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炼丹难脱投毒药
古代有一位名叫丁宇弘的年轻人,他机智聪明,洞察世间真假,无人能欺骗他。偶然间,他遇到了一位自称能够炼制仙丹的方士。丁宇弘早已识破其虚假,打算借此机会反过来欺骗这位方士,因此故意装作无知的样子,细细询问炼丹之事。方士告诉他:“炼丹是一种仙术,自古以来只传授给善良之人,专门用来救助贫困者。首先需要采集药材炼成丹头,然后用一钱银子与丹头一同炼制,可以得到三钱银子;若用一两银子,则可以得到三两。”
丁宇弘问:“是否可以炼制更多的银子?”方士回答:“只要有足够的丹头,即便是一百两一千两银子都可以炼制。”丁宇弘便先用一钱银子与方士炼制,方士加入三分丹头,果然炼出了三钱银子。丁宇弘大喜,又用一两银子炼制,再次得到了三两银子。他越发高兴,邀请方士到家中,热情款待。等到银子耗尽,他又请求方士继续炼制以增加收入,前后总共炼出了三十多两银子。丁宇弘只是用好话奉承方士,表示愿意学习其炼丹术,却不再多出银子炼制,反而将方士用于炼丹的本金骗到了手。
方士想在家里对他无计可施,便说:“我的丹头已经用完了。你可以多带些银子本金,我们出外去采药,然后在外面大量炼制。”丁宇弘心里明白这是方士想要外出行骗的计谋,但他心想:“只要我小心提防,他又怎能骗得了我?”他甚至还想把方士身上的所有丹头和银子都骗过来,于是带着五十两银子,与方士一起出门,却不肯拿出银子来花费。方士让他拿银子去买东西,丁宇弘回答说:“用丹换银,现在已经变成银子了,何必轻易使用?可以拿丹来炼银作为路费,我的银子留着买药。”
方士把自己所有的丹头三两都给了丁宇弘,丁宇弘用十两银子一起炼制,结果炼成了三十两银子,两人各分得一半。又走了两天,一路上小心翼翼。方士无法找到逃脱的机会,于是暗中买了砒霜藏在身上,晚上又买了一条新鲜的鱼进店。丁宇弘把鱼煮熟,分成两碗,方士拿着其中一碗坐在席上,悄悄地在里面下了毒。他又端着另一碗,故意打喷嚏,把唾沫溅到了鱼上。方士说:“这碗鱼已经被我玷污了,我就吃这碗。”到了半夜,丁宇弘开始肚子疼。等到天亮,方士去药店求止痛药,结果服了之后疼痛更加严重。到了中午,丁宇弘病情加剧,嘴唇都裂开了,腹痛难以忍受,他怀疑是方士下的毒,于是哀求方士说:“我只剩下五十五两银子了,如果你能救我的命,我愿意的一半给你。”
当时丁宇弘已经无法起床了。方士把他的银子放进自己的包袱里,然后在床边给他药说:“我是一个游方的人,会攒别人的银子。你太狡猾了,反而骗走了我的五十两银子。现在我只多得到你五两,我就发发善心,把这药给你,看你的命如何。”然后方士背着行李逃跑了。丁宇弘紧急让店主用这种药煎煮。有人认出这是一种解砒霜的药。连续服用了几次,疼痛稍微减轻了。于是,丁宇弘只好就近找了一家店铺的人帮忙救治,经过三天的治疗才逐渐康复,但此时他所有的银子已经被方士全部夺走了。无奈之下,他只能一路上靠乞讨食物维持生计,艰难地回到了家中。
评析:了解如何防范炼丹骗局的,没有比丁宇弘更厉害的了。尽管方士使出了各种计谋,却无法欺骗他,反而几乎被骗光了所有的银子本金,这可以说是极其巧妙了。然而最终还是中了方士的毒计,不仅失去了所有的银子,还额外损失了五两,并且差点丧命。幸运的是得以生还,但不得不沿途乞讨食物,既辛苦又受辱。由此可见,方士所谓的炼丹之术,真的可以信任吗?
小课堂开课了:
丁宇弘的经历提供了几个重要的启示
1 谨慎对待诱惑:丁宇弘最初因为贪图快速获得财富的诱惑,参与了方士的炼丹计划。这个故事提醒我们,面对看似容易获取的利益时,应该保持警惕,审慎评估风险,避免因贪婪而陷入潜在的陷阱。
2 智慧与防备:丁宇弘虽然起初成功识破了方士的骗局,并设法反过来骗取方士的财物,但他的智慧并未能保护他免受最终的伤害。这说明,即使拥有智慧和策略,也需要持续的警觉和全面的防备,以防万一。
3 诚实为本:整个故事中,丁宇弘和方士之间的互动充满了欺骗和诡计。最终,两人的行为都导致了负面的后果。这强调了诚实和正直的重要性,即使在复杂和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坚持诚信仍然是最好的选择。
4 因果报应:丁宇弘虽然一度成功地反骗了方士,但最终还是因为自己的贪念和对方的报复而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这反映了因果报应的观念,即一个人的行为最终会影响到自己的命运,不论是好是坏。
5 适时的退让:丁宇弘在意识到自己处于优势时,没有及时退出,而是继续与方士纠缠,导致最终的失败。这告诉我们,在意识到大好优势时,适时退让和放弃可能是明智的选择,兔子急了还咬人,与人为善,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丁宇弘的故事是一个关于贪婪、智慧与后果的寓言,它教导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和挑战时,应该如何运用智慧、保持诚信,并做出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