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巷门口诈买脱布
建城的大街在中间,旁边有一个小巷子,小巷的尽头通向一条后街。巷口处有一个亭子,旁边摆放着两把长凳,供人们休息,就像人家门前的座位一样。亭子的两侧都是土城墙,看起来像是进入某个地方的通道。实际上稍微转个弯,就能看到前面的大路了。
有一天,一个骗子坐在亭子里,看见一个背着布的客人走过来,认为这个人不是本地人,心想这是一个容易欺骗的对象。骗子立刻叫住客人:“买布!客人进亭子里来。”骗子拿起客人的布,反复挑选,最后拿了六匹布在手里,说:“我想买三匹,我拿着这六匹布进去选一下。”说完就转身走进了小巷,从后大街逃跑了。
布客在巷子的长凳上坐着等了很长时间,偶尔有一两个人路过这里,他开始感到疑惑,便跟在后面走进了小巷。转过一道曲墙,他发现两旁并没有人家,直走到尽头就是大路,这时他才明白自己被骗了。布客只好向路边的人询问:“刚才有一个人拿了六匹布过来,您看到了吗?”旁边的人回答说:“这条巷子人来人往非常多,怎么可能知道是谁拿了布?”布客解释了自己的被骗经历,旁边的人说:“这是骗子明目张胆地骗走了你的布。”布客只能大骂一顿,懊恼地离开。
即使卖家进入了买家的门下,也必须跟随买家到他们家中,亲眼见到买家的居住环境确实稳定可靠,才能交付商品。否则,即便是公共场所的门口,里面人来人往复杂,也不应该轻易信任别人。商人可以以此为借鉴。
作者感悟:
文章描述了一个布客在城市街道上被骗的经历。骗子利用布客的信任,以购买布匹为名,实际上却趁机逃跑,将布匹占为己有。布客最终意识到被骗,但已经无法追回损失。
从这个故事中,联想现代,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经验教训:
1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在商业交易或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特别是在涉及金钱或贵重物品的情况下,更应该谨慎行事。
2确认对方身份和信誉:在与他人进行交易或合作之前,最好先确认对方的身份和信誉。可以通过查询相关记录、了解对方的历史表现等方式来进行评估。
3选择安全的交易地点:在进行商业交易时,最好选择安全的地点进行交易,例如公共场所或有监控的地方。这样可以减少被欺诈的风险。
4保留证据:在交易过程中,最好保留相关的证据,如合同、收据、照片等。这些证据可以在出现争议时提供帮助。
5及时报警:如果发现自己被骗,应及时向当地警方报案,并提供相关信息和证据。这有助于警方尽快破案并追回损失。
总之,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选择安全的交易地点,并保留相关证据。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被骗的风险,保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