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第174章
霍淼重回朝廷后主理的第一件事办的很好,新币发行下去并未出乱子,有些小问题发现的及时,也很快解决了。
及至现在过去了两年,百姓已经适应了新币。
相比于铜板,新币的面值多又轻薄,原本几百文铜币不轻的一坨,现在不过几张大面值的纸币,十分便于携带,渐渐的,不必朝廷取消,大把使用铜板的人也少了。
新币以纸墨做原料,自是更容易有仿制恶钱的出现,但官币多处防伪,要想制造出以假乱真的新币造价太高,利润不大,且铸造新币的工艺原料被朝廷控制了去,轻易得不到。
要是仿制的劣等,极易分辨,有朝廷的严律,再者官币的供应量足,这劣等的恶钱自是大范围流通不起来,酿不成大患。
这段时日以来,霍淼找了几个机会,给霍谦三人委派了事务,帮着他们封了王。
虽然他们有爵位,但不如霍淼一个尚书令的职位好用,霍淼借着职务之便,不动声色的以利益慢慢拉拢他们手下的势力。
但明面上她这个妹妹或是姐姐对哥哥弟弟们那是照顾有加,时不时便给个肥差要他们去办,让他们以为自己有了机会,实际上只是让他们捞点油水,至于权,那是半点捞不着。
霍淼就是吊着他们玩儿,死死的将他们压在手底下,又在她父皇那落一个友爱兄弟的好名。
等他们三人的王府收拾出来,霍淼便将他们赶到了各自的王府去住,她自己和乔长生反倒在宫中常住,公主府成了摆设。
要不是霍淼没住进东宫,旁人简直要以为她是太子了,除了没太子的名头,其他方面诸如在朝堂的话语权,霍淼简直比太子有过之而无不及。
霍瑾放权给霍淼,现一些小事或是低阶官员的安排等等都是她自己拿主意,不必事事向她父皇汇报,大事还是要经过霍瑾同意的。
这日霍淼找到霍瑾,向他述说了一件自己考虑了许久之事:
“父皇,儿臣近来在想,人口当真是越多越好吗?战乱年间需要男丁上战场打仗,充军的人多,无人耕种田地,再加战争中死伤多了,人口锐减,更是无人耕种,那时自是人口越多越好。
但家国要想长治久安,还是不起战端的好。
那么在太平盛世,当真需要那么多人口吗?
人一多纷争便多,其他不说,先说这田地的分配,我朝规定男子二十岁时每人分领田地共百亩,若是人口多了,田地不够,那自是要相应的减少分给每人的田地,人口越多,百姓分领到的田地便越少。
如此,当一个人分领到的田地少到一定程度,这人不能凭耕种养活自己及家人,那他便会选择出卖田地成为佃户以过活,这般做的人一多,便使得田地集中到了地方上的富户手中,壮大了地方权贵的势力,人手中的钱权多了,又离京城远,无人管束,便能在一方作威作福,压榨当地的平民百姓。
更甚至他们与地方官府勾结,隐没田地,到时朝廷收上来的税收减少,此消彼长,地方权贵越强,朝廷越弱。
若是为保证所有百姓有足够的田地耕种而鼓励百姓无节制的开垦荒地……父皇,您可还记得当年倾州填湖造田一事?儿臣便想,这可开垦的荒地是否也有限制,若是过了度,坏了当地的天然地貌,便会引来天灾?
近来儿臣研读小童从蒋承业蒋先生那传回来的手稿,发觉万物皆有一定律——盛极而衰。
比方说一地有草、兔、狼三物,若是有一天狼被猎杀,兔子数量猛增,那不久草便会被兔子吃光,兔子缺少食物也会在一时的繁盛之后骤减。
是否人口也是如此?一地容纳的人口数量也是有个定数在其中?并非越多越好?”
霍瑾听她话音,有些不可置信道:“怎么?你不会是想朝廷下令限制人口的增长吧?”
霍淼摇头:“不,自古以来各朝各代只有鼓励百姓生育后代,哪有限制的?我朝也需人力耕种,再者人们常说多子多福,这等命令下达定会引得民怨四起,朝廷怎可下那等有违人道的命令?
更何况以上只是儿臣的猜测,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国境内是有不少狭乡,但宽乡更多,这些地方人口尚且不足,如何能再减少人口?
