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骗经新本 > 第4章 高抬重价反失利

第4章 高抬重价反失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于定志是云南西河县人,他性格贪婪且固执,对利益过于冒进。有一天,他购买了栀子去四川贩卖,赚得了八十两银子。接着,他又买了当归和川芎,打算去江西樟树市出售,每担的成本价是二两六钱银子。到达樟树时,虽然当归和川芎短缺,但价格比之前略有下降。牙人(中间商)代他出售,当归每担十两银子,川芎六两银子。于定志对此非常生气,责怪牙人降价太多,说之前的价格是十二两。牙人解释,如果只有二三担,可以按原价,但现在有二十多担,按原价无法适应市场行情。如果于定志想要高价,可以自己去其他店铺卖,不必生气。于定志与牙人争论不休。

    这时,一位名叫张淳的旁观者劝于定志:“你的货物可以获利两三倍,要见机行事,如果价格下跌,可能会后悔没有及时出售。”但于定志坚持不听。

    几天后,有三四担当归被牙人以十两银子的价格卖出。张淳又劝于定志:“这个买家已经以十两的价格买了,你为什么不卖呢?”但于定志还是没有听从。随后,又有两个客人带着十五担当归来,牙人以七两银子的价格将其卖出。又过了几天,又有十多担当归到货,但只卖出了四两银子的价格。定志暗自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其他客人也为他感到惋惜。于定志又等待了一个多月,市场价格下跌,货物变得便宜,他与牙人产生了分歧,于是决定将当归转运到福建建宁府,结果在那里每担只卖了三两七钱银子,比在樟树的价钱更低,而且额外增加了运输成本。于定志自怨命运不好,不适合赚钱。人们却说这不是命运的问题,而是他心气过高;不是时运不济,而是过于贪婪。因此,这个故事被记录下来,作为对那些贪图利益却不得满足的人的警示。

    商人为了利润奔波于南北,谁不想获取丰厚的回报呢?然而,当遇到有利的时机,能够获得双倍的利润时,就应该懂得抓住机会及时出手。为何有些人贪得无厌,以至于错失良机后才后悔不已,这又有何益处呢?贪婪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要知道,世间万物都有从贱到贵、从贵到贱的循环规律,没有哪样东西的价格会一直上涨或下跌,总会有极限并反转。这就像阴阳的消长、自然界的盛衰变化,常常如此。怎能违背市场规律,一味地满足贪婪之心呢?因此,自古以来,君子都视不贪为宝贵的品质。

    小课堂:

    那些因为贪婪而错失机会的人,往往过于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规划和市场的动态。贪婪可能导致短视,使人无法做出理智的决策,这在商业和生活中都是常见的教训。适时的满足和对风险的合理评估是成功的关键。当一个人过于贪婪时,他们可能会忽略市场信号,坚持过高价格,结果导致货物滞销或价值下降,最终损失更大。因此,适度的贪婪可以是进取心的表现,但过度贪婪则可能变成成功的障碍。明智的决策和对市场的敏感度是避免因贪婪而错失机会的关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