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道士船中换转金
贲监生在南监读书,日期到了将要回家,想要换数十两上好的黄金,回家带给妻妾,也为了以后打算。同乡的邓监生阻止他说:“京城换金子的,好多被骗子用铜偷走了金子。这金子不是着急用,为什么一定要在这里换呢?贲监生说:“京城才有成色好的金子。如果有骗子能骗走我手里的金子,我也佩服他是好手段。几天内,就兑换了十多两金子,都照着金子的成色交易,都是好金子。
后来有一个年轻人,拿着十二两的金锭来换。贲监生拿在手里看,几乎有纯金成色。问他什么价格换,年轻人说:“这是某个乡官命我换的,要一两黄金换五两白银。“贲监生递与邓监生看,说:“这金子可以一两金子换六两银子了,如果一两金子换五两银子,价格很公道了。邓监生看后说:“果然很好。可以将这些金子藏好收起来,不要经过他人的手,然后拿着六十两白银还给他。”贲监生按照这话,先收好这金子,然后还给后生六十两银子。那年轻人想不到办法,只好领着银子回去,见到他的父亲,说:“两个监生如此防范,很难再骗出来了。”他父亲急的跺着脚说:“一家人靠着这个营生过日子,你把本钱送去了,拿什么讨生活?快去寻访这监生什么时候回去?”年轻人应下,回来说:“贲监生已经预定好了船,哪一天什么时候登船。”年轻人亲自查的。
到了约定的日期,两个监生到船上坐好。老骗子装作是一个道士,穿戴洁净,也来搭船,舵工把他也接上船。一起谈论的过程中,道士言词从容,旁征博引,又谈到京中官民的大事小情,十分熟悉。两个监生以及同船诸人,也乐于和他交谈。两天以后,将近夜晚,道士故意提及辨别珠宝玉石的方法,船上的人一番闲谈。又说到辨别黄金的方法上,老道士说他辨别黄金辨别的更好。贲监生因为自夸他在京换了一锭足色黄金,兑换的数量足又便宜。这些人中有请求看黄金的成色和重量的,贲监生自夸自耀,取出给旁边的人轮流看,大家都夸羡是好黄金。遍观结束,此时天色渐晚,大家就把黄金又交给贲监生,黄金将收进箱子的时候,道士也说:“希望借来看一看。接过一看,说:“果然是很好的金子!”随手就还给了贲监生,又提到另外的新话题上去。贲监生收好黄金,晚饭已经熟了,于是各自散去吃饭。吃完饭第二天,道士把乘船的船钱交给舵工,与其他人登岸离去。
等到贲监生回到家,把黄金分别赠给妻妾。几天之后,叫工匠来打造发簪首饰。先用小锭的黄金打造,工匠都说这黄金好。贲监生夸耀说:“我还有一锭十二两的特别好。工匠说:“大锭的金子,京城中的骗子都用铜来骗人。孟监生说:“拿给你看,有什么骗子能够骗得了我吗?工匠接到手里,笑着说:“正是铜的。”贲监生感到奇怪,急忙拿回来看,说:“果真是铜的”。心想,我和邓监生看的时候肯定是上好的金子,又和同船的人看都认为是好金子,所有人都被瞒过去了吗?忽然,贲监生猛的醒悟了,说:“嗳,是呀!最后是一个道士看的,还回来的时候天色比较晚了,我还没来得及再次检查,就收藏在箱中。是那个时候换走了啊!只不过这个道士怎么会有这么一块铜和金子如此相似,而且早就藏在手里,换得这么容易?想来京城中换金的年轻人,是老骗子的儿子,当时想骗走金子没有得逞,所以老骗子亲自来船上行骗啊。”
老骗子能骗到贲监生的金子,人们说这个骗子真是高手啊。我说不是这样。假如贲监生藏而不露,那老光棍即使有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庄子的玄妙智慧,怎么能拿走他的钱财来看?怎么能行骗呢?所以责任在于贲监生自夸炫耀,是他自己招惹导致被骗的。唉!
总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几个重要的教训
1不要过分炫耀财富:贲监生在船上炫耀自己的黄金,让道士有了机会,最终导致了他的损失。如果我们过于炫耀自己的财富或成就,可能会吸引不必要的眼球,甚至招来麻烦。
2谨慎对待陌生人:道士虽然是个陌生人,但他的言辞从容、旁征博引,使得船上的人们都愿意和他交流。然而,没人想到他最终却是一个骗子。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3慎重保管财物:贲监生在收好黄金后并没有再次检查,而是直接收藏在箱中。这也是他被骗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谨慎,对自己的财物进行妥善保管。
4不要贪图小便宜:年轻人提出的一换五的交易看似划算,但实际上却是骗局。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贪图小便宜而陷入更大的陷阱。
总之,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和谨慎,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慎重保管财物,不要贪图小便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