儿臣是觉得这等事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直接下手管控,当从侧面推动。
百姓间孩子生的多,主要原因无非是以下几点:
一是自古以来皆说多子多福,人们形成了习惯;
二是百姓家里需要劳力,一个孩子长到六七岁便能帮家里干些简单的活计,十五六岁便能完全充当劳力,只要给口饭吃养大,费不了多大事,所以生孩子是件十分有好处的事;
三来,百姓用不起医药,即便有的人家不想生,但无法避子,这孩子已经怀了,不要更是伤身,便只能生下来。
既然如此,儿臣以为可以做几点尝试:
一是鼓励从医,士农工商,医属工,乃是贱职。
但越是有本事的医者,越是需要学识,平民百姓自是少有才学出众的,而但凡家里能供养的起孩子读书、有些门路的皆会选择走仕途,少有会让孩子从医的,如此一来便导致真正的医者数量少,且品次良莠不齐。
所以儿臣觉得,应提升医者阶层,大力推行医药,如此百姓医的起病,也能减少死亡。
二是增加抚养一个孩子的付出。
这个说起来便复杂了,儿臣现只简单的考虑了几处:
一是在全国各地兴办学堂,鼓励百姓送孩子念书,不收取钱财。
开始定是会有大人觉得念书无用且占用幼子做工的时间,不愿送,朝廷可下令,窄乡出生的孩子在十岁前必需念书。
幼时教孩子们识字,等稍微年长些,教些实用的东西,诸如武艺、医药、水利建造、或是一些工艺,挑选出那些在某一方面擅长的孩子栽培,将来也能为我朝添些可用之才。
等往后百姓见到念书出来的孩子出人头地,自是会有不少人自愿送孩子念书了。
这第二处,儿臣也是想了许久,那便是给女子授田,让女子同男子一般服兵役与徭役。
一直以来,因男子强壮力大,耕种与打仗皆是男子之事,男子担着养家糊口保家卫国的责任。
但到了如今,除了‘食’这一项,‘衣’也是重中之重,男子耕种,女子则可织布。
如今国库乃至全国各地的粮仓有了闲余,吃喝不愁,那‘衣’呢?
因此儿臣觉得,当给女子授田,养蚕织锦或是种植棉麻织布,一来百姓多一收入来源,二是布匹多了,穿的好了,百姓的保暖才有保证,遭遇寒冬也不会造成大规模伤亡。
兵役方面,儿臣以为,保家卫国不应只是男子之事,同为我大黎民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女子也当保家卫国。
整体来看,女子是比男子瘦弱,体力不足,但女子亦有能做之事,且女子中亦有如婷婷那般武艺出众之辈,不该只被保护在后。
而徭役方面,现纸币流通,需要大量人力来织锦做底造纸,征用的女子徭役正好可以用来织锦,也可省去朝廷铸造纸币的花费。
女子有生育之责,那婚嫁的女子可以生育为由每人免去五年的兵役与徭役,如此一来,便会给人一暗示——生的孩子多了需要自己添银钱免徭役,不划算。
再者,有了其他挣钱的渠道,百姓忙了,自是没空生养孩子了。”
霍瑾听着霍淼这最后一段话,直觉得其中有隐意,给女子授田,让女子养蚕织布同样养家糊口、保家卫国、服徭役,如此不是在让女子同男子一般为家国付出?
若是只有失没有得的话,定会引起不满,既然同样承担了义务,将来想要得到同等的权利也未可知。
一念至此,霍瑾心中突然一动,试探的问道:“若是如你所说,那给女子授田,同服兵役徭役,那这鼓励百姓送孩子念书,也要女孩儿同去?”
霍淼闻言一顿,看向霍瑾,果然在他眼中看到了试探,霍淼只迟疑一瞬,随即展颜一笑,坦然认了:“是,儿臣确是这般想。”
霍瑾看了霍淼片刻,无奈摇头:“此事你容朕考虑考虑。”
让女子同男子一般……他是真没想到,他的女儿竟一直以来有这般大的野心。
霍瑾一考虑便是三个月,这还是自霍淼理事以来,提出的意见被拖得最久的一次,不过霍瑾最终还是同意了。
——————————
时光飞逝,转眼几番寒暑。
帝王寝宫中,五岁的小霍乔趴在床边,两只小手捧着霍瑾的一只手道:“皇爷爷,您快些好起来再陪小乔儿玩儿。”
霍瑾靠在床头,抬手摸了摸霍乔的小脑袋,和蔼道:“皇爷爷累了,歇会儿,先让你爹爹陪你去玩儿吧。”
小霍乔摇摇头,小身子挤到床上,挨着霍瑾的手边躺下,道:“那皇爷爷您休息,等您休息好了再陪小乔儿,现在小乔儿陪着您。”
近一两年来,霍淼对小霍乔管得严,早早教他识字念书,乔长生又总是督促小霍乔学武,毕竟学武这个事,越小年纪开始,基础打的便越牢。
而霍乔年纪小,被父母亲人宠爱长大的孩子难免贪玩,霍淼和乔长生这一要他学这学那的,没的玩儿的孩子自是本能的自己想办法。
小霍乔人虽小,但聪明,很快便发现只要跟着爷爷玩儿,有爷爷护着他爹娘留下看着他的人便不敢管他,于是白日里小霍乔便干脆整日跟着霍瑾,爷孙俩一同出来进去的,时间一久,小霍乔跟爷爷的关系比跟他爹娘还亲。
而霍淼忙着揽权,乔长生忙着收揽北禁军,白日里大多时候也没空管教孩子,就是偶尔管管,霍瑾也总是护着。
小霍乔滑头的很,见此更是知道怎么讨好霍瑾给自己拉靠山,一来二去的,霍淼也只能由着小霍乔跟着霍瑾偷懒。
不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小霍乔并不知道他爹娘已经打算好过两日便将他扔到书院去,好让太傅好好管教他了。
霍瑾拍了拍小霍乔的屁股,搂着他看向一旁忙碌的霍淼,道:“淼淼,你来,父皇有话和你说。”
霍淼绞干帕子中的水,走到床边坐下,一边擦拭霍瑾的手一边道:“淼淼在,您说。”
霍淼拍拍她的手,示意她别忙了,一边道:“淼淼啊,父皇这几日总在想,朕坐在这个皇位上,到底合不合适,在位这些年来,朕算不算是个好皇帝?”
