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 章 教重要还是学重要?
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这句话我们主要理解为是同一个主体对不同角色的感知!在这里“教”和“学”是两个不同的主体,是两种不同的对象,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在很多时候还会处于对立面!
教,体现教师的作用,教,是教师的职责;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学一般会有两种不同的状况,主动学和被动学!不管是主动学还是被动学,总有学得好的学生,反过来也是一样,主动学也有学不好的情况。那么主动学与被动学有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呢?这种区别能量化吗?是只可意会还是也可以言传?
主动学,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学生只要不是装出来的同样也会从学习中找到乐趣,这种乐趣属于一种自我感知,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绪状态。被动学,有的学生可以从被动学转入主动学行列的,那些比较贪玩自控能力较弱并且成绩不是那么太拔尖的,通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要求,成绩得到提升把被动化为主动,从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但很多被动学习的学生也会“自甘堕落”一蹶不振,也还是会有这种极端现象发生的!比如在一个班里,被动学习的多了(还愿意学习),如果和那些不愿意学习(放任自流,让其为所欲为)的学生待在一起久了,也会从被动转化为反感学习!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就可以分成三种状态:主动学习型、被动学习型、反感学习型。而这三种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就和物质的气态、液态、固态形式一样通过某种条件或者媒介可以相互转化的。
从这三种状态来说,被动型属于中间型,那么另两种状态是不是就必须经过“中间”环节呢?通过比照,其实是不需要的,他们之间是可以两两相互转化的!我们都希望他们能够转化为主动型状态——皆大欢喜。但很多时候,如果我们什么也不做,让其顺其自然发展的话,我们会发现很快就会脱离正轨,向着我们理想状态的反方向发展!这个时候就体现我们教师的“教”的重要性了!
上班十余年,各种状况都见过,各种情况都出现相互转化过!这些现象的背后有着让人无法忽视的深层因素,我只是说一下自己看到的一种现象!可能因为自己的局限性不可能发现这里面本质的原因。但这些现象是不容忽视的?有的班级学习状况就是从被动型转化为主动型的,这种转变的背后我看到了班主任的努力(不是说科任教师不努力),有时候看到的是大刀阔斧的变革,不同寻常的管理,说一不二的独断专行!绝不姑息迁就那些负面效应及惰性情绪发生,不遗余力地把这些不利于学习的现象扼杀在摇篮之中!反观那些变成被动性甚至反感型的学生,也让人瞠目!难以言说,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心痛的感觉。
这些学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难以管教?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放弃学习!他们很多一开始的时候也是很爱学习的,也是尽力去学的,也能看到自身的努力的!但经过几个月半年的时间后,就全部缴械投降!在学校荣获各种荣誉称号——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爱闹事的代名词!反观老师在这里面的背影,我们会发现,已经放弃对他们治疗了?!还会说这个班的学生怎么样怎么样难管?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顺其自然吧,能学的自然学得好,不愿意学的就算了,没必要强求!乍听之下挺有道理的样子,琢磨一通之后细思极恐啊!班风?学风?对他们有什么影响呢?不作为的老师造就反感型学生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