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骗经新本 > 第3章 诈以帚柄耍轿夫

第3章 诈以帚柄耍轿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城西驿至建溪的陆路,距离一百二十里。通常情况下,轿子的价格仅为一钱六分;如果路上行人稀少,价格可能降至一钱四分或一钱二分,轿夫仍然会抬轿。但他们首先要求确定轿价,然后每五里就停下休息。即使遇到轻微的坡道,他们也不会抬轿而是让客人下来走。一般来说,坐轿子占三分之二的路,步行只需要三分之一的路。所有来回旅行的人都难免受到轿夫的盘剥。在考试期间,应试的学生回家时,轿价会上涨到两钱四分,最少也要两钱。除非事先称好银子,否则他们不会抬轿。一旦收到银子,他们抬轿子不会超过二十里,就会在路上雇别人帮忙,减少价格,转雇别人以一分一钱的价格抬轿。实际抬轿的人仍然每五里停下一次,声称:“我还没有得到市场的价格。”学生们无奈只能增加费用。但由于来回的学生很少,没有学生和轿夫计较。

    有一位提控官经常在这条路上往返,多次被轿夫刁难。有一天,他又需要前往县衙,于是先准备了两张纸,上面写着四句讽刺的诗句,把一个笤帚柄分两份截齐对好,并用锦纸包裹起来,密封好,看起来像两匹缎子一样。第二天,他自己携带这些包裹上路,轿夫们争相来抬他。提控官说:“我有急事要回家,身上没有现钱。如果有能力直接把我送回家的,我给抬轿子的价格为两钱,并且我会奖励你们今晚和明早的美酒和饭菜。如果你们要现钱或者需要雇其他人,我就无法做到了。”有两个轿夫愿意抬他。然后他把这两份“缎子”绑在轿子上,再三叮嘱要好好保管,不要损坏。他刚一上轿,又提醒道:“我们到了回窑街,我要给人寄一封急信,千万别忘了!”不到下午,就已经到达了回窑。提控官说:“你们在这里稍等,我要去寄信,马上回来。”实际上,他却从小路溜走了,回到了家中。过了很久,两个轿夫说:“他去聊天不知道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这里有这两匹缎子,我们回去吧,不用等他了!”他们迅速往家走,差不多傍晚快要到家,一个说:“咱们一人拿一匹布吧。”另一个说:“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们得互相帮助。”当他们撕开纸,发现里面只是两根断掉的笤帚柄,严严实实地包裹着。里面各自有一个方形的包裹,他们怀疑是信件。打开后,看到纸上写着大字:“轿夫常骗人,今也被我骗。若非两帚柄,险失两匹缎。”两人回到家里,非常愤怒,大骂道:“这流氓真是太狡猾了!”旁边的邻居也是轿夫,听说后,进来问他们为什么两个人都要骂流氓,两个轿夫叙述了事情的经过。邻居轿夫大笑着离开,把两根笤帚柄半遮半掩地挂在栅栏边,把两首诗贴在旁边。看到诗和笤帚柄的人无不哄笑,说:“这位提控官真是善于骗人。现在是笤帚柄,你们敢大声骂人;如果是绸缎,你们还会害怕别人知道呢,那提控官来要的话,你们会给吗?这是你们不对,为什么要骂提控官呢?”

    三天后,提控官回来,看到这首诗仍然贴在栅栏上,特意问旁边的居民:“前几天有人说给我寄了两匹缎子,被两个轿夫抬走了,你们听说过吗?”居民们意识到这是提控官在捉弄轿夫,就说:“你不用去找缎子了,那些轿夫也不敢来要轿钱了。”提控官也大笑着离开了。

    提控官戏弄轿夫并不算是流氓行为;相反,这两个轿夫才是真正的流氓。不然的话,为什么轿夫在提控官再次询问不敢出现呢?这意味着利用流氓手段来对付流氓,确实巧妙。然而,每当远行时,如果是雇轿夫或挑夫,应该和店主一起雇佣他们。了解劳工的来历跟脚,才可以防止他们会逃跑或失踪。

    作者感悟:

    这段古文叙述了一位提控官与轿夫之间的智斗故事。城西驿至建溪的陆路上,轿夫们串通好来调整抬轿的价格,而在考试期间,应试的士子回家时,轿价更是暴涨。提控官因多次遭受轿夫的刁难,于是想出了一个计策。他假装没有现金,承诺能直接送他回家的轿夫可以获得额外的酒饭奖励,但实际上却中途从小路溜走,让轿夫带着装有两截敝帚柄的包裹空跑一趟。轿夫发现被骗后非常愤怒,而此事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要学得几个教训:

    1诚信为本:无论是提控官还是轿夫,都应该遵守事先的约定。提控官虽然被骗过,但通过欺骗来报复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长远来看可能会损害他的声誉。

    2防人之心不可无:轿夫因为轻信提控官的话,最终落得一场空。这告诉我们,在涉及利益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承诺。

    3公平交易:如果提控官和轿夫之间能够有一个公平、透明的交易过程,那么双方都不至于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做到公平交易,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4了解行情:故事中提到,轿夫会根据客人的多少来调整价格。这实际上是一种市场调节机制。对于消费者来说,了解当地的行情和价格标准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避免被“杀熟”或高价购买服务。

    最后,这个故事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交往中的智慧。它提醒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既要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要尊重他人的权益,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