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骗经新本 > 第4章 遇里长及脱茶壶

第4章 遇里长及脱茶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赵通,是延平府南平县人。家中世代积德行善,钱和粮食有很多,在七图一甲里当里长(相当于村里的干部)。他村子里的队长林钱一,虽然机智过人,但是不会打理生活,酗酒、赌博、嫖娼、样样都沾。后来家道中落,无处栖身,只得逃到外面。赵通也不知道他逃向了哪里。

    一天,赵通和仆人去杭州做生意,经过浦城,休息在亭子里,正好看见林钱一,通便骂他说:“这个奴才,你外出逃避几年,没人干活,没人纳税,没人交粮,欠的粮食和徭役都连累到我了,这是什么道理?现在你看到我,你怎样解释?林钱一被骂,心有不甘,于是心生一计,向前赔笑着说:“我常常想回家,送条编给里长您(条编,传统工艺做的工具),怎奈何我的家里欠别人的财物很多,很难抵押补偿,所以不敢回来了。今天有幸遇见里长大人,如同上天降下,不敢再推辞。何况这几年,靠里长福庇护,开了个店在西关马头,家中渐渐富裕,新娶同乡徐某的妾为妻,却被人欺负奸淫。我如今是孤身一人,外出独自生活,无可奈何。今天有幸遇见里长大,那么就有人给我主了。里长前往杭州,也是经过我家门前,就到我家暂时歇息一下吧。自应当还欠银子,另外还要劳烦您给我作主。”赵通听到他说的话,心里暗自高兴地说:“今天得到这笔钱,可用作去杭州的费用盘缠,真可以说是出门招财啊。”

    于是和他一起同行。到一个店铺,林钱一说:“里长今天早起,又走了半天路,肚子又饿,上店喝口酒湿湿口,怎么样?”里长回答说:“可以。”于是入店。

    叫店主暖酒,切好豆腐,大家一起吃,他又问店主说:“这里有好的酒和猪肉吗??”店主说:“市场前边有一个摊贩,肉和酒都有。“林钱一说:“可以借我用一用酒壶和秤吗?”店主拿出来酒壶和秤,林钱一接到手里,直望着那店铺,拐弯抹角的走,潜藏着身子躲着视线跑了。赵通和仆人喝酒,一壶都快喝完了,于是对仆人说:“林钱一去了这么久没有回来,莫非他和别人争斗起来了?不然,这时候他现在应该已经回来了啊。你去看看林钱一到底在哪里。仆人当即去了酒肉店,询问是否有一个叫林钱一的人来,那酒肉店回答说是并没有林钱一。赵通想要去找他,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于是赵通只好用自己的银子来还酒钱,店主收了银子,找赵通要酒壶和秤。赵通生气地说:“酒是我喝的,我还给你酒钱,但是酒壶是你自己交给林钱一的,关我什么事?”店主回答说:“林钱一和你们是一起来的,你在我店里喝酒,所以我才把酒壶和秤借给他。如果不是这样,我管什么林钱一呢?”说来说去,双方破口大骂,争吵了起来。最终引起了众人的围观,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是甲首欺骗了里长,并且把店主的酒壶和秤也偷走了。众人听了都大笑,说:“是林钱一的错,你代林钱一赔偿吧”。于是赵通只好代为赔偿,心中怄气,愤怒不止地离开了。

    林钱一这个人一开始说家境比较富裕,但妻子遭到强暴,他想要找里长主持公道,这样是为了不让人不怀疑他。继而进入店铺,借壶和秤去买酒买肉,以延续从前的情义,让人不加防备。玩弄赵通于股掌之中,这样的骗术也是十分巧妙。林钱一平时就很狡猾、不老实,赵通其实是知道的,双方的相遇也是事发突然的,赵通很轻易就相信了林钱一的话到店里去喝酒,更别提林钱一要自己买好酒好肉,这都不是真情的款待。赵通在察觉到林钱一的虚伪时就应该制止说:店里不方便,买好酒肉,到你家里吃也不晚。”那么林钱一再奸诈也没办法实施他的计策了。要是在路上就推托说不去店里,那么也不至于赔偿酒壶和秤,还至于心中怄气吗?所以,尽管林钱一是个狡猾的人,但里长未免也没有想要占便宜的想法。警惕啊!这就是这个故事要传达的道理。

    总结: 赵通怎么就这么轻易地相信了林钱一的谎言

    信任累积:赵通可能基于以往与林钱一的关系,对其有一定的信任基础,认为林不会欺骗他。

    自我利益:林钱一提到可以还欠款并且需要赵通帮忙作主,这对赵通来说是一个利益诱惑,可能使他在判断上产生了偏向。

    情境因素:当时赵通正在旅途中,可能身心疲惫,对外界信息的甄别能力下降,容易受到林钱一的影响。

    缺乏戒备:赵通可能没有预料到林钱一会设下圈套,因此没有足够的戒备心理。

    人性弱点:人们往往倾向于相信别人所说的话,特别是在没有明显迹象表明对方在说谎的情况下。

    情感因素:作为同乡,赵通可能出于同情或情感联系,愿意给予林钱一帮助。

    社会地位:赵通作为地方官员,可能会对自己的判断力过于自信,认为别人不太可能欺骗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