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历史曝光电台:九个皇帝都自闭了 > 第172章 牛逼的隋朝

第172章 牛逼的隋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咱大秦的灵渠,也是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修好。

    这个长达一千多里,横跨好几个州的运河,竟然要求一年内完成,到底是怎么想的?”

    秦始皇嬴政有些不可思议道。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修个运河竟然投入了上百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

    这么说吧,就拿修长城举例。

    哪怕把六国修长城的,也算上,从古到今累积起来的人数,也才堪堪二三百万人。

    并且这是一百多年来累积投入的人力,和修运河一年投入的人力,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难怪二世而亡了!”

    秦始皇摇头道。

    就这个搞法,再殷实的家底,也会被霍霍光啊!

    他大秦是做的事太多了,这样合起来用的人力超出了极限。

    但这个隋朝,不止做的事多,并且单件事用的人力,就已经接近了极限。

    修复都城那么大的工程还才开工四天,就又准备修建运河。

    修就修吧。

    竟然要求一年内完成,像极了一些不考虑实际问题的甲方。

    他秦始皇虽然也急,但绝对不会要求长城什么的,要在极短时间内给修好。

    因为他知道这种事,急不来。

    哪像这个隋炀帝,完全不考虑实际情况,像是一拍脑门儿,就做出了决定。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这这一年内完成,你脑子是怎么想的?”

    隋文帝杨坚对杨广怒目圆睁,不由吼道。

    装出朴素、专情的样子就算了,怎么脑子还这么傻?

    算上修都城的每月二百万人,累加起来,那就是当时有三百多万人在进行各类工程建设。

    而根据如今的人口推测,那个时候大概会有四千多万人。

    也就是说,将近十分之一的人花费在了这里面。

    少了这些人的参与,像其它的农业生产,恐怕就得荒废了。

    因为播种等事情,是有时限的。

    必须在固定的几个时间点进行,错过了可就做不了。

    所以一个人被征调了,其它人很难揽下他原本的活,因为有时间限制,根本来不及。

    并且这还只是算的总人口,若是算劳动人口的话,比例恐怕会更大。

    大宋位面,公元969年。

    “赶工就赶工吧!

    好歹保证一下质量啊!”

    赵匡胤有些无奈道。

    大概是太急了的原因,开凿出来的运河质量,实在不怎么样。

    只过了十几年,到了隋朝末年,运河的许多地方就开始淤塞。

    直到唐朝,才又对这些运河进行重新修整,多次疏通,不断维护,这才维持好了运河。

    只不过安史之乱之后,运河又逐渐失去了维护,又淤塞了起来。

    到了五代十国,各个国家不维护就算了,甚至还彼此破坏。

    如今到了他大宋建立,面对的是满目疮痍的运河。

    想要修好它,那是费时费力。

    所以,赵匡胤也有些无奈。

    若是当时隋朝修建的时候,注重一下质量,将让后面唐朝、如今大宋减少多少维护成本啊!

    或许,隋炀帝想着的是:“我死后,哪管身后洪水滔天!”

    于是,他一味地追求速度,促使修筑工匠不得不舍弃一些质量。

    造成的结果就是,后世花更多的成本,来不断填这个窟窿。

    甚至于,不填还不行。

    因为这几百年间,相关的产业由于运河而生,需要运河发挥作用。

    一旦运河被废,这些产业很有可能会出现问题。

    大元位面,公元1281年。

    “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南方,这个运河,必须得重修啊!”

    忽必烈摇头叹息道。

    由于元朝定朝的是北方的大都,所以对于南方的掌控力自然微弱。

    为了增强这种掌控力,忽必烈知道这个运河必须得重修。

    不过相比于宋朝的大运河,现在大运河的情况更加糟糕。

    北宋的时候,政府尚能维护一下运河。

    但到了南宋,都逃往了南方。

    被女真族控制下的北方运河部分,算是彻底被废弃了。

    如今想要重新疏通它,那和重修也差不多了。

    “与其疏通,不如说是重新挖一条。

    不过我大元修的运河,就无需绕道洛阳了,从大都直通江南就可以了。”

    忽必烈对着地图说道。

    隋朝的运河从京出发,先向西南到洛阳,再向东南到江南,大概轮廓呈小于号“<”的形状。

    之所以需要绕道洛阳,以洛阳为中心,那是因为其首都在那里。

    但他大元自然不需要这样做,直接从京出发,一直到江南就够了,不需要绕道洛阳。

    这相比于隋朝的运河,差不多缩短了九百多公里,南北通行也更快了。

    随后又听忽必烈说道:

    “不过修这条大运河,也不用太急,能在十年内修好,就足够了。”

    重修大运河,今年他就下令开始了,有隋朝教训在前面,他的目标定在了十年内修好。

    毕竟他又没有年年南巡的需求,用不到那么急。

    目前主要修的是北方的运河,即山东、河北两段的运河。

    而原本江南的运河,保存还算完好,进行适当的维护,可以沿用下去。

    画面继续。

    【隋炀帝修这条运河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巡游江南。】

    【当初他参与了灭陈之战,进入建康之后,曾下令要求对江南百姓“秋毫无犯”,算是收获了江南一片民心。】

    【再然后在平定江南豪族叛乱的时候,杨广也表现出众。】

    【这样一来,因为侯景之乱而势微的江南士族,看到了新的希望。】

    【于是,两者一拍即合。】

    【江南士族支持杨广,而杨广则想办法帮助江南士族升迁,打破关陇贵族的仕途垄断。】

    【不得不说,江南士族这一步算是押对了,杨广成功夺位,登上了皇位。】

    【所以,隋炀帝迁都洛阳,不仅是想要远离关陇贵族,同样也是想更好地控制江南士族。】

    【同理,修这个这条运河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巡游江南。】

    【实际上,隋炀帝虽然迁都洛阳了,但在他当皇帝的时间当中,有近一半的时间都待在江南。】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江南士族”

