的心,没来由的慌乱。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棠溪秋怎么可能,对一个还未长成的女孩儿感兴趣。
稍稍安抚好自己躁动的心,文雅竹的脸色才恢复如常。
这几日,棠溪秋忙着巡盐兑税,早出晚归,直至傍晚才回来。
饭桌上,有了文雅竹的加入热闹了不少。
“秋,对我的出现惊不惊喜。”
“我听爹说,你要在澜州耽搁些许日子,多半会错过我的生辰,那我干脆来澜州找你,陪我过生辰。”
忙活一天,棠溪秋是真的饿了,认真地扒着饭,闻言他思索片刻,“我何时说过要陪你过生辰?”
文雅竹语噎,“从你离开京城去千塔城之前,你就说过今年的生辰陪我的,你莫不是压根没上心吧?”
语气是说不出的落寞。
闻窕窕坐在一旁,不知该如何缓解此刻紧张的气氛,只能低着头,默默地往嘴里塞着吃食,假装自己很忙的样子。
哄女人的话,棠溪秋向来不放在心上,反正就是陪她过个生辰,也没什么难的。
遂应答道:“啊,我想起来了,你生辰是什么时候来着?我陪你就是了。”
文雅竹心中顿时委屈,她明明跟他说过很多遍,自己的生辰是中秋的前一日,即便这样,他依然记不住。
不过他既然已经做出让步,答应陪她过生辰,那说明在他心里,她文雅竹或多或少,还是有一些分量的吧……
见时机正好,窕窕出声打破尴尬,“雅竹姐姐,你的生辰是哪日呀?”
雅竹姐姐即将过生辰,那为她画的画正好可作生辰礼。
文雅竹假意掐指算了算,“就在三日后,中秋的前一日。”
窕窕点点头,三日的话,上色装裱足够了。
兴许还能提前将礼物送给她,待姐姐生辰当日,她就遁形,不打扰他们的二人世界。
翌日,天还没亮,棠溪秋已经随纪中岚前往宋家盐庄。
改朝换代之后,棠溪渊本想将全国的盐庄盐矿收归朝廷。
一番操作下来,发现事情并非想的那般容易。
再加上新朝刚立,根基不稳,若手段太过强硬,难免伤了民心。
索性将盐矿进行合并,以朝廷的名义,让他们大鱼吃小鱼,朝廷派监理驻守在各大矿原地。
既规范了盐业的发展,又能让各大盐商在朝廷的掌控范围。
宋远行早早在自家庄门前迎接,他的身后,还站着一位翩翩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