“您当然是,现百姓安居乐业,人人皆道您圣明,您当然是难得的明君。”霍淼说完又道,“好好的您说这个做什么?您不过是小毛病,好好养着很快便好起来了,快别说这个了。”
霍瑾年轻时操劳,如今年纪大了,难免有些毛病。
这不,前两日中秋,晚上宫中设家宴,霍瑁霍焱的儿女也在出席之列。
霍瑾这人吧,偏心,但他自己不这么觉得,他觉得自己差不多端平了水,就是偏爱哪个子女孙儿,但对其他人他也没苛待,那就算不上偏心。
霍乔在霍瑾膝下长大,霍瑾自是偏爱这个孙子,再加小霍乔随了霍淼,会哄人,且他和霍淼还不同,霍淼天生有缺陷,感情缺乏,她会说话哄人全是她祖母教得好。
霍淼那天生的缺陷小霍乔没遗传到,而是在乔长生那得到了补足,换言之,小霍乔是个开朗阳光的正常孩子,不用人特意费心去教、去纠正,自己便能看着大人跟着模仿,哄起人来比他娘更显得真诚。
会哄自己高兴的孩子,霍瑾会偏心他不是很平常的吗。
但这份‘平常’在被冷落的人眼中便不是那么回事了。
都是孙子,甚至在更多人眼中,霍乔虽然姓‘霍’,但他实际只是霍瑾的外孙,怎么遇到好吃的、好玩的、值钱的,这个年幼的外孙处处第一个拿不说,还尽是拿大头,他们几个年长的尽是拿别人剩下的?
谁在家里不是小世子,被人哄着捧着,被这般区别对待自是心有不甘,估计着也有他们父母在霍淼那受过气,在孩子面前抱怨过,导致这一被‘偏心’他们便更是不满。
不过倒也没人当场发作,只是等几个孩子出去玩儿时,小霍乔处处被其他几个排挤不说,更甚至被人找着机会扔石子砸,五岁的小孩子肉嫩,转眼小霍乔胳膊及身上便青了三处。
小霍乔身边是跟着人的,不说霍淼,就是乔长生也不能放心自己孩子落单,万一出了事呢?
不过跟着霍乔保护的人被另一边的霍淼打了个手势拦下,没让他出手阻拦。
小霍乔随了乔长生,心地良善,又被保护的太好了,看谁都像好人,霍淼觉得他跟个小傻子似的,一点不像她,霍淼很是不满意这点,觉得是时候让他见见这世间的阴暗了。
不过是几个石子,只要不扔到要害出不了事,不就是青点皮吗,没什么大不了的。
再说了,谁让他自己不好好念书学武,他要是好好学武,现在便能打还回去,要是好好念书,便能想法恐吓人,让对面的人不敢打他,甚至拉帮结派让人给他打回去。
教他的时候不学,就会偷奸耍滑,现在什么都不会了吧?活该挨打。
霍淼一点也不想想霍乔只有五岁,就是再怎么念书,又能懂多少?就是再怎么学武,武功又能好到哪儿去?对面的孩子大的有八九岁,人数又占优,霍乔得怎么天才才能打得过?
霍淼不管这个,就在一边看着小霍乔被欺负,顺便拦着跟着她出来透气的乔长生,不让他上前搭救。
在管教孩子方面,乔长生一直以霍淼的意见为先,毕竟他自己就是霍淼教出来的,自是对她因人而异的教导手段信服。
小霍乔是霍淼生的,就是霍淼常嫌弃小霍乔,她又怎么可能真的不喜欢他?霍淼真看不上谁的时候,根本不会理会那人,由此可见霍淼也就嘴上说说。
因此,即便乔长生看自己孩子被欺负心疼不已,但也听了霍淼的,只要没有危险他便不出手。