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历史曝光电台:九个皇帝都自闭了 > 第141章 淝水之战

第141章 淝水之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清位面,公元1689年。

    “引蛇出洞?如果不是知道后面的历史,朕估计也会以为是在引蛇出洞。”

    康熙摇了摇头,发出了这样一句感慨。

    说实话,朱序这个样子真的很像是在“引蛇出洞”。

    当然,前提是前秦最后打赢了。

    在康熙看来,确实可以利用朱序来引出晋军,再进行合歼。

    这在策略层面,是完全可行的。

    可惜苻坚根本没有这些心思,后面的秦军也是一言难尽。

    不然这活脱脱就是苻坚利用朱序,引诱晋军来攻的戏码啊!

    “唉,只能说他们太废物了!”

    画面继续。

    【晋方准备出击了,不过敌方大军一直守在淝水边,也没有好办法过去。】

    【于是想来想去,晋方派出了一位使者,采用了激将法对前秦大将苻融,说:】

    【“你们孤军深入,布阵在水边,是想打持久战,这不是速战者该干的事。】

    【不如退后一些,让我们过来,然后一决胜负,不是更好吗?”】

    【苻融一听,觉得确实有道理,再对峙下去,只是浪费时间而已,不如直接一战定胜负。】

    【并且趁着晋军刚刚渡过河,还没有安顿的时候,以骑兵冲杀,对方肯定来不及反应。】

    【苻融是越想越美,当即不顾其它诸将的反对,指挥着军队稍稍后退。】

    【谁知道命令一下达,秦军还以为战败了呢。】

    【立即是阵型大乱,乱作一团,失去了控制。】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这这就乱了?”

    秦始皇嬴政一脸的疑惑,显得十分地不可置信。

    虽然他没有当过军事指挥,但自认为还是懂一点军事的。

    让军队后撤,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命令啊。

    为什么命令一下达,军队还乱了呢?

    大唐位面,公元630年。

    “人心不齐,恐怕又没有通知到位,导致这样的效果,一点也不奇怪!”

    久在军中的唐太宗李世民,一眼就看清楚了这背后的原因。

    当时秦军的成分特别复杂,来自各个族的人都有。

    像里面的汉人,其实并不想希望和算是汉家皇朝的东晋打。

    而其它民族,像鲜卑、匈奴等等,也各有自己的小心思。

    这样的军队自然是人心不齐,在李世民看来,属于不合格的那一种。

    一旦发生什么事,根本不会想着共同面对,而会选择逃避。

    所以一撤,他们就想逃,也不奇怪了。

    除此之外,通知没有到位,也是另外一个导致秦军大乱的原因。

    前秦主将苻融也没有打过几天仗,经验那是相当不足。

    而像这种撤退,必须知会全军,让所有士兵知道撤退的原因,做到心中有数才行。

    这样在撤退的时候,军队才能井然有序,不会慌乱。

    而没有经验的苻融可能只是和大将说了一下,根本没有顾及底下的士兵。

    结果一撤,就开始乱了。

    最后李世民,摇了摇头道:

    “换个有经验的将领,比如慕容垂,结局或许就不一样了。”

    毕竟双方人数的差距,在那里。

    秦军不乱的话,东晋想打赢前秦,还是相当困难的。

    就在这个时候,另一边的李承乾开口了。

    只见,他像一个好奇宝宝道:

    “那假如撤退的原因要保密,不能轻易透露给一般士兵,又该怎么办?”

