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东汉末年秘闻录 > 第69章 民乱端倪

第69章 民乱端倪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老三,这几天怎么老有人在门上写字,我这月都擦了好几遍了。”一驿卒打扑着外衫边走边说,“前些日子我去颍川郡送信,你猜怎么着?”

    旁边一气喘吁吁的同僚揉着屁股,呲牙咧嘴地,“滚滚滚,上老子这卖关子来了,就跟我不知道似的。”

    那人愣了下,“怎么着,河内那边也有这字儿?”

    “是啊。”老三翻过身去,把札甲被扣露了出来,“旺子,赶紧给爷爷解扣,妈的,出点汗可沉死了。”

    旺子赏了老三一脚,“滚蛋。快给老子说说。”

    “跟你擦的一样,‘甲子’,全都是‘甲子’。”老三歪个身,顺势在地上躺下了,面露得色,“我这封信不急,沿途歇脚的时候还打听了一下,你猜怎么着?”

    旺子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儿,抬起脚来又想踹他,老三一伸指头,“你猜,怎么着?”

    完了,这厮捏到了我的命门,旺子换了个面色,嬉皮笑脸地顺势半蹲在老三旁边,帮着他解开甲扣,“三哥累了吧,兄弟给你揉揉腿。”

    老三面露享受,但也没多做拿捏,“有打更的说,写这些字的都是信个什么【太平教】的,说是到了甲子年就会风调雨顺,年年丰收,人人都地种,家家有房住,好日子就到了。”

    旺子正给老三捏着腿,听着听着手上的动作慢了下来,“这些年来,平头百姓的日子确实苦得很。去年从幽州来的那个同僚还记得吧?”

    老三抬眼想了想,“是那个跑死两匹马的?”

    “对对对。”旺子得了答案,顺势把手上的动作停下了,“那次他来,不是跑过力了吗。在雒阳歇了几天,我找他聊过天。说是司隶之外尽是流民乞丐,哪哪都是逃荒的。”

    “他也是只走过这一条线,我还听说到处闹伤寒、瘟疫,老百姓病死的海了去了。”老三坐起来把背甲给撤了,捶了捶肩膀,“这个【太平教】老子听说过,我舅舅也是教众。我听我舅说,【太平教】里的道医心肠都很好,给老百姓看诊治病分文不取。他们教主还带头去疫区中心救治瘟疫伤寒,立了大功德呢!”

    旺子点点头,冲着外边拱了拱手,“要这么说,这【太平教】还真是个好教派。”

    说话间,二人提溜着装备已经回到后堂宿舍,踹门就进,“呦呵,今天又是就咱们哥俩儿。”

    “咱能跟他们比?”,老三哼了一下,往皇宫努了努嘴,“人家背后都有人,你见过哪个去过远路?嗬儿~忒!”

    旺子讪讪笑了一下,这厮平常喜欢跟那帮人厮混,想着捡点肉渣肉汤喝喝,多给家中儿童挣点嚼裹儿,“三哥这话可不兴老说,咱们再聊聊那【太平教】?”

    “还有啥好说的?人家把官府该干的事儿都干了,摆明了都是好人。至于老往府衙门口儿写字儿,可能也是想着让大伙儿都有个好日子的奔头儿吧。”老三吸了吸鼻子,又啐出一口浓痰,青绿青绿的,“不管他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心理安慰罢了。田地房舍全叫那帮子世家大族、宦官子弟都得了去了,难不成到时候还会退给百姓?至多做个佃户罢了。”

    旺子见老三越说越危险,便止住了话头,打着喂马的旗号出去了。老三在屋里又通了通喉咙,沉沉睡去了。

    同样的讨论不止这一处,也不止这些基层府衙。比如北地各州郡官府,比如现在的雒阳袁绍府邸,颍川郡的杨氏大堂,甚至河内郡的司马府。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有些人从这件事儿上,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士人,党人。

    此刻的袁绍府邸,密室之中,袁绍正与几个心腹分析此事。

    这几人分别是何颙何伯求(yong二声)、张邈张孟卓、吴问吴子卿(注1)、曹操曹孟德。

    对,曹阿瞒自从那日得了曹嵩一番“谆谆教诲”之后,便秉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心态开始偏向自己的兄弟袁本初同学,一是学习袁绍如何行事,二是向外界表明“我曹孟德也是个心向士人的高洁志士”的态度,以期养名。

    袁绍轻轻敲着案几,看向吴子卿,“子卿,此事你如何看待?”

    身为袁绍手下负责掌管来往信件、情报,常常被近人唤作袁家【司隶校尉】的吴问淡淡一笑,“依我之见,此乃约定之号,应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至于约定何事,在下不敢妄言。”

    袁绍把头转向何颙,“何兄,有何高见?”

    何颙这哥们儿前半生比较凄凉,本是南阳郡名士,因李膺(注2)受遭受党锢,逃亡至汝南郡时,被正结庐守孝的袁绍接纳,自此便伴随袁绍左右,出谋划策。眼下也是暗中蛰伏在雒阳,与吴问一同帮着袁绍处理天下情报,不敢招摇过市。

    何颙捋须发笑,“不管此事如何,都为本初之机缘也。”

    “哦?”袁绍面带好奇,实则心里早有答案。

    “如今天下百姓饱受宦官子弟残害压迫,疲敝已久。而【太平教】广施恩泽,救苦黎民,早已得了万民之心。本初,可还需要说的再详细些吗?”何颙一脸的高深莫测,让初次参加密会的曹孟德同学内心大呼,介泥码高端局啊!

    素来侠义的【八厨】之一张邈接过话来,“我素闻【太平道】当年救治伤寒、瘟疫,多有功德,定不会做那颠覆之事。”

    何颙与吴问对视一眼,笑而不语。袁绍亦如是。

    曹阿瞒一脸问号,也不敢贸然开口想问,怕暴露智商。

    最终还是何颙打破了沉默,“吾素闻冀州各郡豪族、士族大家已多与其有染,暗中施以财帛,若再以族中子弟暗中相助,联络各州,届时天下必乱。”

    曹操闻言大惊失色,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他再耿直也听明白了,这怕不是要有民变造反呐!他挺背问道,“若如此,百姓岂不苦矣?江山岂不乱矣?吾等应当早日上报朝廷,早作应对才是。”

    此言一出,众人尽皆大笑,袁绍同样漾起了些许笑意,抬手说道,“诸位,此乃我发小兄弟,为人忠烈,心系天下。”

    众人再度哄堂大笑,给曹操闹了个满脸通红。

    “明公这兄弟,着实可爱。放心放心,我早有应对。”吴问乐不可支,蓦然间又换了一副运筹帷幄的笃定神色,掺杂着一丝癫狂,“不过这天下,还是要乱一乱才好哇!”

    袁绍抚掌大笑,举杯敬酒。

    乱,才好。乱,才有可能打破局面。乱,才有可能摸鱼取栗。

    乱!才有希望,真正意义上的,出人头地!

    看着曹操仍是一副不明所以的样子,袁绍心中一乐,暗道,“孟德啊,这就是我给你上的。”

    “第一课!”

    ps:注解见作者有话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