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诈秋风客以揽骗
简学宪以其廉明著称。在举行大型考试时,有一位秋风客来到,住在开明寺。第二天,有一个骗子带着三个仆人也来到这里,并与秋风客同住。骗子与秋风客相互拜访,自称是县堂的亲戚,也是来这里打秋风的。他穿着华丽,仆从护卫更加显赫,经常与戴着官帽的人往来于寺庙之中。曾经有学生遇到他,就错误地指着他说:“这是学道的乡亲。”又有简学宪的亲戚回来拜访,还请他喝酒,与真正的秋风客交往,而骗子则专门在外面冒充秋风客的名字,以此来欺骗他人。
简学宪是个严明的人,不久,真正的秋风客已经离开了,只剩下骗子还在寺庙里。他的同伙故意四处传播说:“学道的乡亲在某寺。”学生们也广泛传播这一消息,很多人想要通过他获得考试推荐,但是没有人能够承担起这笔钱。
骗子暗中联系了学道衙门中的书吏和皂隶来,负责交接银两到他们家中。人们既然相信他是真正的秋风客,而且衙门中有正式身份的人与他合作,银两送到他们家中,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骗子每次都说,他要推荐十个人,每个人要三百两银子。当时参加考试的人很多,大家争相前来,几天之内就已经满了十个名额。总共在各个书吏和皂隶的家中,明确交付了总共三千两银子。背地里,他们各自瓜分了这些银子。
但是他们担心以后名单上没有姓名,无法回复那些人,银子也无法拿走。于是雇佣了一个人,向学道出首告发:“看到衙门中的书吏、皂隶等人,与外来的骗子一起招揽学生银两若干,存放在某某等人的家中。”简学宪接到举报后,立即发出紧急的白牌,捉拿骗子,情况非常紧急,而那个假冒的秋风客则趁机逃走了。
接着又抓来了衙门中的书吏和皂隶,他们都否认罪行,被打三十大板,革去了职务。然后又派人到衙役的家中搜查。凡是那些有名望的人和试图通过关系获得推荐的人,听说事情败露,都害怕被指名逮捕,纷纷逃离回到各自的县城,银子都被丢弃,不敢再来追究。因此,骗子得以安心享受他所分得的银子。书吏和皂隶虽然被革职,但没有确凿的证据,后来又陆续设法重新进入衙门。尽管一时受到鞭打,但对于衙门中的人来说,这种刑罚就像是在演戏一样;而他们得到的利益远远超过了所受的损失!这是信任秋风客的教训。
评析:这个骗子自称是学道的乡亲,而学道既然来拜访,又请他喝酒,那么确实是乡亲了。何况书吏和皂隶都是有正式身份的人,为他们提供保护,人们怎么会怀疑他呢?不知道真正的乡亲已经离开,而这个人只是冒充他的名字。那些衙门中的人只图利益,收到的钱已经很多,几十个板子又算得了什么呢?况且他们份额的银子还在,虽然被革职,但这又怎么能真正惩罚他们呢。现在人们说衙役懂法,不知道那些知道法律的人正是那些滥用法律的人。只有脚踏实地做实事,用真正的学问赢得真正的功名,不要心存侥幸,不要试图通过关系钻营,骗子怎么能够得逞呢?那些遭受骗局的人,都是懒惰学习、品行不端的学子,他们是自取其辱。
小课堂开课了:
这段文字描述了一个复杂的诈骗案件,其中涉及到假冒官员亲戚的骗子、衙门的书吏和皂隶、以及希望获得考试推荐的生员。骗子利用人们对权力的敬畏和对利益的渴望,成功地欺骗了许多生员,骗取了大笔钱财。最终,当真相败露时,骗子已经逃之夭夭,而那些被牵连的书吏和皂隶虽然受到了惩罚,但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他们后来又得以重新进入衙门工作。
这个故事揭示了的几个教训:
1警惕假冒身份:骗子常常利用人们对权威的信任,假冒官员或其亲戚来获取他人的信任和金钱。因此,对于自称有权势背景的人,应该进行仔细的核实。
2不要轻信衙门人员:衙门的书吏和皂隶虽然是官方人员,但他们也可能被利益驱使,参与不法活动。因此,即使是官方人员,也应该保持警惕。
3避免走捷径:希望通过非法途径获得考试推荐或官职的人,往往容易成为骗子的目标。只有通过真正的努力和才能获得的成就,才是可靠和值得尊敬的。
4法律并非万能:即使法律制度存在,但如果执行不力或被滥用,仍然无法有效防止和惩罚犯罪行为。因此,除了依靠法律,还需要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存在的腐败和不公正现象,同时也提醒现代的大家,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直的行为始终是防止被骗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