    对此,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自己这个儿子知道提出问题,已经很不错了。

    紧接着,他解答道:

    “那就编一个合理的理由。

    无论何时,都不能没有缘由地撤退。

    不然,士兵就会发慌,一旦这种恐惧的情绪漫延开来,那军队离崩溃也不远了。”

    随后李世民顿了顿,又似想起了什么,补充道:

    “当然,非要说的话,有一种情况可以例外。

    那就是士兵对主将,充满了信任。

    无论主将下达什么命令,他们只会去做,不会去想别的。

    就比如项羽、韩信等人所带的部队一样。

    只不过,苻融这个近乎是空降的主将,在前秦军中,显然不具有这样的威望。”

    画面继续。

    【另一边,谢玄率领八千勇士,趁着这个机会抢渡淝水,向秦军发起了猛攻。】

    【朱序一看秦军乱了,这样可不行啊!】

    【他一拍脑袋,就想到了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当即就在阵后大喊道:“秦军败了,秦军败了!”】

    【这样一来,众将听到他的大喊,肯定会“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激发出潜能,与晋军决一死战。】

    【多好啊!】

    【然后秦军就彻底乱了,转身竞相奔逃。】

    【苻融一看情况不妙,连忙准备骑马阻止。】

    【谁料战马被乱兵冲倒,苻融也被随后赶到的晋军追兵杀死。】

    【这下子,主将没了,前锋部队又溃败,不明情况的后续部队也是惊恐不已,随即也加入到了溃逃的队伍当中去了。】

    【就这样,晋军以八万人,甚至可以说八千人,就把前秦三十万大军给整跑了。】

    【等到苻坚收拢溃败的士卒,回到洛阳的时候,原本的百万大军,只剩下十余万了。】

    【至于深受苻坚仁厚的朱序,则不幸被晋朝“俘虏”,由原来的尚书,降为了龙骧将军、琅邪内史。】

    【瞧瞧,东晋太不是人了,还是苻坚好!】

    画面之人的邪笑再显。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这样的军队,是怎么统一北方的?”

    秦始皇嬴政十分费解道。

    以这一支军队所表现出来的素质来看,他们想打下如今他大秦的一座城,恐怕都困难。

    然而在后世,他们却统一了北方。

    想当初他统一六国,也是多亏了祖上的余威,再加上自己数十年的努力,才勉强完成统一啊!

    可这支军队表现得这么弱,却统一了北方,这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良久,秦始皇冷哼了一声:

    “哼!

    胡人果然还是这么弱,和匈奴一样不堪一击。

    这个东晋也实在废物,和这么弱的胡人,都对付不了!”

    大汉位面,公元前200年。

    “问号?”

    刘邦表示:当我打出问号的时候,不是我有问题,而是我觉得你有问题。

    刚刚他还在绞尽脑汁地想着,这个内奸朱序该做什么,才能提高东晋的获胜率。

    结果到头来,你告诉我只需喊一嗓子就够了?

    而且以前秦军的表现来看,刘邦怀疑他喊不喊,都没有多大的影响。

    前秦军队,完全是自己乱了。

    由此他也产生了和秦始皇一样的疑问:

    前秦是怎么统一北方的?

    大隋位面,公元595年。

    “若无王猛,前秦恐怕也统一不了北方。”

    对于秦始皇和刘邦两个人的疑问,隋文帝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王猛出身贫寒,但自小好读兵书,善于谋略和用兵,可谓是文武双全。

    作为一名北方汉人,他曾经相遇了北伐的东晋名将桓温,他的才华,被桓温佩服,进而邀请他一起南下。

    但王猛看得很清楚,自己就是一个穷人,到了南方后,更会成为一个流民。

    而南方的东晋士族林立,他这样一个身份,根本受不到重用,很难有所作为。

    所以,最后他拒绝了桓温的邀请,选择留在北方。

    后面在别人的推荐下,苻坚见到了王猛,两人是一见如故,越聊越投机。

    苻坚感觉就像当年刘备遇到诸葛亮一样,那叫个如鱼得水。

    而王猛也觉得苻坚虽是氐族人,但他学习汉族文化,研读汉家经典,甚至还拜汉人为师,是一个不错的追随者。

    于是,王猛留在了苻坚身边,为其出谋划策。

    王猛也没有辜负苻坚的期望,对前秦进行了一场全面的改革,涉及制度、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

    前秦的国力是越来越强。

    而其它胡人势力就显得有些拉垮了,故而前秦最终统一了北方。

    只可惜,这个时候王猛已经逝世了。

    想到这,隋文帝又不由摇了摇头,道:

