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端午佳节
“啊!”
听到女儿的惊呼,闻爻夺门而出。
飞镖带着一股凛冽的寒气朝窕窕逼近。
闻爻已经来不及将飞镖拦截,凝聚掌风,一掌打向窕窕的左肩。
闻窕窕受力一偏,飞镖与她的太阳穴擦身而过,稳稳地钉在后方的红木柱上。
闻爻上前抱住女儿,检查她有没有受伤。
窕窕似乎被吓傻了,不哭也不闹,只一动不动地站着。
闻爻轻轻拍拍她的脸,“窕窕,窕窕……”
闻窕窕回过神来,“爹爹,我没事。”
万幸,只是眼角有轻微擦伤。
“爹爹,你平时做的事情都这么危险吗?”
闻爻不知该如何向女儿解释,宽慰道:“窕窕放心,爹爹会保护好自己的,就像保护你一样。”
窕窕心中总有不好的预感,她不想爹爹经历任何危险。
自打棠溪秋出现在她家后,她的眼皮总是莫名其妙地跳。
她抱住爹爹的胳膊,眸中渐渐闪着泪花:“爹爹,我不想你做危险的事,我害怕。”
说着说着,方才被飞镖袭击的遭遇,此刻才觉得后怕。
闻窕窕哽咽,她已经失去娘亲,不可以再失去爹爹。
闻爻心中触动,抬手帮她擦掉眼泪,“窕窕乖,不哭了,爹爹答应你,不会让自己有危险的,好不好。”
这一安慰,窕窕哭得更伤心了,眼泪犹如珍珠一般,大颗大颗地掉落。
闻爻的心都快被她哭化了,“好了好了,爹爹的乖宝贝,不哭了,都快成小花猫了,明天就是端午了,你不是还约了苒苒去看龙舟吗,把眼睛哭肿了可就不漂亮了,等你看完龙舟回来,爹爹陪你吃粽子可好?”
苒苒是窕窕最要好的玩伴,是当地药商的女儿,两人同岁,又在同一所书院上学,时间久了,就成了好朋友,休沐的时候,经常结伴出去玩耍。
差点忘记,明日就是端午。
窕窕很喜欢过节,因为每一个节日爹爹都会在家陪她一起度过。
即便以前爹爹很忙的时候,节日当天也会赶回来,陪她吃完晚饭再出去忙。
窕窕哭得抽噎,眼泪汪汪地望着爹爹,“爹爹可要答应我,往后的每一个节日,我们一家人都要一起度过。”
闻爻心中一暖,抚着她的小脑袋,“这是自然,不光节日在一起,爹爹还会陪着窕窕一起长大。”
见女儿的情绪逐渐恢复平静,闻爻也稍稍松了口气,“哭累了吧,爹爹送你回房休息好不好。”
本就半梦半醒地出来寻爹爹,此时确实也困了,窕窕乖顺地点点。
闻爻朝身后的人挥一挥手,示意他们回书房等着,独自送窕窕回房间。
折回书房后,一个满脸络腮胡的男人开口道:“阿爻,要不计划往后延,小窕窕她……”
“伍叔。”闻爻打断他,“一切按计划办,节日期间,官府那边也会放松警惕,于我们而言,相对更安全。”
见他胜券在握,伍叔也不再多言。
早晨醒来,窕窕发现爹爹已不在家中,她失落地坐在餐桌上,闷闷地吃着早餐,一言不发。
“窕窕。”
一道清脆的嗓音打破寂静。
是苒苒到了,窕窕起身出门迎她。
“你可用过早饭了?”
她们约好早饭后见面,但苒苒显然是等不及,直接来家里寻她了。
苒苒是个活泼的性格,“还没呢,一想到今天要吃粽子划龙舟,我激动得昨天一晚没睡好,早早起床洗漱,便出门找你了。”
窕窕吩咐下人给苒苒上了一份早饭,两个人有说有笑,吃得也算有滋有味。
端午佳节,城中很是热闹。
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挂上了菖蒲和艾蒿,驱邪避害。
锵!!
一声锣响,众人的目光被敲锣人吸引。
原来是窕窕常买酥山的那家甜点果子铺的掌柜。
“父老乡亲们请留步,多谢各位往常对小店的支持,为此,本店今日将举行免费包粽子的活动,所有食材本店免费提供,包多少,您就可以带走多少。”
苒苒听完后,跃跃欲试,“窕窕,你会包粽子吗?”
窕窕摇摇头。
“没事,我会,我教你。”
说罢,拉着窕窕的手进到铺子里。
原本规整摆放的桌椅,被拼凑成一排,桌上摆满了包粽子的各种食材,除了最基本的糯米和粽叶,还有花生、大枣、红豆、绿豆……
甚至还有腌制好的五花肉和火腿,千塔城是全国的贸易要塞,汇聚着四面八方的食客,一个粽子,就足以看出千塔城的包容性。
这么多食材看的苒苒直流口水。
她拉着窕窕来到一张靠边的桌子旁,自己拿了一张粽叶,又递给窕窕一张。
“窕窕,我怎么做,你就跟着画葫芦,很简单的。”
“嗯。”窕窕乖巧地点点头。
说罢,苒苒将粽叶沿着中间位置,卷成一个圆锥型的杯子,窕窕有样学样。
又见她舀了一勺糯米在绿杯子里,对窕窕说道:“你看,先不要把糯米装满,装一半就行,然后放上自己爱吃的小料。”
苒苒是个爱吃肉的小家伙,说罢,就放了一片肥瘦均匀的火腿在中间,又舀了一勺糯米铺在上面。
窕窕喜爱吃甜,放了花生和大枣。
等她动作完,苒苒拿起店家裁剪好的棉线,一边示范一边解说,“这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如何把粽子包严实,防止它在煮的过程中散开。”
说罢,将粽叶交叉在一起的叶端回扣到糯米上,再沿着锥体的面,将粽叶包裹服帖,再将棉线留出一截,开始对手里的粽子五花大绑,最后将线的两头打上结,一个饱满的粽子就算包好了。
虽然不太工整,但对比一旁手忙脚乱的窕窕,已经很好了。
窕窕向她投来仰慕的目光,“哇,苒苒,你好厉害。”
小苒苒得意洋洋,“那是当然,来,我帮你。”
拿起棉线,对着窕窕手中的粽子捆绑一番,别说,还像模像样。
两人玩得沉醉,一抬头,屋外已烈日当头。
突然,铺子外传来一阵嘈杂的喧嚷,两个小人儿也随着众人的脚步跟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