    听到这个,隋文帝杨坚的脑子就疼了起来。

    平陈之后,为了让江南士族接纳隋朝,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

    但可能是南北分治太长了,双方的理念不合,这些政策非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让江南士族反抗得更为激烈起来。

    最后平陈后的两年后,也就是公元590年,江南部分豪族大举叛乱了。

    隋文帝只能派人去镇压,派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杨素。

    作为一名武将,他以强有力的手段镇压了江南的豪族。

    但正所谓“大棒配胡萝卜”,除了强力镇压之外,还需要有人去安抚。

    这个时候,随军出征的杨广就上线了。

    隋文帝并不知道那个逆子用了什么手段,才让那些江南士族安分下去。

    但总之,除了一些刺头被杨素锤死外,剩下的江南士族都听令于杨广。

    正是这个原因,在平定叛乱之后,隋文帝最后派杨广出任扬州总督,负责管理江南事务。

    而原本对隋朝朝廷不服的江南士族,在杨广的管理下,都变得规矩多了。

    自五年之前的叛乱结束之后,江南地区就再也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叛乱。

    因此,隋文帝才开始看重这个二儿子。

    毕竟之前的平陈之战,虽然杨广是元帅,但实际上是高颎指挥全军,杨广只是来挂个名罢了。

    但这一次,管理江南,是切切实实展现出了他的才能。

    所以,隋文帝对杨广的满意度是直线上升,已经要达到废长立幼的程度了。

    若非半路杀出个“电台”,废长立幼是免不了的。

    不过此刻,他又不由担心起了另外一个问题:

    『今天把这个逆子给撤了,那些江南士族会不会又不安分起来?』

    想到这个问题,隋文帝就不由地头疼起来。

    当然,他只是头疼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想要他恢复杨广的官职,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但又何尝不是押错呢?”

    唐太宗李世民摇头感叹道。

    隋炀帝当上皇帝,最终并没有帮助江南士族实现真正的升迁。

    反而是他多次巡游江南,衣食住行都是由江南士族出的,更加剥削了江南士族。

    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受苦的,终究还是江南百姓啊。

    就是不知道当初因为隋炀帝“秋毫无犯”,而支持隋炀帝的江南百姓,又作何感想?

    画面继续。

    【修这条运河,已经让沿线百姓十分劳累了。】

    【但让他们更加绝望的,还在后面。】

    【因为运河修好了,隋炀帝自然要乘船出巡江南。】

    【但从洛阳到江南的路上,也不能天天待在船上,那多无聊啊!】

    【所以除了修运河外,还得在沿途修建四十多座宫殿,用来给隋炀帝下船之后居住。】

    【此外,乘的船肯定也不能太寒碜。】

    【什么龙舟、黄龙、楼船等等,大家听说过的,没听说过的船,被隋炀帝要求建造数万艘,组成了庞大的舰队。】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这是我格局小了!”

    听着电台,刘邦想象了一下画面,不由这样道。

    千里的运河,四十多座宫殿,数万艘船,光想想这排场就很大。

    亏他曾经看到秦始皇出巡的队伍,就服了,说了一句:“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如今得知后世隋炀帝巡游的队伍,他才知道自己的格局小了。

    贫穷限制了他的想象力。

    别说曾经小亭长的他,就是现在当上皇帝的他,也想不出还可以这样玩。

    “不愧是贵族出身!”

    最后,刘邦感叹道。

    根据上一期电台的内容,杨广父亲就是贵族,他是从小含着金钥匙出生,不懂民间疾苦,才敢这么干。

    换作出身平民的他刘邦来的话,根本不敢这么干。

    因为害怕过不下去的百姓,把他给撕了。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好小子!”

    隋文帝杨坚忍不住吼道。

    电台描述的东西,实在让人难以想象。

    哪怕是他这个父亲,都没有享受过这些东西。

    如果这些东西,是那个逆子自己打拼出来的,他还不好说什么。

    关键的是,这些都是那个逆子当皇帝不久,就开始搞的,霍霍的是他的“家底”啊。

    他好不容易从北周皇室的手中夺了权,然后辛辛苦苦地进行发展,总算让国家繁荣起来。

    并且在此期间,除了像仁寿宫等东西外,他是尽可能地保持朴素,没有享受什么。

    结果到了那个小子的手上,他攒下的“家底”,竟然被一朝之间霍霍光了。

    还有天理吗?

    他这是图什么?

    这么一想,隋文帝不由愤然道:

    “朕还俭约什么,还不如自己先享受了,免得被你们霍霍了!”

    听此,杨广不敢说话,但心里却是在想:

    『说不定原本历史的隋炀帝,就是看到辛辛苦苦一辈子的父亲就那么死了,没有享受到多大的福。

    于是这才憣然“醒悟”,开始了他的“我死后,哪管身后洪水滔天”的皇帝生涯。』

    画面继续。

    【咳咳咳。】

    【先让我们来捋一捋隋炀帝上位之后,先后搞了那些大工程。】

    【建洛阳,修园林,修运河,修离宫,建造船】

    【注意以上,都是在同一年内开始搞的,并且完成时限都在一年左右。】

    【并且古代,可没有什么拖拉机、挖土机。】

    【地都是人一锄头一锄头挖的,土也是人一担一担挑过去的。】

    【甚至别说古代,哪怕是现代,有各种机械,想要在一年内完成这些工程,都是极难的。】

    【隋朝能用一年的时间,就把它们完成,确实可以说一句:牛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