    “若是苻坚能听进王猛临终之言,也不至让前秦最后落成那副样子啊。”

    王猛临死之前,其实给苻坚留下两条建议。

    而从后世人的视角来看,这两条建议绝对是无比地正确。

    第一条就是消除鲜卑和西羌的隐患。

    虽然前秦消灭了其它胡人政权,统一了北方,但胡人势力可不是说没就没了,他们一直还在北方活动。

    而这其中,威胁最大的就是鲜卑和西羌的势力,王猛生前一直在想办法削弱他们的势力。

    然而苻坚并没有听进这条建议,或者可能是他不知道怎么做,竟然将这两股势力,收编进了军中。

    淝水之战中,前秦军会那么容易逃跑,很难说和这个没有关系。

    并且淝水之战失败之后,前秦原本的大将鲜卑人慕容垂趁机独立,重新建立后燕

    同样的,大将羌族人姚苌选择了篡位,建立了后秦,并且苻坚本人,最后也是被他杀害。

    “不知道苻坚在被杀害前的那一刻,会不会后悔没有听王猛的话?”

    隋文帝不禁这么想道。

    而第二条建议,就是不要南下伐晋。

    王猛给出的理由是东晋是正统,上下安和,不利去动。

    看起来这就好似是王猛身为汉人,不愿意看到汉家皇朝的东晋灭亡。

    但实际上,王猛生前就和东晋打过,不存在这种问题。

    如果去深究的话,很有可能是王猛觉得苻坚没有能力伐晋成功,还不如老实发展,尽早有一天能碾压东晋。

    毕竟这个时候的华夏,北方要比南方更加发达。

    就像是三国中的魏国一样,只要给魏国足够时间发展,和其它两国差距就会越拉越大,迟早有一天,会形成碾压之势。

    同理,前秦对东晋也是一样的。

    前秦只要老实发展,并且解决好国内的隐患,碾压东晋完全是时间的问题。

    可惜,这条建议,苻坚也并没有听。

    结果,就导致了淝水之战的惨败。

    站在后来者的角度,隋文帝不由感叹道:

    “但凡苻坚能听进去其中一条建议,恐怕结局也不会是这样!”

    如果苻坚能能够消除鲜卑和西羌的隐患,那么即使南下伐晋,遭遇淝水之战这样的惨败,前秦也没有那么容易四分五裂。

    如果苻坚不选择南下伐晋,那么即使隐患没有消除,只要前秦稳定,像慕容垂这样的人,也不敢轻举妄动。

    只可惜,苻坚是两条建议都没有听,最后落成个悲惨的下场。

    画面继续。

    【这一战,这是著名的“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又一典型。】

    【这战过后,原本归附于前秦的其它民族,纷纷趁机独立,北方再次回归到了“一锅乱炖”的状态。】

    【而东晋朝廷,自是获得了许多好处。】

    【凭着这一战,当时的皇帝竟然掌权了!】

    【要知道之前的时候,东晋的皇帝可没有多大的权力,权力一直被大臣等人占着呢。】

    【按理说,趁着这个机会,东晋肯定要北伐中原,收复北方。】

    【刚开始,东晋确实这么做了。】

    【在谢家兄弟的带领下,晋军是一路北上,收复了益州、梁州等七个州,战线已经推进到了河北的邺城。】

    【只要再接再厉,持续进攻下去,东晋收复北方是完全有可能的。】

    大秦位面,公元前214年。

    “皇帝没权,算什么皇帝?”

    秦始皇嬴政忍不住道。

    没有权力的皇帝,就是翻版的周朝后期的天子,完全就是一个傀儡。

    甚至于可能连天子不如。

    毕竟天子离各诸侯王还是比较远,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面,还是比较自由。

    而权臣,可是经常出没皇帝的周围。

    皇帝敢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恐怕会立即招来权臣的“纠错”。

    而听到后面的话,他又是道:

    “看这架势,这是又出意外了?”

    这一期节目下来,秦始皇对这种情况表示已经熟悉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